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失误或误判?

语过添情54489681

其实我依然觉得比亚迪在电动车方面依然是No.1

1,技术积累,从比亚迪的混合动力到磷酸铁锂电池,这都是世界首创,技术方面还是有的,虽然三元锂电池目前很火,但是目前还是有技术技术缺陷的,例如,温度控制,防撞击等等。

2,数据积累,这些年没有哪一个车企拥有比亚迪对于电动汽车数据收集积累的丰厚,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车企在研发生产使用方面有巨大的帮助。

3,科研能力,比亚迪是最早具备动力电池科研能力的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也许目前目前有些不能拿出手的也说不定。

4,资金支持,比亚迪作为国产车巨头,并不是一些新兴汽车企业或者落败企业能比的。

所以我觉得比亚迪还是很强很强的,例如最近的唐二代,秦三代等等,还是很可观的。

更多新能源信息请关注或者私信我们,我们会为您一一解答。


新能源

谈点个人看法和感受,不喜勿喷。

首先说燃油车,说实话比亚迪说做汽车时,并不被看好,但F3的推出,改变了消费者的印象,价格低配置高,感觉有点小米的感觉,虽然外观模仿严重,但大家买单了,其后陆续推出的都是主打性价比,立稳了脚。但光模仿和低端肯定不长久,于是速锐来了,可以说这个决策是英明的,但路不好走啊!比亚迪有小米的精神但没有小米的坚持,于是我们看到的,燃油车到现在仍然是F3主打天下。个人觉得如果继续朝那个方向前进,虽然路难走,但会收获很大的,宋MAX就是例子。

其次说新能源车,比亚迪在这块创新很强,实力也很强,布局也很早。E系列是人所皆知,542平台的唐一出,好评如潮,但也不知比亚迪是怎么想的,在消费者纷纷买单的时候,比亚迪公布了下一代唐的消息,大家一看,持币待购,这个我觉得营销真是脑袋进水了,违背了营销最基本的常识,不知道是不是无意泄露的。结果大家知道,出来的不是唐二是唐100,虽然外观千年不变,但改进还是很多的,如果按加量不加价或者略加价,会有人买单的,但比亚迪自我感觉甚好,价格高高在上,引来骂声一片,销量自然上不去,连粉都转黑了。

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华为也做过这个事,推Mate S时因为加入很多新技术,手机性能出众,以现在的眼光看,也确实可圈可点,理念仍然不落后,但关键问题是华为也觉得自我感觉良好,价格定得太高了,过于自信的定价策略导致了销售遇冷,几乎阻断了华为的上升之路,当时记得业界有句评语“华为需要冷却其日渐膨胀的自信心,正确认清今日不同往日的市场形势。”此举固然是误判形势,但估计也是华为走高端路线试探消费者的举动,华为还留有后手Mate8,华为想法很简单:消费者接受我就高价卖,不接受就继续走性价比路线。结果Mate8大卖,Mate S从此销声匿迹。

比亚迪也是有后手的,那就是宋DM,宋DM是542平台的第二款车,我看是扮演了救火队员的角色,外观不难看,配置也还算可以,价格也算差不多,所以还是有消费者买单,但要达到比亚迪的预期就难了。比亚迪的想法估计也跟华为一样:大家对我的新能源车这么认可,我再改进下卖大价钱,大家也会买单的。华为Mate8堪担大任,但宋DM却是担不了的。因为之前比亚迪已发布王朝系列信息,大家都在想新设计会首先应用在哪辆车上呢?由此可见,宋DM是仓促上阵的。而且汽车不像手机价位总量小,比亚迪也不可能会牺牲唐,于是唐2017版登场了,价格下来了,但减配太大,比亚迪在业界的高配名声由此下降,更奇葩的是外观跟之前没有改变,结果可想而知。

最后说下电池。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是很强的,这毋庸置疑。但在宣传上有过了的地方,用一位网友的话讲“因为我相信比亚迪铁锂电池的宣传,所以我不买比亚迪三元锂电池的车”。铁锂电池高温下安全性高、衰减低,所以特斯拉的车自燃事件发生了几起,但比亚迪的车好像没听说过。但铁锂电池低温下衰减太大,而国内北方四季分明,冬天零下10度左右是常态,因此电池衰减问题突出,所以比亚迪押宝铁锂一家弊端还是大的,造成现在有点被动。但比亚迪已经看到这个问题,现在是两条腿走路,估计以比亚迪的实电,会逐步掌控主动权。但说实话,希望比亚迪未雨绸缪,在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这才是根本之道。

