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荷清寒|大多數看起來很努力的人,都在自欺欺人

身邊總有這樣的人:

他們學習刻苦認真,秉燭夜讀,成績勉強及格。

他們工作勤勤懇懇,加班加點,績效卻一般般。

他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過去,我一直以為這跟天賦有關係。

有些人天資聰穎,理解能力強,老師一說就懂了。

可能那些資質愚笨的人需要大量練習,才能達到同一水平線。

直到後來,我接觸過更多的人,才慢慢了解,有些人的努力只是表面很用功。

以前一個同事,她經常加班加點,大家6點下班後,她還在那兒吭哧吭哧寫文章。中午大夥一起去吃飯,往往都要等她三五分鐘。走路時她還要打電話談業務,吃飯時她大朵快頤還要刷知乎。

她是公認的拼命三郎。

但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麼她的業績平平。努力絲毫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這個困惑一直到她旁邊同事觀察,才慢慢揭曉。

原來她時常偷工減料,工作期間忙於自己的事情。

是不是很拼命?是不是很努力?

她身兼數職,卻沒有一樣東西拿得出手。

她努力異常,卻始終掙扎於溫飽線上。

她辛勞工作,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我們往往容易被自己的努力感動。熬了幾次夜就覺得鞠躬盡瘁,坐了幾站地鐵就覺得漂洋過海,沒有吃晚餐就覺得一九四二,沒人打招呼就覺得百年孤獨,稍微一努力,就以為自己在拼命。

一個人被自己的事蹟感動得稀里嘩啦,其實只是在自欺欺人。

若荷清寒|大多數看起來很努力的人,都在自欺欺人

02

以前一個朋友問我,怎麼去寫影評。

我說,先看完一場電影,然後再在豆瓣上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就是影評了。

幾天後,我問她,“影評寫得怎麼樣呢?”

她搖搖頭,“我看的電影太多了,不知道從哪兒開始。”

我開始明白,她是不會寫影評的。這裡說不會,不是指能力,而是指她不會行動。

還有一個朋友,經常說要減肥。

剛開始興致盎然,又是買瑜伽墊,又是買跑步鞋,還經常看見她朋友圈裡健身的照片。

一個月後,她的身材沒什麼變化。

兩個月後,我有點好奇,“現在健身怎麼樣?”

她擠擠眉毛,“早就不練了,發現堅持了沒什麼用。”

然後,她又補充說,“能吃的人是福,再說了,女人還是對自己好點。”

我見過太多的人,說熱愛寫作,卻從來沒有寫過一篇影評;

我見過太多的人,說努力減肥,卻很少堅持健身一個禮拜;

我見過太多的人,說工作充電,卻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看泡沫劇上。

真正熱愛的人,一定會去嘗試,然後再說喜歡。

正如,喜歡是建立在瞭解之上的動作,努力也是建立在行動的基礎之上。

確實,他們很正能量,至少口號響亮。

你天天發朋友圈,天天口頭嚷著,我要如何如何努力,我要實現什麼什麼效果。卻從來不見有任何行動,這種口頭的努力,除了攢了幾個贊,真的看不出有什麼價值。

沒有付出時間的努力,根本談不上努力。

只有付諸於行動,努力才有作用。

知乎上有一句經典話,“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很多人都篤信,10000小時定律:只要腳踏實地經過10000個小時,就能在該領域上取得驚人的成績。

很多人確實很努力,春耕秋收的農民,櫛風沐雨的工人,還有各種職業經理人,企業家,披星戴月,早出晚歸。

但放眼望去,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重複的無效工作。

這種低效率的努力,根本就沒什麼用。

重複性的工作做十年,跟做一年又有多大差別?

又有多少人通過努力,當上CEO贏取白富美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又有多少人通過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牽累從此改變命運軌跡?

滴水能穿石,鐵樹能開花,但努力並不一定會有回報。

尤其還是假裝很努力的人。

若荷清寒|大多數看起來很努力的人,都在自欺欺人

03

就像某個網友說的,上天不會虧待努力的人,也不會同情假勤奮的人。

經常加班加點,一定很努力嗎?是不是他的工作效率太低了,沒有能力完成現有的工作?是不是他上班期間做其他業餘的事,沒有時間顧及現有的差事?

一個不珍視自己時間的人,又怎麼會熱愛工作?

有時,付出了時間,並不等於努力。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時尚女魔頭》,裡面有一幕特別有意思,安迪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跑到奈傑爾那兒訴苦,反被奈傑爾教訓了一頓:“如果覺得累,辭職好了。我可以在五分鐘內找到一個很想要這份工作的女孩頂替你。你根本沒有努力!你在抱怨!你希望我對你說什麼?要我說‘真可憐,馬林達又欺負你了,真可憐,可憐的安迪’?她只是在做她的工作,而你還抱怨她為什麼不親吻你的額頭,每天都給你的作業批個金色五角星。醒醒吧,親愛的!”

以前我有個同事,也是相當的熱愛工作。

不管有什麼活,都喜歡攬在身上。

但有個毛病,不喜歡思考問題。

什麼問題都愛問人,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那個問題怎麼處理?

剛開始同事都挺樂意的,兩三次之後,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感覺像只沒有腦子的蒼蠅。

一次兩次情有可原,可是,第三次第四次依然是相同的問題。

她美名其曰,這叫節省時間。

這哪裡是在節約時間,這根本就是在浪費所有人的時間,包括她自己的時間。

  • 一碰到棘手的問題,就請教別人。

  • 一碰到思考的難題,就甩給別人。

  • 一碰到動腦子的事,就繞道而行。

漸漸地,越來越不願意動用腦子。

曾經讀過這樣的一句話,“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深有感觸。

互聯網知識爆炸時代,不少人還是喜歡餵養式填鴨式教育。

別人嚼爛了的知識碎片,分享給你;別人思索過的問題,直接告訴你答案。

弗裡茨觀察“信息”和“知識”時提出,獲得信息可以靠告知,而獲得知識只能靠思考。

通過思考的努力才有價值。

努力的意義在於思考。

若荷清寒|大多數看起來很努力的人,都在自欺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