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報社論:“高齡社會”的“隱藏版”經濟危機須儘速面對

中新社臺北5月28日電 臺灣《聯合報》28日發表社論指出,臺灣的“高齡社會”來得又急又猛,伴隨的經濟挑戰也相應到來,沒有太多時間讓當局慢慢因應,而須儘速面對。

今年3月,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14.05%,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臺報社論:“高齡社會”的“隱藏版”經濟危機須儘速面對

資料圖為一名老人在養老院中。 鍾建珊 攝

社論說,這一重大訊息一直沒有引起多少社會關注。也許社會各界對人口結構鉅變帶來的衝擊,就像面對“狼來了”般的警告,已經逐漸麻痺。但不同的是,這次狼真的來了,而且備戰的時間更短了,“隱藏版”的經濟危機其實已經距離不遠。

社論指出,“高齡社會”不單單是個名詞,它代表的是人口結構的變化,而人口是經濟社會活動的基本要素,其改變帶來的影響將滲透於各個層面。近年當局因應的對策重心多放高齡、幼齡兩頭,也就是老年人口的照護安養,以及鼓勵生育、友善教養環境上,相對而言較少關注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層的問題。其影響,雖不如扶老那麼直接而立即,卻正在點滴侵蝕經濟發展的根本,猶如“隱藏版”的經濟危機。

社論說,目前臺灣工作年齡人口層的最大問題就是成長緩慢,且很快就要縮減。由於這個年齡層是社會的消費、生產、創新、儲蓄的主力,更是扶養主力;一旦其成長之勢不再,表現在經濟活動上就是內需消費市場、生產效能、技術創新、資本累積都將失去再擴張的基礎,也就更難吸引投資。試想,這不正是近年來臺灣經濟貧血式成長的病因所在?一旦惡化,經濟衰退豈不就在眼前?

社論認為,從“高齡化社會”進階到“高齡社會”,臺灣遠快於其他國家和地區,而“超高齡社會”最快八年就會到來。目前,當局因應“高齡社會”的政策分散在很多領域,其實需要一方面整合資源、落實政策、展現成果;一方面也要投注更多心力於工作年齡人力佔比下降的課題,這是經濟成長困境的根本。(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