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複習三個鐵則

近年來,公考熱度居高不下,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更是成為年輕人就業的熱門選擇,但遺憾的是,許多人盲目備考,走了太多的彎路。但凡一件事情,有了足夠的數據支撐,就會有共性規律,這也是大數據運用的核心原理。公考同樣如此,總結近十年來成功上岸學生的共性規律,總會有那麼一些特徵。

1.業精於勤荒於嬉

許多同學複習備考,往往是在職的。學習時間不能夠充分保障。但是每次上岸,總有些腦子不夠聰明,基礎不夠好,但學習特別努力的人,這些人可能第一年沒上,第二年也沒上,但是堅持三四年後,都會上岸。

人和人是有差別的,有些人悟性高、提高快,有些人則腦袋始終不開竅,這種天賦上的差距難以避免,但並非不能改變。通過足夠的努力,量變可以實現質變,烏龜可以比兔子先到終點。比如在行測的複習中,很多人刷了上萬題,最終才取得好成績,也有些人可能幾套題目就搞定了。但是,最終結果是一樣的,就是都上岸了。所以,請大家務必相信,付出和收穫,不一定成絕對正比,但總體的趨勢,是螺旋上升的。如果你要立志公考,那麼請務必放下各種僥倖,踏踏實實的去複習。這兩天有個已經跟我學了很多年的同學,今年終於上岸了,她就是屬於那種天生腦袋瓜不太好使的人,所以連網名都叫瓜,傻瓜的瓜。她總結出來的上岸秘訣就是,回家就複習,幾乎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我想,這可能是任何事情成功的終極秘訣:堅持和努力!

2.行成於思,毀於隨

努力是基礎,思考是關鍵。這裡的思考指的是學習方法層面的思考。很多人在跟我學習申論之後,才明白,原來申論的規律性更強,原來答案真的都在材料之中,通過幾十天的非強化訓練,實現了成績的大幅提高,甚至於都沒感覺到自己原來已經這麼厲害了。其秘訣在於,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任何學習,找到合適的方法,才能事倍功半。

以行測為例,行測題型很多,許多人只會傻傻的刷題,做了一套又一套,成績始終沒有提高,這時候你就要反思,自己的方法層面的問題了。比如言語、定義、類比、常識等刷題基本沒用,只要認真做題認真研究解析,1000題足夠掌握方法和提高速度,也就是說,在你基本掌握之後,你做的題目越多,浪費的時間越多,把這些時間用在其他題目上,提高會更快。資料分析一定要看培訓班的視頻,學習各種比較分析法,弄清各種專業術語,比如增幅增加量、環比同比等等,最終弄來弄去就那麼幾種方法,三四十道題目足矣;數字推理刷個兩三百道,認真看解析,就會發現原來也就那麼回事;數運算是比較難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入手,甚至放棄,這是很愚蠢的行為,其實數運一共就十幾個模塊,基本要能掌握,考試的時候把會的做了,起碼有五六道,不會的去蒙,運氣好還能蒙對幾道,分數基本也得的差不多了;邏輯推理比較難,需要下功夫,否則你根本繞不出去,這就需要你花時間去研究。行測沒有哪個版塊可以放棄的,因為公考是唯一性考試,你要超越的是所有對手,而不是你只要過了及格線就可以的。還有圖形之類的其他題型不一一分析了,說這些是告訴你,你首要要弄明白,哪些需要重點研究方法,哪些需要多刷題,哪些應該複習到什麼程度就要適可而止,節省時間的最大秘訣是合理分配時間,刷題的目的不是為了提高熟練度,這只是最低級的目標,而是通過刷題,發現難點和不足,再針對性的突破,通過這樣的循環,讓自己的缺點越來越少。

“當你讀一本壞書的同時,浪費了讀一本好書的時間”,當你做一道沒用的習題的時候,你也浪費了做一道能夠提高成績題目的時間。同樣,申論就不需要你花費太多時間,因為通過十套八套卷子下來,分數基本就能穩定在一個階段,再提高,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這是屬於性價比很低的時間分配方案,與其把這些精力用在申論上,不如用在行測上。每年看到那麼多的同學因為行測成績不夠,導致最終沒有上岸的時候,我都會恨的牙齒癢癢的,這也是今天發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

3.路通於變,迷於迂。

有許多同學把複習簡單的定義為看書學習,甚至於辭職備考。我是不支持的,一來壓力很大,如果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的話,負擔也重;二來效果也不是很好,因為公務員考試並不是簡單的知識性考試,而是思維考試。

我有個兩個建議:一是大家最好在職備考,把平時的業餘時間利用起來,既可以讓生活更充實,也可以讓複習更加沒有壓力,還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二來要學會思考,充分利用日常的生活、工作,以思考為橋樑,向公務員思維轉變,你的思維只有越接近機關思維,才能說明你越像公務員,他們看你的文章的時候才會有同理心和代入感,覺得公務員就需要這樣的人,你的答卷得分才會更高。

公考是有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沒有掌握這些訣竅,公考之路就會南轅北轍。比如我前兩天發的領悟社會系列文章,就是從生活的一個個熱點,細節,去追尋他們的本質、原因、影響、對策,通過不斷的上網查詢、自己思考、文字總結,來發現問題的本質,這就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當你習慣了這樣去做,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驀然回首間,你會發現,你已經走在了很多人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