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侍奉過兩代君王,出家做過尼姑,她美貌歹毒!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

也是中國歷史上登基年齡最老的皇帝。

她工於心計,心狠手辣,害死自己的長女安定思公主,嫁禍給王皇后。

她擾亂後宮,男寵無數,設計清掉皇位所有的絆腳石,害死長孫無忌。

她侍奉過兩代君王,出家做過尼姑。

她美貌、聰明、智慧、果敢、狠辣、歹毒……

她歷經千辛萬苦,飽經重重困阻,一步一步問鼎唐朝天下。

她生前受盡榮辱,死後立無字碑。

有人說,武則天的功績不可磨滅;有人說,武則天的惡行罄竹難書;她卻只留下一塊無字碑,讓後人自由評說。

她侍奉過兩代君王,出家做過尼姑,她美貌歹毒!

1

她懂得以退為進,果敢決絕

作為與皇上並肩治理國家,她並沒有恃寵而驕。

當丈夫李治和兒子李弘都覺得她僭越了皇權,她任由李治處理李義府。

即使李義府對武后功不可沒,可她能做到忍痛割愛。

她說,皇上心裡有氣。

等皇帝氣消了,她又開始部署行動,除掉絆腳石—上官儀。

對於很多事她都表現出非凡的果敢。

相反李治卻特別喜歡逃避問題。

當賀蘭敏月死了之後,李治開始幽閉自己,不見任何人。

太平公主為母后(武則天)打抱不平,決定敲開父皇的門。

“母后只有您一個人,您卻有後宮三千佳麗。如果父皇允許,我也想要嫁個一百個男人。”

太平公主說的這番話,在當時甚是駭人聽聞。

這些事是武則天教她的嗎?我看未必。

更多的是武后的身體力行,耳濡目染。

因為她看到了母親的強勢,還有她的脆弱。

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武后懂得如何展示女人的脆弱,以此換取同情心和關愛。

女人最大的優勢,在於懂得如何示弱,讓男人給你庇護。

畢竟男人都需要崇拜,更何況還是威嚴天下的君主。

當李治在上官儀和魏國夫人的慫恿下,寫了一份廢后詔書。

這麼緊要關頭,她身旁的太監都不讓她去。

可是,武則天卻毫不猶豫就跑去面見皇帝。

又是一番感言肺腑:想當初我們是如何攜手並肩,如何同舟共濟,如何風雨同舟,如何排除萬難,集中皇權,即刻打動了李治。

都說皇帝心多變,也比較多疑。

一方面多虧了武后部署周密的耳目眼線,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她足夠的睿智和膽識。

不管何時,只有抓住了皇帝的心,才能據此發展自己的事業。

她深諳此理,所以,即使她握有重權,她也牢牢地抓住丈夫的心。

畢竟當時的天下還是姓李的。

當李治流連花叢的時候,她剛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當事情無法掩蓋的時候,她又深明大義,表現出自己的大度,至少在丈夫的眼裡是如此。

她為韓國夫人縫製衣服鞋子,唸經祈福。

這些雖然都是表面工作,但是她卻感動了李治。

讓他覺得就像是一朵解語花,既善解人意又寬容大度。

都說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是難上加難。

更何況武則天還是有野心的女人。

不過,每次她出手之後,她都會做一些補償。

譬如在韓國夫人去世之後,為了拉攏兒子和丈夫的心,她封了賀蘭敏月為韓國夫人,又讓賀蘭敏之襲爵周國公。

當韓國夫人不聽勸告,籌謀著報仇的時候,武后又借刀殺人。

當韓國夫人去世之後,她又彌補她的外甥,賜予他武姓。

即使知道他為非作歹,也心存縱容。

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縱容在某種程度來意味著摧毀。

欲將其毀之,必將其置之於炭火之上。

她侍奉過兩代君王,出家做過尼姑,她美貌歹毒!

