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纪念谁的百岁诞辰?

今天,纪念谁的百岁诞辰?

今天,纪念谁的百岁诞辰?

撰文 | 丁 玖

● ● ●

2018年5月11日,将是伟大的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Richard Feynman, 1918-1988)冥寿100周年纪念日。1988年2月15日,热爱教书的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上完一生中最后一节课后仅仅两周,终于未能战胜与之搏斗十年的癌症,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讲台。当天,加州理工学院的大学生们在学校十一层高的图书馆大楼上高高悬挂了一条横幅:“Dick,We Love You!”这种爱戴,和当年北京大学学生在天安门广场上高举横幅“小平您好!”一样,胜过千言万语!

01

十几年前我回家乡江苏扬州探亲,在每回必去的扬州古籍书店意外地发现了一本封面崭新的《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这是英国科学传记作家约翰·格里宾(John Gribbin)博士和玛丽·格里宾(Mary Gribbin)夫妇于1996 年出版的 “Richard Feynman:A Life in Science” 之中文译本,成交价仅一折。

在第一次细读这本《费恩曼传》的过程中,我就不时为这位天才的科学家、杰出的教师、高尚的人物“真正迷人的风采”所折服。后来我把它推荐给在美国读高中的侄子,他也读得爱不释手,并在报考大学填申请表时在其所写的作文内满怀热情地提到费恩曼的科学研究和人格魅力对他决定未来志向的重大影响。

今天,纪念谁的百岁诞辰?

02

费恩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受爱戴、最卓越、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的名字之于量子电动力学,就像爱因斯坦的名字之于相对论、霍金的名字之于黑洞理论一样如雷贯耳。他和美国哈佛大学的施温格尔(Julian Schwinger, 1918-1994)、日本的朝永振一郎(1906-1979)一同荣获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根据10年前出版的《诺贝尔奖》一书著者所述,如果不是怀疑量子电动力学的高一辈份的丹麦物理学家、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Niels Bohr, 1885-1962)的“从中作梗”,他获奖年份会大大提前。作为最受欢迎的教授和最有成就的演讲者,费恩曼的《物理学讲演录》令无以计数的青年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的奥秘,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工作者。

费恩曼最令人咋舌的一项举动是他不顾美国科学院院长的挽留而辞去“院士”的称号,因为他发现,这个美国的民间科学团体的主要工作并非他一贯倡导的促进科学之举,而是热衷于像梁山泊英雄好汉排座次那样,让科学家,而不是科学本身,进入这个“名人殿堂”。比起打破头也要拼命当上院士的部分科学家,费恩曼确实是“矫枉过正”的好榜样。

出生于波兰的美国数学家卡茨(Mark Kac,1914-1984)把天才分为两类,一类天才只比别人聪明一点就可以做他们所做的事,而另一类天才是真正的魔术师。他认为“费恩曼正是能力最强的魔术师”。这个超凡脱俗的“大魔术师”,除了荣获诺贝尔奖的量子理论以外,至少还有其它两三项也可以获此殊荣的杰出工作,如低温物理中液氦之超流性研究和粒子物理中弱相互作用理论。他诞辰87周年纪念日的当天,美国政府发行的37 美分面值纪念邮票上画有他创造的奇妙的“费恩曼图” 。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博士论文前,就参加了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挂帅的 “曼哈顿工程” 原子弹研制计划,并成为其理论计算小组的领导。(在美籍波兰名数学家、“氢弹之父”乌拉姆(Stanislaw Ulam, 1909-1984)的自传《一个数学家的经历》里有一张他和冯诺依曼及费恩曼同为“曼哈顿工程”效力时的三人合照。)

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试验,费恩曼既是唯一用肉眼直接看到“蘑菇云”的科学家,又是世界上第一个裸眼观察到原子弹爆炸的人。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为反法西斯而战的那几年,忘我的工作和经常接触放射源,可能是他日后遭受癌症折磨的原因之一。

03

费恩曼的父亲很早就设法引导儿子用“科学的方式”去思考,并让他懂得仅仅知道事物的名称和充分了解事物的本质有着根本的区别。比如某种鸟在不同的语言里有不同的名称,光知道这些名字而不知它的特性是无用的。这种科学的学习和思考方式正是和机械记忆定义、背诵等方法背道而驰,特别值得国内教员、学子深思。我在美国教数学时常对学生讲上述故事,借以告诉他们,光知道数学的术语名称而不懂得它的含义,是学不好数学的。费恩曼的畅销书《你在乎别人想什么?》(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生动地回忆了父亲对他早期启发性教育的轶闻轶事。他另一本讲故事的畅销书《费恩曼先生,你真会开玩笑!》(Surely You’re Joking,Mr. Feynman!) 记载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他儿时怎样在一位成年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目光注视下来回踱步思考,最终因替那人修好收音机而“声名远播”。

在麻省理工学院读本科的那几年,不管必修课是什么,费恩曼都坚持不懈地从其它书中学到比一般大学课程更为丰富的知识。大四时他应数学系之邀加入校队参加全美最有名的一年一度的普特兰(Putnam)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并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他大学毕业前发表在《物理评论》上第一篇论文的结论,成为量子力学奠基者之一、“测不准原理”创始人、1932年获诺贝尔奖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关于宇宙线专著的压轴戏。普特兰数学竞赛的折桂使其成为“普特兰学者”后,哈佛向他召唤,但他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不久后,在妹妹14岁生日时,他送给她的礼物是一本大学天文学教科书,并教她这样读:“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全能读懂为止。”他妹妹用这种方法读到书中第407 页,看到了英国女天文学家加波施金(Cecilia Payne-Gaposhkin,1900-1979)发现的星球光谱,从此她就立志要和哥哥一样成为科学家。

费恩曼的一生,是令人着迷的一生,也是多少人心向往之的一生,亲爱的读者,也许你和我都没有费恩曼那样超群的科学洞察力和天才的直观想象力,也许我们对大自然还缺乏他那样的极端迷恋和真知灼见,可是,他对科学的坦诚和对人生的严肃态度是指引我们逃脱人性中愚昧和伪善幽暗隧道时最动人的光亮。丰碑无语,行者无言。迷人的费恩曼就在我们面前,他等待你去翻阅,去懂得,如同竹笛静候晨风,高塔巧遇流云。

——2018年3 月10日,美国哈蒂斯堡

注:“费恩曼”旧译为“费曼”或“费因曼”。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物理学名词》(1996)中已定译为“费恩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