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向巴菲特學什麼?

前言:

當我們在學習投資、研究投資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在向偉大的商業人物學習——但是究竟向他們學習什麼,我們一定要想得非常清楚。

同樣,對於巴菲特,我們常人無法學習、無法複製的東西有很多,那麼我們可以學習他什麼呢?

我們應該向巴菲特學什麼?

巴菲特的專注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巴菲特的專注。

1. 只對商業感興趣

《滾雪球》的作者寫過,對於巴菲特來說,“他除了關注商業活動外,幾乎對其他一切,如藝術、文學、科學、旅行、建築等全都充耳不聞——因此他能夠專心致志追尋自己的熱情所在”。

10歲的時候,父親提出帶巴菲特旅行,他要求去紐約證券交易所。之後巴菲特讀到了一本名為《賺1000美元的1000招》的書,他對朋友說要在35歲前成為百萬富翁。“在1941年的世界大蕭條中,一個孩子敢說出這樣的話,可真是膽大包天,聽上去有點傻得透頂了,但他很肯定自己能夠實現。”

閱讀量巨大

巴菲特的專注還體現在他的閱讀上。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和芒格兩個人都是閱讀機器,芒格經常說自己是“長著腿的書”,巴菲特一天讀東西的時間能有七八個小時。

我在這裡就不重複他們兩個耳熟能詳的事蹟了,我們可以來看看給巴菲特和芒格打工的兩個人的閱讀量如何。

在2017年股東大會的時候,86歲的巴菲特提到了自己的兩員愛將託德·康布斯(Todd Combs)和泰德·韋斯勒(Ted Weschler),說他們的工作風格和投資理念跟自己非常相合,也算是就未來的接班人問題,給股東吃上了一顆定心丸。

這兩個人目前一個46歲,一個56歲,都是來伯克希爾·哈撒韋之前就掙了大錢,來這裡純粹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

比如韋斯勒的故事就非常傳奇——他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匿名競拍了著名的巴菲特午餐,總共花費超過了500萬美元。結果老爺子和他是一見鍾情、惺惺相惜,最好玩的是那幾年韋斯勒的投資回報率遠超巴菲特,所以巴菲特還和他請教了不少事情。

巴菲特說,這兩個人在給自己工作了六七年之後,自己覺得非常滿意,其中一個最驚喜的發現就是,這兩個人是為數不多能在閱讀量上和自己以及芒格水平相當的。

比如韋斯勒就說,自己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閱讀,除了閱讀報紙和行業期刊之外,也會把每日閱讀量的一半都貢獻給非金融類資訊,因為非金融類資訊可以透露更多的市場行情。他還很願意比較《今日美國》和《紐約時報》對不同新聞的處理手法,以便了解金融精英圈以外的民意風向。

而康布斯就更加“書蟲”了。

他一般每天早上7、8點起床,坐到辦公室裡會一直閱讀到晚上7、8點,並在睡前再閱讀1到2個小時。可以說每天基本要讀書10個小時以上,除了睡覺、健身和陪家人之外的時間都在閱讀。

更神奇的是,作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倚重的投資經理之一,康布斯每週只接打三到四個電話,力求減少外界對其閱讀計劃的干擾。

為了節省時間,他和助理的溝通基本靠寫字。助理會每天把他喜歡看和需要看的東西整理好,然後他再投放紙條或筆記到中央文件系統中,交由助理馬上處理。這樣你來我往的辦公方式效率會更高。

總之,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人都對專注地閱讀有非常強的要求和執念。

屏蔽外界的干擾

關於巴菲特的專注,還有一個更加經典的故事——1991年巴菲特和蓋茨在《華盛頓郵報》的主編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安排下見了面,那時候兩個人已經是《福布斯》財富榜的常客了。

一開始巴菲特並不想見蓋茨,因為他一向對科技人士不太感冒,還是朋友和他說:“你肯定會喜歡上蓋茨的父母的,而且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會去。”最終巴菲特才同意。

這次見面是兩個人的家庭一起,雙方的父母和各種朋友都來了。結果巴菲特和蓋茨一見面就相談甚歡,甚至很快就顧不上其他人了。

巴菲特問蓋茨有關IBM公司未來走勢的問題,還問蓋茨IBM是不是微軟很重要的的競爭對手,以及IT公司更迭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麼。蓋茨一一作出了回答,還告訴巴菲特去買兩隻科技類股票:英特爾公司和微軟。

蓋茨則問巴菲特有關報紙行業的問題,巴菲特直言不諱地說,這個行業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毀滅的深淵。

只是幾分鐘的時間,兩個人就完全進入了深入交流的狀態。後來巴菲特回憶說,“我們根本沒有注意到其他人的存在,沒發覺周圍還有很多很重要的人”。

後來是蓋茨的父親看不過去了,他希望兩個人能融入大家的派對,不要總是兩個人說話。最有趣的是,在晚飯的時候,蓋茨的爸爸和兩個人玩了一個遊戲:他叫兩個人在紙上寫下一個對自己人生幫助最大的詞,結果巴菲特和蓋茨沒有任何交流,然而紙面一翻過來,兩個人寫的都是“專注”。

在投資環境不好的環境中,不要氣餒,相信美好的日子即將到來,當然,基本功還是得打牢固,只有更紮實了,才能抵禦任何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