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唐朝当王爷,却不小心打下来半壁江山

“我叫李孝恭,是大名鼎鼎的河间王。为什么我能在唐朝当王爷呢,首先一点我出身好,因为我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在一个我战功高,隋灭乱起,我们老李家除了前太子、皇上、前齐王等带兵横行天下外,宗室中只有我李孝恭一人可以独当一面,并立有击破梁国的大功。而且我懂得谦让,没有骄矜自得之色,故而高祖、皇上对我都十分亲待。”

接下来我说说,我是怎么立功的具体故事。

话说当年高祖攻克京师后,拜我为左光禄大夫,不久任我为山南道招慰大使。我带军直入巴蜀,降下三十余州。由于我借太上皇兵威四处征伐,抚慰有加,往往书檄到处均都兵不血刃,保全了许多性命,百姓都夸我为仁德王爷。

高祖武德三年,我献计进攻萧铣的割据政权,高祖非常欣赏我的计策,于是我就进爵为王,并改信州为夔州,还拜我为总管,命我广造大船,教习士兵水战,准备进攻萧铣。

我在唐朝当王爷,却不小心打下来半壁江山

这个萧铣啊,是后梁宣帝曾孙。当年北周趁梁朝内乱入境大掠,象征性的保留了梁国。隋文帝时萧铣的爷爷萧岩叛隋入陈。陈朝灭亡后,隋文帝杀掉了萧岩。萧铣自幼丧父,家里很穷,靠卖字作书养活母亲,为人十分孝顺。后来,由于族内萧氏成为隋炀帝皇后,萧铣沾光被授以罗川令的官职。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天下分叛,岳州上下文武官员也趁势想起兵叛隋,众人本来想推举校尉董景珍为主,这位武人到有自知之明,他对众人说:“我家世贫寒,起事以我为名没有号召力。罗川令萧铣是梁朝王孙,宽仁大度,有梁武帝之风。我还听说帝王龙兴,都有符名吉兆,隋朝的冠带都叫[起梁]这个称呼,冥冥之中预示着萧家梁朝应该中兴啊。现在请萧铣为主,不正是顺天应人吗?”

大家赶紧找到萧铣一说,果然帝王贵胄,没有一般书生畏怯怕事之意,马上大悦应承,即日自称“梁公”,改易服色,建立梁朝旗帜。

不久,附近义军和起义官军纷纷来投,隋朝派军来攻,都纷纷败走。萧铣于是称帝,置属百官。隋炀帝被弑江都,一时间天下无主,岭南诸州纷纷归降萧铣,九江、南郡也相继为梁国所据。当时东至三峡、南尽交趾、北据汉中,全都成了萧铣梁国的地盘,胜兵四十余万,成为南方雄国。”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萧铣迁都江陵,开始与刚刚建唐的老李家有了遭遇战。由于萧铣属下将领多横恣杀戮,他就以罢兵为名把诸将召回,想趁机剥夺这些将帅的权力。已经当了梁国大司马的董景珍等人相继怨恨叛乱,纷纷被杀,以至于萧铣的故旧边将各自心怀疑惧,实力大减。

我在唐朝当王爷,却不小心打下来半壁江山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本王威风八面亲率大军,统水陆十二总管,大兵压境江陵。萧铣的江州总管盖彦举是个懦夫,乖乖献上五州之地投降,致使梁国门户大开。梁将文士弘等人率兵拒战,但哪里是本王和李靖将军的对手,立即军溃千里。

这边萧铣刚刚为了换将而遣散士卒,身边只有几千宫中宿卫守城。我唐军忽至,他急忙下诏追还被遣散至各地的军队,但是梁国疆土辽阔,山河纵横,众军急忙赶往江陵也来不及。

本王纵兵步长围把江陵城围的如铁桶一般,很快就攻克了水城,俘获舟船数千艘,依附梁国的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等人本来是带使者来拜谒萧铣的,听说梁国兵败,新主又对自己无恩宠,就都转到李靖将军的军门投诚。

萧铣秉承“梁风”一贯的“仁义道德”,自度救兵难以赶到,就对属下说:“天不助梁,数次亡国。如果战至力竭而降,唐军必因军士死伤过多而大杀城内百姓。怎能因我一人之故而使百姓遭殃呢。现在城池还没有被攻破,我先出降,可能会保全民众。众人失我,何患无君!”

于是,萧铣亲自巡城下令投降,守城军士都号哭不已。

萧铣拜祭太庙后,率官吏赴本王的军门请降:“当死者唯我萧铣,百姓无罪,请勿杀掠。”

本王一向谦让不敢擅自做主,就马上派人把萧铣用囚车送往京师交由高祖裁定。

高祖见了萧铣,当面大骂这位玉面王孙的“罪过”。

萧铣一脸凛然,对答说“隋失其鹿,英雄竞逐。我萧铣无天命,故至于此。我之所行,恰似田横南面为王,非负汉朝。若陛下以此为罪,甘从鼎刑。”

高祖就下令斩萧铣于都市,时年39岁,称帝五年。

(飞渡说:萧铣言语不卑不亢,字字在理,他确实与李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竟不免身死,可见李渊实在不够大度。此外,另一位仁德著称的大英雄窦建德,也是在兵锋正劲之时,忽然被擒,被李渊下令斩杀于都市,似乎不得不让人相信“天命”这两个字。)

本王率兵平灭萧铣后,被拜为荆州大总管,岭南四十九州望风而降。

武德七年,本王又帅兵击败江东辅公佑的反叛,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江淮及岭南诸州都归本王统摄,本王与当时还是秦王的皇上一南一北征服天下,风光无两,哈哈。

但是功成名就之后,本王不喜反悲,对左右说到:“我住的宅子真是太宏丽了些,应该卖掉再买座小点的院子,能住就可以了。我死之后,诸子有才,守此足矣。如果这些犬子不才,也免得这么好的宅子便宜了别人。”

只可惜贞观十四年,本王突然病倒了,然后。。。。

飞渡说:我来告诉你吧,王爷,贞观十四年您得急病一下突然死掉,时年才50岁,正当壮年,太宗李世民亲自举哀,哭之甚恸。

最后由我来给王爷传奇的一生做个小评吧,一家之言,还望海涵。吾观史书所记载,王爷您只是一个武豪之人,胆识不凡,但也并无十分过人之处。

从您对待萧铣就可以看出端倪,如此一个金枝玉叶一个乱世仁德英杰,并非是唐朝的叛臣,又没有与李家大动干戈,因以百姓之念前来投降,王爷您竟无任何礼之亲之的举动,捆绑起来放进囚车直接送往京师,

没有丝毫堂皇的风度和气魄,更无高贵人格的体现。思及此,您在知天命的时候突然横死,也没有什么值得叹惋的!

李孝恭:黄口小儿,住口!汝一生未力寸功,安敢在此摇唇鼓舌,本王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我在唐朝当王爷,却不小心打下来半壁江山

只叹本王不善言辞,只有在此呼吁众头条之友,可有心匡扶大唐者,助本王一臂之力,教训这。。。咳咳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