比亚迪在创新上我还是佩服的,只要能够正确自我定位,我还是挺看好的。网上曾曝老王说新能源车价格要接近燃油车,但这个说法厂家好像没有公开过,不知真假。如果真能做到这点,比亚迪前景非常光明。


方圆处世

谈到比亚迪的战略必须从比亚迪四大梦想(四大战略)说起。比亚迪四大梦想:电动汽车、光伏发电、储能电站、轨道交通。

第一大战略电动汽车, 比亚迪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厂获取生产资质进军汽车产业,股东纷纷不看好抛售比亚迪股票,2004年比亚迪在北京车展推出概念电动车。差点笑掉同行的大牙,当时吉利的李书福曾经说比亚迪是学秦始皇求不老药。 2008年比亚迪量产第一代混动汽车,f3dm,2012年向深圳出租车市场投放纯电动汽车e6,和纯电动大巴k9。证明了新能源车代替燃油车的可行性。2013年推出第二代混动汽车 秦 ,技惊四座。汽车圈经常有人调侃其他车纽北跑不过秦。到2014年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并给于补贴政策。同年北京车展其他同行不管是抬上去的还是推上去的,争先恐后的展示了自家新能源概念车。。。 再到今天比亚迪已经连续四年取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可以说电动汽车战略大获全胜!



第二大战略光伏发电, 比亚迪的太阳能发电是新能源战略中唯一失利的一项战略。一方面是市场饱和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火力发电成本远低于光伏发电。最大的问题在于光伏发电能量输出不稳定,白天有电晚上就没电了,并不具备代替火电能力。 以至于比亚迪每年的年度财务报告都会出现这样一句话:受光伏产业亏损影响利润低于预期。。。。 总得来说整个光伏市场并不景气,比亚迪只能拖着这个油瓶等待市场成熟。至于市场什么时候成熟下一条我会提到

第三大战略储能电站,目前比亚迪储能电站攻占美国百分之70以上的市场份额。未来储能电站的市场会越来越好。下面我给大家分析,储能电站可以弥补光伏发电的缺陷,白天太阳能发电储存到电站,再由储能电站持续稳定的并入电网。这是光伏发电代替火电的关键点。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不推广储能电站呢?因为太贵,储能电站的本质就是一大堆电池。电池有多贵大家看看新能源汽车就知道了。有没有解决方案?必须有! 往上看第一大战略,电动汽车,由电动汽车带动动力电池行业发展,逐渐拉低电池的成本。同时电动汽车报废后拆下来的储能电池还具备百分之70-80左右的储电能力,完全能满足储能电站的要求。

这也是比亚迪敢承诺电池终身质保的根本原因



第四大战略, 轨道交通(以前是三大战略,第四大战略是近几年加上去的)比亚迪的三大战略只能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结构问题(国内石油百分之70以上依赖进口),而这第四大战略是用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比亚迪做过调研,汽车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道路增长速度,而日本东京比北京人口还多汽车保有量也更高,但是东京并不堵。因为东京的轨道交通非常发达,地铁负责主干线交通,轻轨负责支干线交通。所以比亚迪又盯上了轻轨这个产业。国内一线城市可以修地铁,而地铁造价非常高,二三线城市修不起,就算修的起也未必能得到国家的审批,因为二三线城市根本不需要地铁那个等级的运量,修了纯属浪费,包头的地铁项目就是个例子。而比亚迪的云轨非常符合二三线城市的需求,成本只有地铁的三分之一,建设周期只有地铁的五分之一。所以市场需求非常大,而且国内这个市场是空白的,目前比亚迪已经和国内二十个城市签约,海外签约5个城市。轨道交通背后隐藏着万亿级的市场,船夫说轻轨业务可以再造一个比亚迪。这也是船夫说2025年营收达到万亿的依据。当然轻轨也不是单独卖的,基本上签约轻轨的城市都是订的全家桶套餐!什么是全家桶?公交车,出租车全部电动化,当然未来也会涉及光伏和储能项目。四大产业环环相扣。。。

