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向巴菲特学什么?

前言:

当我们在学习投资、研究投资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在向伟大的商业人物学习——但是究竟向他们学习什么,我们一定要想得非常清楚。

同样,对于巴菲特,我们常人无法学习、无法复制的东西有很多,那么我们可以学习他什么呢?

我们应该向巴菲特学什么?

巴菲特的专注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巴菲特的专注。

1. 只对商业感兴趣

《滚雪球》的作者写过,对于巴菲特来说,“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热情所在”。

10岁的时候,父亲提出带巴菲特旅行,他要求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后巴菲特读到了一本名为《赚1000美元的1000招》的书,他对朋友说要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在1941年的世界大萧条中,一个孩子敢说出这样的话,可真是胆大包天,听上去有点傻得透顶了,但他很肯定自己能够实现。”

阅读量巨大

巴菲特的专注还体现在他的阅读上。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和芒格两个人都是阅读机器,芒格经常说自己是“长着腿的书”,巴菲特一天读东西的时间能有七八个小时。

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他们两个耳熟能详的事迹了,我们可以来看看给巴菲特和芒格打工的两个人的阅读量如何。

在2017年股东大会的时候,86岁的巴菲特提到了自己的两员爱将托德·康布斯(Todd Combs)和泰德·韦斯勒(Ted Weschler),说他们的工作风格和投资理念跟自己非常相合,也算是就未来的接班人问题,给股东吃上了一颗定心丸。

这两个人目前一个46岁,一个56岁,都是来伯克希尔·哈撒韦之前就挣了大钱,来这里纯粹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

比如韦斯勒的故事就非常传奇——他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匿名竞拍了著名的巴菲特午餐,总共花费超过了500万美元。结果老爷子和他是一见钟情、惺惺相惜,最好玩的是那几年韦斯勒的投资回报率远超巴菲特,所以巴菲特还和他请教了不少事情。

巴菲特说,这两个人在给自己工作了六七年之后,自己觉得非常满意,其中一个最惊喜的发现就是,这两个人是为数不多能在阅读量上和自己以及芒格水平相当的。

比如韦斯勒就说,自己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阅读,除了阅读报纸和行业期刊之外,也会把每日阅读量的一半都贡献给非金融类资讯,因为非金融类资讯可以透露更多的市场行情。他还很愿意比较《今日美国》和《纽约时报》对不同新闻的处理手法,以便了解金融精英圈以外的民意风向。

而康布斯就更加“书虫”了。

他一般每天早上7、8点起床,坐到办公室里会一直阅读到晚上7、8点,并在睡前再阅读1到2个小时。可以说每天基本要读书10个小时以上,除了睡觉、健身和陪家人之外的时间都在阅读。

更神奇的是,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倚重的投资经理之一,康布斯每周只接打三到四个电话,力求减少外界对其阅读计划的干扰。

为了节省时间,他和助理的沟通基本靠写字。助理会每天把他喜欢看和需要看的东西整理好,然后他再投放纸条或笔记到中央文件系统中,交由助理马上处理。这样你来我往的办公方式效率会更高。

总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人都对专注地阅读有非常强的要求和执念。

屏蔽外界的干扰

关于巴菲特的专注,还有一个更加经典的故事——1991年巴菲特和盖茨在《华盛顿邮报》的主编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安排下见了面,那时候两个人已经是《福布斯》财富榜的常客了。

一开始巴菲特并不想见盖茨,因为他一向对科技人士不太感冒,还是朋友和他说:“你肯定会喜欢上盖茨的父母的,而且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会去。”最终巴菲特才同意。

这次见面是两个人的家庭一起,双方的父母和各种朋友都来了。结果巴菲特和盖茨一见面就相谈甚欢,甚至很快就顾不上其他人了。

巴菲特问盖茨有关IBM公司未来走势的问题,还问盖茨IBM是不是微软很重要的的竞争对手,以及IT公司更迭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盖茨一一作出了回答,还告诉巴菲特去买两只科技类股票:英特尔公司和微软。

盖茨则问巴菲特有关报纸行业的问题,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说,这个行业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深渊。

只是几分钟的时间,两个人就完全进入了深入交流的状态。后来巴菲特回忆说,“我们根本没有注意到其他人的存在,没发觉周围还有很多很重要的人”。

后来是盖茨的父亲看不过去了,他希望两个人能融入大家的派对,不要总是两个人说话。最有趣的是,在晚饭的时候,盖茨的爸爸和两个人玩了一个游戏:他叫两个人在纸上写下一个对自己人生帮助最大的词,结果巴菲特和盖茨没有任何交流,然而纸面一翻过来,两个人写的都是“专注”。

在投资环境不好的环境中,不要气馁,相信美好的日子即将到来,当然,基本功还是得打牢固,只有更扎实了,才能抵御任何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