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在軌期間的種種“壯舉”,打破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蘇美兩國在全世界對載人航天對接技術近50年的壟斷
自2016年起我國中止數據連接後,天宮一號進入最終返回地球階段,預計將在2018年2月份前後返回地球 。
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
2011年11月3日凌晨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時14分)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神舟十號飛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
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天宮一號整器結構完整,運行軌道仍在持續、密切跟蹤監視之中,平均軌道高度約370公里,而且正以每天100米的速度衰減,預計2018年“受控”墜落,殘骸落入指定海域。
天宮一號 (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屬載人航天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高10.4米、重8.5噸 。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由長征二號FT1火箭運載,火箭全長52米,運載能力為8.6噸 。天宮一號設計在軌壽命兩年 。
天宮一號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四點: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作為交會對接的目標,與神舟八號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飛行試驗;保障航天員在軌短期駐留期間的生活和工作,保證航天員安全;開展空間應用(包括空間環境和空間物理探測等)、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站技術實驗;初步建立短期載人、長期無人獨立可靠運行的空間實驗平臺,為建造空間站積累經驗。
天宮一號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即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建立空間實驗室);同時也是中國空間站的起點,標誌著中國已經擁有建立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我國一直在監控天宮一號,他還透露,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讓它墜落。其墜入大氣層後就會燒燬,剩餘殘骸將落入指定海域,不會危害地面。
事實上,讓航天器受控墜落有其國際慣例。航天專家龐之浩表示,運行在近地軌道的大型航天器退役後,國際通行的做法是讓其受控墜落到南太平洋一處遠離大陸的深海區,那裡被稱為“航天器墳場”。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進步號系列飛船,美國的康普頓伽馬射線望遠鏡等都墜落於此。
不同的是,天宮一號重量僅約8.5噸,相比20噸級的和平號空間站等體量小不少,龐之浩說,只要燃燒充分,不會留下太多殘骸
按照武平此前的說法,經分析,天宮一號大部分結構部件將在隕落過程中燒蝕銷燬,對航空活動以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很低,可能性極小。
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天空一號墜落危害論!
閱讀更多 華夏科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