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這座古橋,300年前曾被二兩銀子賣掉,而今「美貌」猶存

在南方,上年頭的橋很普遍,到了北方,可能是水少了,好看的古橋也難覓蹤影。但意外的是,我在陝西韓城遇見了一座極美的古橋。這是一座建於清代的石拱橋,圓的橋洞、方的石塊構成優美曲線和質樸質地,加上歲月侵染浸潤,使它有了別樣韻味。

陝西這座古橋,300年前曾被二兩銀子賣掉,而今“美貌”猶存

它地處韓城古城南部,橫跨於澽水河的綠波之上,名為毓秀橋,又稱“南橋”。橋有十個拱洞,全長近兩百米,寬四米多,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

陝西這座古橋,300年前曾被二兩銀子賣掉,而今“美貌”猶存

陝西這座古橋,300年前曾被二兩銀子賣掉,而今“美貌”猶存

當年,從韓城南關出城去往澽水河對岸,這座橋是唯一的通道。三百年來,這座橋留下了人們熙熙攘攘的身影和馬兒們噠噠的蹄聲。而今,它已經完成自己的使命,距它不遠處,一座水泥橋接替它溝通南北,而毓秀橋則靜靜地臥在河面上,成為遊客眼中的一幅畫。

陝西這座古橋,300年前曾被二兩銀子賣掉,而今“美貌”猶存

陝西這座古橋,300年前曾被二兩銀子賣掉,而今“美貌”猶存

毓秀橋美,其背後的故事更美。它的“創造者”是韓城的一個文化人——劉蔭樞。劉蔭樞是康熙年間的進士,曾任雲南按察使,廣東、雲南布政使。這位劉大人對家鄉感情深厚,清康熙四十一年,他回鄉探親,見進出城的百姓都被澽水所阻,很不方便,於是決心為家鄉父老建一座橋。

陝西這座古橋,300年前曾被二兩銀子賣掉,而今“美貌”猶存

陝西這座古橋,300年前曾被二兩銀子賣掉,而今“美貌”猶存

劉蔭樞拿出了當官數十年的積蓄,出資十幾萬兩銀子用於橋樑修建。從1701年到1705年,花費四年時間,這座橋終於建好了。建好後的石橋給南來北往的鄉親帶來極大的方便,他們都很高興。

陝西這座古橋,300年前曾被二兩銀子賣掉,而今“美貌”猶存

唯一不高興的是劉蔭樞的兒子,老父親的錢都用來修橋了,拿什麼來留給他們呢?兒子想了一個“創收”的主意,打算派人坐在橋頭收“過路費”,每個過橋人收一枚銅錢,積攢下來也是一筆大財富。劉蔭樞知道後,為斷了兒子的“歪”念頭,竟然通過韓城知縣把這座橋以二兩八錢銀子賣給了當地百姓。

陝西這座古橋,300年前曾被二兩銀子賣掉,而今“美貌”猶存

劉蔭樞的所作所為感動了韓城百姓,大家紛紛為他建祠立廟,當地老輩人說,過去在澽水河北邊就修有劉公祠,只是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陝西這座古橋,300年前曾被二兩銀子賣掉,而今“美貌”猶存

走在這樣的橋上,踏過斑駁的石板路,撫摸滄桑的石欄杆,想想劉公所作所為,別有一番滋味。這座橋現在對遊客免費開放,去了韓城,不妨到南關去看看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