除了四大战略外还有许多小战略,比如说三大核心技术的布局,比亚迪认为技术是为战略服务的,利用技术可以打通四大战略的障碍。 比如说入股青海湖锂矿项目,青海湖锂矿储备量占全国锂储量的百分之70以上,并且掌握了锂矿提纯技术。电池产业可以说是上下游通吃。。。。。成本优势有多大我就不解释了,大家自己脑补。 还有就是半导体微电子行业布局,2008年比亚迪收购了一家亏损的半导体企业,是为了布局电动汽车电控相关产业,2009年比亚迪自主垂直生产igbt,igbt是电机控制的核心配件,国内能自主生产的只有比亚迪(用于新能源汽车)和中车(用于动车)。而igbt的成本可以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百分之10以上,充电桩成本的百分之20以上。 轻轨、储能电站和光伏发电对igbt 的需求也不小,算是新能源核心技术中的核心。





比亚迪的战略布局太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平时我看网上大家争论的比亚迪的失误在大战略面前都不值一提,对比亚迪整体发展无关痛痒。比如说大家争论的什么压错铁电池回头又搞三元,搞清楚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能那么快把三元锂电池装车吗?哪怕真错了也没事,锂矿在手谁怕谁?

最后总结一下,我相信比亚迪的光伏产业持续亏损只是暂时的,按船夫的预判来说,等光伏产业和储能电站的成本与火力发电成本重合时就是光伏产业爆发的时候。未来光伏产业也不能小看,比亚迪的四大产业任何一个都具备超越现在比亚迪的潜力。

王传福是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里面的唯一一个汽车专家。


浮夸87756076

1....Fo现有F0改款,加宽,四轮独立悬挂,四安全气囊,电动助力转向,车门厚重,隔音,内饰重新设计,弱混,发动机能升级更好。还可以在生产一种微型SUV.

2…F3彻底改款,网上看到比亚迪有一新款车申报图,建议别命名秦,直接叫F3

3…元直接改成分时四驱,直接把对手锁定吉姆尼,而避开国内小型SUV的竞争,如果加入弱混,控制油耗,应会大卖。国人有对这车的需求。越野的普拉多,牧马人买不起,一大部分人改装212。

4…宋MAX大卖,迅速开发全新的宋,而不是改款,在生产一种宋GT轿跑。

5…全新唐大卖,燃油版出一款手动挡,拉低价格。在此基础上开发唐MAX.唐GT.

要确定比亚迪最大的客户群体,造出他们需要的车型。 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应向两头靠,开发价格便宜代步的小型车以及车长超过5米的大型MPV.把竞争对手锁定全顺,依维柯,迈特威,威霆等。高油耗的车型比亚迪混动节油更明显。此外比亚迪的营销也要调整,提高效率,宋MAX目前销量达不到2万,营销有问题


钓者仙行13634977801

大家好,本人也算比亚迪的粉丝。国产品牌一看好华为,二就看好比亚迪。当然,题主问的是“比亚迪的失误或误判”,那就省去赞美之词,只谈谈比亚迪几点不好。欢迎大家评论。

1.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比亚迪之前把技术重心投入到“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制中,而放弃“三元锂电池”。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比亚迪的技术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磷酸铁锂电池相对于最主流的三元锂电池,热稳定性好,但是电池能量密度更低,而且低温环境性能更差,比如北方的北京等城市。比亚迪的这个措施对北京市场的受制是有一定影响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对北京的本土企业北汽的照顾了。2018年国家政策调整,提高电动汽车补贴续航门槛,对专研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比亚迪是一个打击,万幸比亚迪已经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三元锂电池中去了。目前比亚迪的定位是,三元锂电池用于乘用车,将磷酸铁锂电池用于商务车。

2.比亚迪的电池市场份额之前比亚迪的电池业务,可以说是国内第一的。但是2017年市场份额已经被宁德时代赶超,原因一就是前面提到的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深耕,而不是迎合主流的三元锂电池技术。原因二就是比亚迪电池全部用于供给自家汽车。原因二是官方解释,个人觉得原因二站不住脚。往往深层看,体现的是比亚迪动力电池产能不足。比亚迪做出调整,未来开放电池业务,希望比亚迪能够开放视野,不局限于自己。做到电池业务和汽车业务的真正独立。

