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中計劃有哪些具體好處和作用?(一)

第一、計劃可以減少我們學習的盲目性、隨意性,強化了學習的目的性和可控性。

我們現在的學習,大到宏觀、小到具體,都經常處於一種茫然、盲目的狀態,缺乏明確而具體的學習目標,從而使我們的具體學習由於沒有清晰的行動導向而處於一種盲目、無序、混亂的狀態,由此造成了時間與精力的諸多浪費。的確,面對龐雜、浩繁的學習內容,我們經常不知道眼下最該學什麼,以及怎樣學,從而使我們學習時猶豫、彷徨、拿不定主意、靜不下心來,這個也想學,那個也想看,結果哪個都深入不進去,哪個也學不好;或者想起什麼學什麼,想學哪部分就學哪部分,經常使我們耽誤了真正該學的內容;或者盲目跟著外界走,老師留什麼作業就做什麼,別的同學學什麼自己也跟著學什麼,沒有真正根據自己的情況,確立自己的主攻方向和學習目標等等,這種根據當時想法和即時狀態現打主意的做法,以及由外界大眾化的要求和臨時性、隨機性事件所決定的行為,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隨意性和情緒化色彩,與真正符合規律的正確選擇和應該的模式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另外,盲目、無計劃還導致一種被動、失控,無法有效地預測和控制自己的行為,走到哪裡算哪裡,學到哪兒算哪兒,使我們成了無舵的航船,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沒有把目標始終描向自己的問題和缺陷,空耗了時間和精力。而計劃的作用正在於把我們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明確化、具體化,並落實分配到每一天、每一時的具體學習中,使我們時刻保持清醒,明白自己現階段要完成的各項工作,知道本次學習的具體任務,即該做什麼、怎樣做,不浪費每一段時間,專時專用,不打無準備之仗,不做無計劃學習,把學習中的茫然、盲目現象壓制到最低限度,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攻於一點,直指靶心。

第二,計劃可以減少我們學習中的緊張、忙亂,帶來一種和諧和秩序。

對於學生來說,每天都要上若干節正課,課下還要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做一些補充性學習,如看看課文,整理一下筆記等,還要完成老師留下的各科作業,當天新學的功課完成後,還要預習一些新課,複習一些以往的舊課以彌補所忘所缺,或進行某一章節的綜合性拔高練習,等等。具體來講,我們每天幾乎都安永無休止地背單詞、記定義,要弄懂公式定理,要看各種參考書、練習集,要分析,要比較,要歸納,要總結,要幹許多該幹似乎又永遠幹不完的工作。這種情況如不設計好,規劃好,極易出現應接不暇,茫然無措,東抓一頭,西撞一下的被動應付、疲於奔命的局面,尤其是處在期中、期末的考試複習階段,各科內容、各種工作,都堆到了一塊,在有限的時間裡,各科內容都爭時間,結果時間都不夠用,工作總幹不完,也幹不好,這種情況下最易出現昏了頭,亂了方寸,眉毛鬍子一把抓的混亂局面,這種情況下也最需要冷靜的客觀分析和宏觀的綜合協調,以把各項工作都組織安排好,越是時間緊、任務多.、難度大,越是需要科學的安排與控制。學習計劃,正是這樣一個具有組織協調和理智控制功能的、可以把新秩序帶入我們學習的有效辦法。為此,我們首先需要根據自己的現狀及客觀要求,把該做的工作一一清點出來,明確下來,然後依據心理運作的規律,依照各工作的內在聯繫,依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和先後順序,把其組織好、安排好,以使我們的學習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忙而不亂、緊張有序地進行,從而避免了雜亂無章、無頭無序,避免了前松後緊、張弛無度,避免了輕重不分、本末倒置,使我們既全面展開,又有主攻方向,既能從容地應付常規任務,又能靈活機動地處理臨時事件。總之,計劃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捷、秩序、高效的學習方式。

第三,計劃強化了對人的行為進行理智的引導和意志的控制,迫使人按照一定的行為規範行事,從而使我們學習中的隨意行為受到整頓。

人不僅僅是一個有思想、有理智的高級生命,更是一個受本能驅使、受情緒控制、受各種積習和偏見影響的非理性動物。拿我們的學習來說,我們有著各種笨拙低效的學習方式,隨意散漫的學習習慣,不合時宜的日程安排,以及無處不在的、可以隨時影響我們的畏難、怠惰、懶散、厭倦等消極因素。因此,如果一味地由著習慣自然運行,不加遏制地聽任消極因素的干擾,將會使我們的學習嚴重偏離正確的軌道,大大降低我們學習的質量和效能,必須以科學的法則和範式對我們的學習進行積極的引導、規範和改造!而計劃正是經過科學設計的、用以規導行為的有效手段之一。計劃,是人們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制定的一種順應規律、符合實際的行動策略和程序,反應了一種科學的行為軌跡,這就不可避免地要與習慣和定勢發生衝突,要遇到各種不良傾向、消極情緒以及外部有害因素的衝擊和干擾。於是,照章執行的過程,自然就是一個理智地規範隨意行為、限制不良行為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忍受不適、強制激活某種興奮的意志控制過程。因此,為了使我們的意識之流奔向成功的大海,必須不斷加固理智的堤防,以防其四處漫流;為了駕御行為的野馬,躍上勝利的巔峰,必須高揚起意志的鞭子!

學生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中計劃有哪些具體好處和作用?(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