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宋代,是中国芳香文化的黄金时代。用香方式也由熏香延伸到食香、饮香、药香等。

当时餐食芳香食物的风气达到了高峰,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记载了各种香花与香药制作的“香食”。

梅花与檀香制作的“梅花汤饼”

菊花、甘草汁放入米中制成的“金饭”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酒肆里叫卖的香食有麝香甘蔗、沉香藕花、麝香豆沙团子、香药木瓜等。

早餐可以吃到丁香馄饨,端午节有麝香粽子。看这些“香食”的名字,感觉宋人的口味也挺重。

尤其是带有麝香的食品,

是清宫中的娘娘们不敢想的。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相比这些重口味的香药香食

以香花为主的香食更显清新一些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古代的文人雅士、名媛淑女们认为

花中自有不老方,

食花如花,花容体香。

众多香花中桂花最得古人偏爱,被古人开发应用于浸酒、窨茶、制香等 。宋代祝愿考生高中的“广寒糕”就是以桂花制作的糕点:

采下桂花,摘洗干净,洒上甘草水,与糯米粉混拌在一起,上火蒸熟,成品即为广寒糕。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明《便民图纂》中记载“桂花点茶,香生一室”,小说《金瓶梅》中多次出现桂花与香料制作的香茶,有木犀金橙茶、香茶桂花瓶儿、香茶木犀饼等。

其制作方法应该与《遵生八笺》提到的用桂花制作香汤(茶)的方法相似:

清晨将盛开带露银桂打下,捣烂为花泥,然后在每一斤被榨干的桂花泥中加一两甘草与盐梅十个,将桂花泥、甘草与盐梅一起捣为香饼,最后用磁罐封住。

需要用的时候,在“沸汤中加入适量的”桂花香饼”, 即成“天香汤”。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用桂花浸酒要比制作桂花香茶简单,将桂花除杂后泡在白酒内,可制成桂花酒,时间越长,其味越浓郁,饮此酒有开胃怡神,平肝散瘀之功效。

除了满足口腹之欲

桂花更是合香家喜爱的制香原料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桂花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清芬袭人,浓香远逸。在轻风的吹拂下可传得很远,故有“九里香”的之称。宋人习惯称桂花为“木犀”,邓肃曾有《木犀》诗曰:

“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

将桂花与名贵的龙涎香作比,可见邓肃曾对桂花香气的认可。桂花也常被古人用作合香的材料,尤其是拟花香中的木犀香,常以真桂花制作。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明代《香乘》凝合花香体系中收录了七首木犀香方,其中只有一方“智月木犀香法”没有使用桂花,而是用香料来模拟桂花的香韵。

智月木犀香法

白檀一两(腊茶浸炒)、木香、金颜香、黑笃耨香、苏合油、麝香、白芨末,已上各一钱。右为细末,用皂儿胶鞭和,入臼捣千下,以花脱之,依法窨、爇。

此方不是搓制成丸香,要用模具制作成花形的香饼子。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除了“智月木犀香”,另外六方木犀香均以真桂花入香制作,这也是木犀香与其他拟花香方不同之处,像梅花香、兰花香、杏花香等拟花香,多用香料模拟花香很少使用真花入香。

桂花与沉、檀等香料调和配制的木犀香,还被古人用作夜晚就寝时的“帐中香”。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宋代诗人朱敦儒的《菩萨蛮•芭蕉叶上秋风碧》中写道:

“新窨木樨沈。香迟斗帐深。”

夜晚伴着沉香与桂花的香气入睡,想想这是多么惬意的场景。木犀香中最为朴素的做法只用桂花一味香料与蜜调和制作。

木犀香法(其一)

将未开的桂花摘下,以生蜜拌匀,不可蜜多(桂花温甜,而蜜尤甜。故宜少用),密封在瓷罐中,深埋入地下 ,窨越久越奇。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记载的方法更为简单:

把桂花采摘下来,在甑中略蒸一下,然后晒干,收贮起来作为熏香之用,焚之尤有清意。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熏焚此香以银叶做隔火法最佳,宋人杨万里在《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写道:

山童不解事,着火太酷烈。

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过于酷烈的炭火对香气损害很大,香气会显得干焦呛躁。需用银叶隔火才可尽显桂花的清芬之气。

互赠香品在宋代文人之间比较流行,水璘老送给杨万里的木犀香,制作过程非常精致,杨万里以万杵、九蒸等词汇形容制作过程。

“万杵黄金屑,九烝碧梧骨。”

通过诗句可猜测杨万里焚烧的木犀香,应该是结合了宋代流行的“花熏香诀”的做法,以梧桐木(皮)与捣烂的桂花一起蒸制。

在古人眼中,自然界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用来作为制香的原料。

比如旧竹片

花熏香诀中有一方是用“旧竹辟蔶”与橘叶一起薰蒸。熏之,其香清若春时晓行山径。这种朴素的制香方式正是古人所求的“草木真天香”。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宋《陈氏香谱》中也有用桂花与冬青子汁一起蒸制做香的方法,名为“桂花香”:

冬青树子、桂花香(即木犀),右以冬青子绞汁,与桂花同蒸,阴干,炉内爇之。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除了丸香、香饼子,在《墨娥小录》中还记载了一款适合焚烧的木犀印香:

木犀(不拘多少,研一次晒干为末,每用五两。)檀香二两,赤苍脑末四钱,金颜香三钱,麝香一钱半。右为末,和匀作印香烧。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古人对桂花如此偏爱

自然就会想让桂花的香气随身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桂花装入锦囊随身佩戴。吕声之有诗《咏桂》曰:“高枝已折郄生手,万斛奇芬贮锦囊”,在宋代比较流行的方式是佩戴桂花制作的香珠串。

宋人陈敬《陈氏香谱》中记载有“孙廉访木犀香珠”法,可制作成手串戴在手腕上或挂在衣襟上。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元人陈栎曾做《木犀珠》诗一首夸赞木犀香珠,称得上是描写木犀香珠的最佳文案:

非生蚌壳圆还皎,若比龙涎馥更清。

分种原从天上落,粉身今捻掌中轻。

诗中描写了木犀香珠形圆色洁,香气清新可比龙涎香,手感轻巧。木犀香珠曾是南宋京城的热卖产品。

《梦粱录》中记载,每年夏秋,在临安的夜市上,常有叫卖“木犀香数珠”的小贩。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除了香珠手串,古人还用桂花制作香牌、扇坠、扳指等小物件,《墨娥小录》“合木犀香珠器物”条记载:桂花与锦纹大黄、黄檀香以及白墡土一起捣碾成细粉调和为香泥,可随意作香。

风雅清芬的宋明:用之自然,享之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