3.比亚迪的品牌意识比亚迪品牌意识比较薄弱,一直都有。BYD三个字母,国外意思是bulid your dreams。但是,比亚迪作为国产汽车,更多的市场是针对国内,尤其是乘用车。国内有多少人留意到他的英文含义,只会联想到BYD三个字母的另一层含义。个人觉得,BYD和TFboys这个缩写一样糟糕。另外,比亚迪汽车外观,经历了一个一味模仿到自己独立设计外观的过程,然而外观得不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充满了廉价感。比亚迪请来奥迪前设计师,参与新电动汽车外观设计,新一代“dragon face”概念,融合东西方元素,惊艳四方,不得不说是很大的改进。工科出生的比亚迪,增加点文科思维,才是更可怕的。比亚迪将“bulid your dreams”字样放到唐二代尾部,比死板的BYD三个字母,好了无数倍。

总结一下,由好到坏再到好,就像一个浪花,是很多成功企业经历过的过程。比亚迪走过的错路还有其他方面,不可能一一说清。随着时间推移,希望比亚迪能够从上到下,再往上,画出一个完美的nike线!


天天好心情23456789

比亚迪汽车制造商做为自主品牌汽车为国产车起到了带头作用这一点是无须置疑的!

第一点响应国家政策措施,从新能源汽车上入手,尽早布局,虽然在燃油汽车销量上有所下滑,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布局上走在了前列!

第二点做为新能源的云轨,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在经济方面取得了更加优势的地位。

第三点做为磷酸铁锂电池的领导地位还是无须置疑的,其在新能源客车的优势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乘用车上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已经在三元锂电池上加快了步伐。

第四点在新能源汽车上推出插电混动汽车,可以在走向纯电动汽车之路上有可替代产品,目前虽不完善,但在弯道超车上领先一步!

第五点要吸收新技术新创新能力。我的技术创新可使电动汽车续航能力提高一倍以上,可助力比亚迪汽车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领先的优势。助力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

请大家等待新一代的新能源汽车!


周朝阳111

比亚迪整个集团公司有个技术池模式,简单来说,比亚迪的技术研发和储备就像养金鱼,等时机合适了或者战略需要了,就从技术池子里捞一条“金鱼”出来用。要不然,比亚迪从磷酸铁锂电池转向三元锂电池的速度会那么快吗?许多人嘲笑比亚迪,说比亚迪这样比亚迪那样,但是比亚迪的技术研发里绝对不弱于国内任何一家汽车厂商。去年比亚迪汽车专利申请量在国内车企里是全国第一!这已经很好的说明了问题!


悲伤欢笑着的小丑

你可以看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车型是北汽的EC180定位是A00级车型价位在5~6万之前,车型紧凑价位便宜老百姓都好接受。你再看看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最便宜的也得十几万起步,价位太高老百姓不好接受。如果比亚迪最先开始在f0和f3基础上开发新能源车型,早都火遍全中国了


嗳流浪78287081

行业内的人都知道,在12-16年,北京,上海等新能源消费最大的城市,是多么的怕比亚迪。北汽和上汽不是在地方保护主义下根本存活不下来。比亚迪得以进京是有让北汽在深圳售卖的对等协议的。但是,你看看北汽在深圳,除了租赁公司,私人买的少之又少。上汽也是一样。出了上海,还有谁买?江淮都比不过。去其他一线二线城市看看,比亚迪是不是市场占有率最高?


不经意14887876

比亚迪的车型号太多,L3,F3,速锐,G5,之前又思锐,还有其他的,而且外观都差不多,层次不够分明,乱七八糟的,好像没主打的方向,中高端不够分明,而且之前太不在意颜值了,有技术,没颜值,人家瞧一眼都不想再多看了,失误之多,虽然我很喜欢他的技术,但是外观,容多考虑了,何况不了解比亚迪的,看一下都不会多看!!长城,吉利,这两年就做得很好,细分市场,懂得颜值的重要性,现在各自又推出一个子品牌,主打高端,人家思路明确,比亚迪真的得好好自我反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