2

她寬宏大度,任用賢能

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事敗按理來說,應該誅滅九族。

但武則天不僅沒有殺死上官婉兒,反而惜其才華,免其奴婢身份,讓她掌管宮中詔命。

後來,上官婉兒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也就是後來的梅花妝。

對於上官婉兒,她尚且兩次手下留情,保留性命。

對於其他直言進諫者,她也是如此知人善任,容人納諫。

武則天統治時期,唐朝盛世,還有貞觀遺風。

她削弱貴族勢力,撰寫了《外戚誡》,防止外戚專權。

她提拔重用人才,如名相狄仁傑、魏元忠、張柬之、姚崇等。

她首開殿試,破格選用人才;不計門第,一律量才使用。

她獎勵農桑,發展經濟;提升官員的標準一律是“田疇墾闢,家有餘糧”。

當韓國夫人去世的時候,崔太醫義不容辭的以死明鑑武后的“清白”。

此外,武后的婢女也是對她忠心耿耿,始一而終。

甚至一心報仇的上官婉兒都能被她折服。

她不僅氣度驚人,才華亦精絕。

武則天才華卓越,在感業寺出家,就曾借景抒情寫過一首《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她當政後,曾欽撰《大福先寺浮圖記》、《三藏聖教序》、《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方廣大莊嚴經序》等佛學作品。

她還親自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佛教經典翻譯工作,由此產生了中國佛教新宗派華嚴宗,該宗派以《華嚴經》立宗得名,武則天欽賜創宗人法藏為“賢首”,故又名賢首宗。

她除精通史籍詩文之外,還精於書法。尤其精於飛白書和行草書。

所謂“飛白”就是在筆畫中具有絲絲露白特點的書法,難度極大,但看上去卻極為高雅。

武則天當年曾以飛白書把大臣姓名寫出來賜給他們,有大臣就上表說:“蒙恩作飛白書,題臣等名字垂賜,跪呈寶貺,仰戴瓊文,如批七曜之圖,似發五神之檢。冠六文而首出,掩八體而孤騫……鍾繇竭力而難比,伯英絕筋而不逮。則知乃神乃聖,包眾智而同歸;多才多藝,總群芳而兼善。”

武則天在文字上也大膽改革,增減前人筆劃,曾經創造了十九個漢字,被天下廣泛用之。如她為自己取名為“曌”,意為明月當空,名君當世,字義一看即明。

她侍奉過兩代君王,出家做過尼姑,她美貌歹毒!

3

她隱忍堅韌,能屈能伸。

當兒子李弘受到外甥女賀蘭敏月的挑唆,懷疑武則天殺死韓國夫人後,會對自己下手,於是打算自刎。

被武則天知曉,她匆匆地跑到李弘的跟前,聲淚俱下:

“你就是孃的親生兒子啊。你要自殺,還不如殺了你親孃啊。”

這麼一番感言肺腑,真情流露,終於感動了李弘。

武則天很少用這個稱呼“親孃”,一般都自詡為母后。

而這裡她卻巧妙變了稱呼,打消了李弘一直認為韓國夫人是他的生母的疑慮。

為了迎合兒子李弘,她親自挑選太子妃。

中間不幸卻被賀蘭敏之玷汙了。

李弘難以忍受此番奇恥大辱,立刻要求母親下令殺了賀蘭敏之。

而另一方面,武則天的母親卻淚流滿面的跪著,希望武后能饒了賀蘭敏之一命。

一邊是含辛茹苦的母親,一邊是痛苦不堪的兒子。

沒有人考慮她的感受,沒有人為她設身處地的著想。

慶幸武則天足智多謀,在賀蘭敏之流放途中,派人取了他的性命。

沒有下詔,而是口諭。

在家庭關係和政權交叉時,她會適時放權,又會適時哄他們。

當李治心煩意亂,說誰也不見時,武后卻跟太監說:“沒關係,我自己去見他。”

當時她已經差不多獨掌皇權了,而且傾權天下。

在所有事件中,她都從來沒有抱怨,也從來沒有退縮。

不管受到多少委屈,不管受到多少冷遇,不管遭遇多少挫折,她都獨自承受。

她懂得示弱,不卑不亢,能屈亦能伸。

在感化寺的時候,武則天當時還不是皇后,只是唐太宗不被寵愛的才人。

她受盡冷遇和白眼,感化寺的尼姑對她諸多排擠和責難。

可是,當她榮華富貴,受盡恩寵的時候,她並沒有施以報復,相反以德報怨。

當面對李治的猜疑時,她會梨花帶雨真情流露自己的心意,“……那是因為我太愛皇上了……”

人既然不是神,那麼就會犯錯,就會有失誤,就不會十全十美。

即使她淫亂後宮面首無數,即使她工於心計設計陷害,即使她野心昭然才華卓越……連毛澤東都讚許武則天,不管是治國,還是家庭,她都說得上是一位成功的人。

如果3分過,那麼那剩下的7分,也功不可沒。

她侍奉過兩代君王,出家做過尼姑,她美貌歹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