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风乎舞雩,咏而归

——

公元前500多年的一个平常午后,

孔子和曾晳、冉有等弟子在凉亭休憩,

忽尔,微风轻拂,师生倍觉舒心,

孔子有感而问众弟子: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人了解你们了,

你们又将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呢?)

侍坐的弟子都有谁?

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

子路的回答轻率急躁,

冉有的回答很熟虑谦虚,

公西华的回答委婉曲致,

曾皙的回答宁静高雅,

最后的结果是:“吾与点也”。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曾皙说出了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

“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就是这么一个午后“闲谈”,不经意间,

道出了治理国家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在春服已裁好的暮春时光,

男男女女,三三两两成群,

一起去河边吹吹风,河里洗洗澡,

再踏着夕阳,唱着歌结伴回家!”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

暮春三月(农历),

你若是像想感受一番“风乎舞雩”的欢快,

有一样仪式感十足的物品一定要备好,

—— “春服”。

春服,顾名思义,即春日穿的衣服。

都说现代的女性衣着讲究,其实

这种对仪式感的追求都遗传自古人。

没生活在古代,

就不知道什么叫“繁文缛节”,

没生活在古代,

就不知道什么叫“三跪九叩”,

话说,一朝有一朝的制度,

一朝有一朝的文化,

一朝有一朝的服饰。

在古代,吃什么,穿什么,

怎么吃,怎么穿都是有“规矩”可寻的。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天穿青色,夏天穿赤色

——

自《论语》的“春服既成”之后,

晋代的五柳先生也提到了“春服”,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宋带诗人梅尧臣陪太守吃饭时也点到:

“游人春服靓粧出,笑踏俚歌相与嘲”。

“春服”是一种季节性的服饰,

是汉服的里的一个个小小分枝。

欲了解春服为何物?

得先捋一捋汉服的历史演变。

汉服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它在汉朝普及开来,所以叫“汉服”。

自炎黄时代,“垂衣裳而天下治”之后,

汉服的基本式样就成形了,

后代虽不断融入各名族服饰的特色,

却始终保持“交领右衽”的特征。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和如今一样,

古人的穿着也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

“变化”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颜色

春青、夏赤、秋黄、冬皂。

(春天穿青色,夏天穿赤色)

汉代服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全穿戴如一,除做工、用料外,

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

可随着尊卑等级、上下关系的确立,

各种礼仪变得越来越繁芜森严,

表现在服饰上,就是祭礼服、朝会服、

从戎服、吊丧服、婚礼服的不同。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渐渐地,服饰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成了一目了然的身份符号,

成了政治、社会地位的具体形态。

为了让人人恪守本份,不得僭越,

各个朝代的君王都很看重服饰,

服饰也自然成了帝王治理国家的一个手段。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换上春服,去拥抱春光

——

试想,自上而下,从皇宫到庙堂,

全国的人都穿自己本该穿的衣服,

天子、诸候、百官、平民,

各穿各的服饰,各有各的颜色。

祭祀时,换衣服;

入朝时,换衣服;

办公时,换衣服;

出行时,换衣服……

过程如此繁琐,换装如此兴奋,

底下的人哪还有造反的想法?

——只要换身上层人的衣服,

就能收获无数艳羡的目光,

哪还要造反那么费尽。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天穿青色,夏天穿朱色,

秋天穿白色,冬天穿黑色。

要想知道春天过去吗?

去看人们穿什么颜色;

秋天到了没?去街上扫一眼。

所以,当我们想到“春服既成”时,

就条件反射般知道“春已迟暮”了!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平常百姓的春服多是粗布衣衫,

较冬天的略薄,较之夏天稍厚,

或许只有富裕的人家才能用上蚕丝,

才能裁剪出轻柔而舒适的春服。

不过,春光正好,微风轻和,

小伙伴们三五成群,

在陌上奔跑、跳跃、嬉戏,

身上无论穿什么材质的春服,

都能拥抱这温暖而亲切的暮春时光!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今日互动话题·

---

春青、夏赤、秋黄、冬皂,也可以是我们换季买衣服的参考哦

---

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