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意大利是目前拥有最多世界遗产的国家——总数高达53项。在领略了热情美丽的南部和如诗如画的中部之后,让我们一起探索意大利的北方~

往期阅读:

04

卡莫尼卡谷地岩画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这些岩画中有一些最古老的部分描绘了古代的动物,中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部落的日常生活的重心便是游牧和捕猎。新石器时代人物形象和游牧元素的雕刻岩画则见证了最早期农耕技术的普及过程。在同一个时期出现了还有宗教元素。自红铜时代起,岩壁上的绘画便出现了关于车轮、马车、早期金属加工技术的内容。青铜时代,武器和武装队伍成为了岩画的最基本主题,描绘女性的岩画也终于开始出现。铁器时代,岩画的内容与 Camuni 群族紧密相关。古罗马时代是卡莫尼卡谷地岩画的衰落时期,然而到了中世纪,谷地岩画带着鲜明的天主教特色复苏了。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1909年,一位布莱西亚的地理学家首次将卡莫尼卡谷地岩画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包括8个主题公园。在卡莫尼卡谷地探险一番,真可谓是时空历史穿梭之旅。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05

阿达的克里斯匹

阿达的克里斯匹位于意大利伦巴底地区的卡普里亚特·圣·赫瓦西奥城(Capriate San Gervasio)。由克里斯匹家族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于自家纺织工程旁边建立,其建立目的为安置工人及其家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称之为南欧保存完好的“公司城” (company towns)的著名典范。尽管受到现代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的威胁,这些场所仍然保存完好,并部分用于工业。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这个村落体现了现代工业于意大利诞生时期最富代表性的建筑集群。它保留了原有的城市建筑风貌。阿达的克里斯匹位于伦巴第大区,阿达河(Adda)与布伦博河(Brembo)两河接壤形成的贝尔卡马斯卡半岛(Bergamasca)低地尽头的一个僻静位置。

克里斯匹是这座现代感十足的“理想工作城市”的创始人的姓氏。在这座“公司城”旁边曾经还有他们雄伟的城堡。

当时建立村落的想法由织布厂主人克里斯托弗·贝尼尼奥·克里斯匹(Cristoforo Benigno Crespi)和他的儿子希尔维奥•克里斯匹想出,其初衷为建立一个小型群居所,以显示厂主对工人和工人家属的权威与恩惠。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村子的一头是神父和医生的家,而在工厂的前方,并排着学校和教堂。教堂为文艺复兴时期阿斯托·阿西齐奥圣玛利亚教堂(Chiesa rinascimentale di S.Maria di Busto Arsizio)的翻本。该教堂位于瓦雷泽省 (provincia Varese), 是克里斯匹家族的家乡。村落的南部则是为职员和高管们准备的小别墅。

这里除了是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先驱典范之外,还有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比如爱迪生体系电力照明系统为生产工作和工人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便利。

村落成立于1878年,这里如今仍旧是工人们后裔的居住地。工厂也是直到2004年一直运作,经营棉纺织业。那些不满足于仅仅欣赏村落美景的游客们,还可以骑车或步行,由阿达的克里斯匹出发,踏上不同的精彩旅程。

06

圣玛利亚感恩堂和最后的晚餐

圣玛利亚感恩堂,位于米兰的心脏地带,雄伟壮丽,是天主教的象征。与达芬奇更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的晚餐》这幅壁画就保留在其餐厅中。教堂于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主要建筑之一,是达芬奇最重要的杰作之一,也是人类创造天赋的代表。

汇集了重大政治,社会和经济事件,米兰对于意大利非常重要。在1460年,卡斯帕雷·维美卡特(Gaspare Vimercate)公爵,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Francesco Sforza)军事力量的首领,赠与多明我会一座以圣母像为壁画的小教堂,取名为“恩典”,于是多明我会的教徒将其修建为教堂, 也就是圣母感恩堂,同时也是一座修道院。

修建工作于1463年开始,由桂尼佛特·索拉里(Guiniforte Solari)规划及指导:修道院于1469年完工。后因卢多维克·斯福尔扎(Ludovico Sforza)想将其用为家族坟墓,又对教堂进行了修改。教堂于1482年完全竣工。多亏了伯拉孟特,修改工作使其结构显著扩大,增加了半环绕圆拱,石廊围绕的精致穹顶,美丽的后院和食堂。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教堂的完美结构以及修道院膳厅内莱昂纳多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使圣母感恩堂成为了米兰文艺复兴的标志,展示着欧洲艺术史上一个人崭新的时代。教堂两侧各有7个方形小堂,除了左边最后一个献给圣母额小堂,其余均为索拉里修建。米兰的显赫家族要求继承小堂来安置家庭成员的坟墓,并委托当时最出色的艺术家来装点小堂。

名画《最后的晚餐》是1492年米兰圣母玛利亚感恩堂扩建时,在卢多维科公爵的资助下,由达芬奇在1494年至1497年间创作完成的。达芬奇并没有采用当时文艺复兴时期制作湿壁画的广泛做法,而是特意选择了干画法——蛋彩画法(在调色时加蛋黄及其他有机物),这种画法即使在画好之后还可以自由地对画面做更改和修饰,而且画面可以获得特殊的色彩效果。达芬奇当初的选择直至今天对作品的完善保存还有着重要意义。

尽管以圣餐为主题的作品常被用于修道院的用膳厅,尤其是佛罗伦萨地区,但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却非常独特,带有极强的戏剧性。在耶稣告知门徒“你们中得一个将会出卖我”时,整幅画面展现了门徒惊愕和诧异的反应,这就是达芬奇精心研究的“心灵动态”。大师运用了精确的透视画面结构,仿佛晚餐就真的在这间用膳厅内,并通过画面中的窗子和现实环境里大厅的窗子,发挥了巧妙的光线效果。

意大利北部必去的世界遗产(二)

达·芬奇不仅在绘画技艺上力求创新,在画面的布局上也别具新意。一直以来,画面布局都是耶稣弟子们坐成一排,耶稣独坐一端。达·芬奇却让十二门徒分坐于耶稣两边,耶稣孤寂地坐在中间,他的脸被身后明亮的窗户映照,显得庄严肃穆。背景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耶稣身上。耶稣旁边那些躁动的弟子们,动作强烈,展现出了列奥纳多观察和塑造各类人物的才能。同时,以基督为中心,他们被相当有序地组合成左右平衡的四组。巧妙的组合使他们获得了秩序的宁静。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