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必吃的燒麥,憑什麼吸引一大票名人粉絲!

燒麥最晚起源於元代初期、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的商途茶館。到清代已經通過晉商傳到京津等地,稱為“捎賣”。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出現後,“歸化城燒麥”為京津地區吸引食客的招牌。

早年呼和浩特地區的燒麥都在茶館出售,茶客餓了總要補充點吃的。但茶館是清雅之所,不像飯店不怕稠油濃煙,只能備點清蒸麵餅,小菜由茶客自帶,最多隻能幫著把茶客帶來的肉菜,卷在餅中熱一下,用了幾張麵皮,收幾張麵皮的錢。時間久了,連餅中的菜也捎上了,但仍然按麵餅的分量計價,“捎賣”就這樣誕生了。因此,正宗燒麥館子是按皮的重量計價的,在呼和浩特“二兩燒麥憋死漢”,千萬不要按餃子的量去點。

乾隆皇帝有句詩提到了燒麥:“捎賣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 乾隆皇帝吃燒麥必然要把這東西的來龍去脈問個清楚,因此“捎賣”作為名稱的正宗源頭是沒有問題的。這裡的“捎賣”就是現在的“燒麥”。

以前我不怎麼青睞它,是因為外面賣的燒麥咬一口下去,那油直往下滴,吃起來太油膩,不過味道還是不錯的。所以,我就自己做,這樣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調料,沒想到做出來還比買的好吃。

乾隆下江南必吃的燒麥,憑什麼吸引一大票名人粉絲!

乾隆下江南必吃的燒麥,憑什麼吸引一大票名人粉絲!

材料:糯米,紅蘿蔔,玉米,瘦肉,火腿腸,餃子皮。(有青豌豆會更好看哦)

糯米洗淨,浸半小時入鍋蒸熟。(和煮米飯一樣)

乾隆下江南必吃的燒麥,憑什麼吸引一大票名人粉絲!

蒸飯的空檔,準備其他的材料。瘦肉切丁,用生抽老抽料酒蠔油,孜然粉,胡椒粉,烤烤醬等醃製好。

玉米和紅蘿蔔粒入開水燙熟備用。火腿腸切小丁。

乾隆下江南必吃的燒麥,憑什麼吸引一大票名人粉絲!

鍋內放油,加入瘦肉炒熟。

乾隆下江南必吃的燒麥,憑什麼吸引一大票名人粉絲!

加入煮熟的糯米飯,拌均勻。

乾隆下江南必吃的燒麥,憑什麼吸引一大票名人粉絲!

加入玉米紅蘿蔔,火腿腸粒,拌炒均勻。裝起晾涼備用。

乾隆下江南必吃的燒麥,憑什麼吸引一大票名人粉絲!

用餃子皮包住糯米飯整成燒賣的形狀。入鍋蓋蓋子蒸10-15分鐘。

乾隆下江南必吃的燒麥,憑什麼吸引一大票名人粉絲!

蒸了二盤,晚飯就吃它了。

乾隆下江南必吃的燒麥,憑什麼吸引一大票名人粉絲!

乾隆下江南必吃的燒麥,憑什麼吸引一大票名人粉絲!

乾隆下江南必吃的燒麥,憑什麼吸引一大票名人粉絲!

小貼士:糯米一定要提前2小時浸泡,這樣蒸出來的糯米不會夾生的。

怎麼樣,是不是很想吃?很想咬一口呢?趕緊動起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