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诸葛亮,拿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或者说是一个接近纯粹的人。


他有着高尚的理想和践行理想的意志。除贼扶汉对于曹操、刘备而言可能是句口号,但对于诸葛而言是目标。

而且,诸葛亮本身也是一个文人,并不具备草莽称雄或者称帝的潜质和野心。再者,诸葛亮在刘备死前实际上是被排斥在核心决策圈以外的,真实受重用的是庞统、法正。至刘禅即位,诸葛才得以执掌大权以后,但实际上也是接过一个烂摊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刘备和曹操类似,有帝王之志,具雄才但欠大略。当然,在三国那个特殊的群英辈出的历史时期,真正的谋国而不谋身的真英雄,诸葛亮算一个,实在难能可贵。

不是一个有理想而只有欲望的人,是很难理解英雄和奸雄的区别的。

当然,诸葛亮也不是完人,虽治国有方,但具大略欠雄才。在识人上不如刘备,用人上不如孙权,王道霸术更加不如曹操。

所以,他只能是一个相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每读《三国志》,都会感慨于诸葛的《出师表》,再好的战略和计划,缺少了信任和执行也是白瞎了。

诸葛亮的隆中对从战略上讲是没有问题的。刘备也是从中明确了目标和看到了希望,并且由此也决定了其西进川蜀,问鼎天下的道路。但是细读史实就会发现,再好的战略也要战术得当,执行有力才行。

但是诸葛亮一直并不被刘备真正信任,诸葛亮也指挥不动关、张。能指挥的也就赵云,可惜赵云一直也没有独当一方的机会。这就使其在后期的发展中偏离了战略路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襄樊之战不管是关羽的狂傲还是刘备的默许,都没有在诸葛所谓“天下有变”的前提下发动了,所以丢了荆州,也导致了隆中对的计划无法再落地。

所以,再好的计划,没有得力的人去执行,再好的愿景不能上下一心,那么也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当然,诸葛一生不仅谨慎,且军事上也欠缺,到底是否也有些纸上谈兵的嫌疑,那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吧!

张锋 戊戌夏写于昆明翠彧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