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给中印两国带来什么启示?

从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之后,日本“经济失去了二十年”的说法开始见诸报端,这一说法,几乎成为一个固定符号,替换了曾经创造多个奇迹的日本经济形象,转而以衰落、不值一提为标签,似乎日本经济状况还不如发展中国家。其实,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日本真正出现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只有1997~1998年,期间金融机构倒闭,并出现些微的信用危机,但很快就得到了控制。在总体低迷的二十年中,也不是一味的衰退,仍出现过类似阪神大地震之后的小阳春等低水平恢复现象。

  实际上,“失去了二十年”这一说法过分夸大了日本经济衰退的伪命题,现在的日本仍然是一个富庶的发达国家,国民生活水平仍然很高。

  日本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完成了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任务,城市化高度成熟,且早已超越工业化的初、中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直到今天,日本依然是一个极其富有的发达国家。GDP总量居世界前列,标志国民富裕程度的人均GDP处于上升状态,显示民间财富的个人金融资产和民间储蓄居于高位。日本目前的失业率只有4%左右,远低于欧洲国家,国民生活水平高、自然环境好,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日本在世界产业链条中仍居高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居一流。可以说,过去的二十年非但不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而是改革调整的二十年、经受历练的二十年,制度创新的二十年。

以中国为例投资 消费和出口结构上与日本差不多,这三驾马车日本方面投资基建拆迁成本越来越高投资受益大多数亏损,消费因为房地产泡沫出现很多负资产,又由于预期人均寿命增加对民众对未来的储蓄越来越多对即使消费非常谨慎。

日本90年代的泡沫破裂和中国08年金融危机后四万亿刺激政策后11年出现的危机原理上差不多必须要用通货膨胀去解决,只不过9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开始下滑,日本国内老龄化和日元升值不支持通货膨胀。中国方面11年后没多久各国就实施QE等诸多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没产生什么通胀但是在全球货币面宽松的背景下中国成功度过了(缓解了)危机。

日本90年代以来尽管国内同样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大批中小金融机构承压能力弱加上93年自民党败选民主党短期获胜,民主党上任后对自民党背后的金融机构采取严厉的打击政策,尽管民主党短期内就下台但任内对金融机构的打击的后续效应扩大危机逐步暴露,自民党在此之后对金融机构采取低调处理的方式有限的缓解了危机(官商勾结联合隐瞒问题利用央行宽松货币化解大部分矛盾,日美的金融危机基本上都是反对党搞出来(29年之前多为市场因素87年是电脑程式化交易问题2000年总统换届08年被美国民主党拖累),执政党通常会选择内部利用央行放水低调处理问题)。

日本经济是以美元计价与其说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不如说是美国从80年代末控制住了美元的通货膨胀,从美国控制住通胀以来只有德国发展的最好并且本国货币马克升值了近5倍还成为欧元,原因在于91年的两德合并和2000年后的欧元区扩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