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产业在线关注:顺风车出事,滴滴的锅谁背?

5月注定不是一个和平的时期,拼多多悬赏100万追查谣言幕后黑手,今日头条与自媒体平台的纠纷刚起,京东假茅台又上演掉包戏码,这不,Kopu君最近又被滴滴悬赏百万寻凶的消息震惊,虽然新闻最终消息表明,嫌疑人确认落水已经溺亡,受害者家属的维权之路又该何去何从?尽管滴滴平台连夜发布整改顺风车平台,但资料显示嫌疑人事前有调戏妇女和违章肇事的前科,且注册滴滴使用的并不是本人驾照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事实被曝光,事件进入白热化状态,滴滴一时间成为舆论的风口浪尖。

Kopu产业在线关注:顺风车出事,滴滴的锅谁背?

滴滴的路,好不好走,且听Kopu君从滴滴与美团之战说起。距离滴滴上一次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是在上个月滴滴与美团的打车外卖大战。滴滴和美团抢占市场的动机从来是毫不掩饰,从时间上来看,滴滴外卖的火爆上线,实则是对美团打车的仓促回应。失去先机的滴滴,面对美团这个强劲的对手,滴滴首场战役打得很被动。滴滴认为,美团不安守本分好好做他的外卖平台,提出“无边界”的概念,简直就是“不务正业”。美团直接将火烧到后院,滴滴但又不得不出手反击,在无锡上线滴滴外卖业务,靠单日近千万元的补贴拉拢人气。尽管如此,Kopu君认为滴滴首战就败在用户上。从消费者决策链看,滴滴站在消费场景的中间过程,而美团则站在终端消费场景上。举个例子说明,Kopu君现在想去上海人民广场吃个炸鸡,亦或者去城隍庙逛个街,打车只是一个过程,为了完成Kopu君此行目的的交通手段,Kopu君去上海可以不打车,近则公共自行车,远则火车高铁飞机,但需要推荐美食或走心店铺,哪怕是坐在去上海的车上,也可随时随地打开美团。所以,滴滴外卖的上线是对对手挤进自己核心地带——最核心的用户群和最有优势场景的弱势反击,简单来说,滴滴,输在起跑线上。

Kopu产业在线关注:顺风车出事,滴滴的锅谁背?

滴滴的路,其实也好走。如王兴所说,如果美团和滴滴打起来,不会是一场短暂的阵地战,而将会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战争”。此外,美团、滴滴都迫近IPO,这场大战,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业务边界,显然不会潦草收场。企业生存的根本的王道在于抓住核心业务,从消费端和供应端来看跨界竞争。消费端的跨界,是提供一系列的具有互补效应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强核心业务的吸引力,体现在降低顾客的获取成本,通过顾客在不同场景的消费数据更好地提供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服务。从供应端的跨界是寻找自身技术,资源和数据的新的价值,尤其是可以摊薄固定成本的业务。在网约车市场,滴滴已经建立了绝对的优势,与快滴之战,完胜;与优步之战,又是一次可喜的胜利,但仍然不能放松警惕。而美团无边界的打法实则是对目前主营业务无现金牛的担忧,眼红滴滴垄断出行市场这块肥肉,想凭借多年积累的流量和资金冲击行业龙头的地位,分一杯羹,Kopu君表示,紧盯对手,不好好做自己,只是徒劳。

Kopu产业在线关注:顺风车出事,滴滴的锅谁背?

这场大战,美团滴滴如何打,是一方打败清退一方,还是收购一方,亦或是强强联手,两者合并,都是活久见事件,Kopu君并不在意,但Kopu君真正在意的是两者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和大众认知度,这就涉及到企业品牌力量。企业要到消费者灵魂深处去“闹革命”,在消费者的心中拥有一个相对永恒的差异化。如今,美团、滴滴却用的是价格战。殊不知价格战只能拉来用户尝试,却不能留住用户。网约车抢市场不能只靠烧钱,烧钱战术越来越呈现边际递减效应,这已成为行业共识。其原因在于,消费者在做消费选择时,除了要算一笔经济账,更要算一笔综合账,比如:人身与财产安全、隐私保护、支付风险等。用户对于企业的认知基本来自于核心业务,随着多元化业务的融入,会让用户迷失心智,核心业务与多元化业务就如同相悖的事物,即标签越重,用户心智“锚定”越重,多元化业务对品牌的伤害越大,扩张后的业务越成功,品牌的力量被稀释得越多。目前来看,美团的蛋糕是很大,但也让用户迷失的是,美团到底是个外卖平台还是团购平台,美团的品牌力量正被多项分支业务稀释;再看大战前的滴滴,专心只做打车市场,延伸出来的顺风车、专车等实则是打车的补充,专注开拓纵深市场的滴滴却在美团的叫嚣下,沉不住气做短板业务——滴滴外卖,实则是傻了。美团滴滴迷失在竞争战略里,但始终监督检验市场的却是消费者。今天滴滴顺风车出现审核漏洞,导致年轻生命的消逝;明天美团又会发生什么惊世骇俗的新闻,Kopu君不得而知,但Kopu君相信,只有通过一次次的教训,更加会警醒世人,辩证明智看待两者的品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跨界之战只是两个国际化水手在部分码头的必然交手。但是,如果他们对核心业务的专注也放一部分在商业约束上,扩张业务时也不忘初心,尽职尽责设计好服务环节,最终都将游向想要到达的港口,赢得人民的尊重与拥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