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常说的“出五服”是什么意思?

老胡侃三农

五服: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封建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在农村,如果几个人是同一个姓,一般都喜欢分出个远近,看看谁跟谁更近。这里说的远近并非谁和谁的关系怎么样,而是指的在家族中的远近。通常以出没出“五服”判断,五服以内是不论远近的,看做是一家,五服以外就显得有点远了。

也就是说和本人是同父母或同祖父或同曾祖父……同一高祖的人 都是未出五服的亲戚。
/



不同的地方对于“五服”的解释是不同的,有的“五服”指的是一代一服,有的则是五代算作第一服,第六代算作第二服,依次类推。一代一服比较好论,从高祖父开始算一服,到自己就是第五服了,凡是跟自己是一个高祖父的都算是没出五服,即在“五服沿上”。



出五服的意思是: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在婚嫁中出五服即可通婚,现代人多认为五服是五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依照古人的说法,五代算一服,出五服要二十五代。


姚子扬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主要是描写人际关系,题主这问题也是如此!农村地区常说的“五服”是什么意思?“出五服”是什么意思?

“五服”中的“服”在我们这里是指“丧服”的意思,也就是戴孝的意思,在亲人死后,按照血缘排序。在我们这里有戴直角孝帽子,有戴斜角孝帽子之分,还有缝上蓝布条等等!

农村地区常说的“出了五服”是指家族同辈人,离具有血源的五代人,自己算一辈,上边五辈。出了五服只是为了人去世后,其他人不用再穿孝服。在过去家里穷,人多了尽孝管不起。

九族五服图





家族五服图谱

总之,农村常说的“五服”是表示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远近程度,同时也可以避免了近亲属通婚带来的遗传病危害,因为五服之内遗传几率最大。


宗元

五服在古代主要分两层含义,一是政治含义,划分统治范围的等级和义务;二是一种礼仪仪式,以血缘亲疏划分的不同丧服。“五服”说最早见《尚书·禹贡》,规定以王幾为中心,每五百里一划,由近及远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每一服要给王缴纳不同的赋税,服从不同的义务。这是政治层面的“五服”,体现了“家天下”的治理理念。

而农村地区常说的“五服”并非政治区划,而是有血缘关系的父系大家庭内的服丧规定。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等级理念在血缘大家庭中一种影射。西周时的宗法制,西汉时的“独尊儒术”、西晋时将“五服”制度纳入法典等都一步一步加深了父系大家庭的管理权威,形成了千年来大大小小的家族存在的形式。

《仪礼·丧服》篇中制定的五等丧服,由重至轻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即为五服。根据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每一服都有特定的人群履行特定的义务。斩衰(音摧),最重的丧服,着粗麻布衣,丧服上衣名衰,因而得名,表示心痛到不修边幅,莫大的哀痛,服期三年。一般是诸侯为天子,臣为君。普通家庭里一般是直系亲属,妻妾、子女(未嫁女)、嫡长孙等。齐衰,也着粗麻布衣,但衣服有缉边,服期分三年、一年、五月、三月。子妇为公婆齐衰三年,夫为妻,男子为庶母、叔伯、兄弟等服一年,已嫁女为父母,孙辈辈祖父母皆服一年。大功,亦作“大红”,服期为九个月,一般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等。小功,又称“上红”,服期五个月,一般为伯叔祖父母、未嫁祖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等。缌麻,服期三个月,是男子为本宗族之曾祖父、族父母、族兄弟,以及外孙、外甥、妻之父母等。同五世祖的亲属“素服”,但已出五服。故《礼记·大传》云:“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

其后,五服也演变代指五辈人,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在五辈之内皆为亲戚,成为五服,出五服后就算没有亲缘关系,就不用参加家里的婚丧嫁娶之事了。


国家人文历史

农村所说的五服实际上指丧礼五种孝服,斩衰(读cui)、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我国一直是很注重服饰的,不同服饰代表不同等级。五种孝服代表了五中不同的血缘亲疏关系,后来引申以五代人。

斩衰



斩衰这是五服中最重的。衰是指孝服的上衣,斩衰上衣下裳都是用最粗的麻布制成,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也指代哀伤应该不加修饰的表现出来。叫做斩衰。

诸侯为天子,臣为君,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妇对公婆,承重孙(长孙)对祖父母,妻对夫。服斩衰。以示最大的哀伤。

齐衰



仅次于斩衰,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剪短处可以收边。为祖父母,为曾祖父母,为高祖父母,服齐衰。

大功

用熟麻布制成,用料较齐衰精细。为伯祖父母,为堂兄弟,已嫁女为父母。

小功



较细的熟麻布制成,这种是为堂伯祖父母,兄弟之妻服小功。

缌麻

这种是较细的熟布。为岳父母,族兄弟,表兄弟服缌麻。

五服只是晚辈对长辈,长辈不用穿孝服,带黑袖标即可。

后来引申为不同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未出五服就是亲戚。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五百年前是一家。


渔耕樵读

费孝通将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称为“差序格局”,这种差序格局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差序格局就像一块石子扔进水里,以石子入水处为圆心,会产生一圈圈的波纹,越靠外层的波纹越淡。

“五服”就是这种差序格局的一种重要体现。所谓五服,即五种服装。什么服装呢?丧服,哀悼死者时穿的服装。为什么丧服会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结构呢?因为这样的服装不是谁都有资格穿的,也不是谁都愿意穿,只有血缘关系紧密的人才会穿。

《礼记》中记载的五种丧服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衣服的用料水平和裁剪水平依次提高,自然相应的重要性就是依次降低的了——越粗越破的衣服才越能体现出悲痛来嘛。血缘关系越近的人所穿的丧服就越重,与此同时的服丧期也越长,比如斩衰只有直系的子、女(未嫁)、儿媳、孙子女才穿,而同族的后代、外孙、外甥、女婿、姑姨表亲则只穿缌麻。

五服是以父宗为重的秩序,所以简单来说五服的范围就是父系的上下五代、母系的一代。出了五服,则表示不需要再穿着这五种丧服,也就是不需要悼念死者了,代表他们已经脱离了亲戚关系,仅属于同宗而已。

今天的中国城市,基本都只有百余年时间,大部分市民都属于移民,三四代人而已,而且城市人口流动性大、杂居性强,五服关系和观念都比较淡薄了。农村地区则相对要保留得多一些,但也只是一个亲戚概念的划分,原有的丧礼制度也不再了。对于现代人而言,五服更直接的作用恐怕就是避免近亲结婚了,近亲是指三代或三代以内有共同的祖先,当然属于五服范围之内,出了五服,即使有共同祖先,也可以自由地入洞房了。


徐鹏远

大家好,我是三农知识全明白,不明白也给你整明白的唐大明白!

俺们村儿叫“都挣钱村儿”,请点右上角关注俺们。

俺们不一样,专做短视频30年,唠老百姓的嗑,东北地气儿接起来!老铁走起!


要想知道什么是“出五服”,要先知道啥是“五服”。

所谓“五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特定亲属范围的一种称呼,“出五服”就是范围之外的亲属。“五服”简单的说就是同姓同宗按血脉传承顺序的五代人。

再简单点儿,就是你祖太爷、你太爷、你爷、你爸、你,这之间你的大爷二爷叔叔大爷还有他们的孩子,你和他们都是五伏服之内。

许多地方都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就是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戚。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


三农大明白

所谓的“出五服”,意思就是这个人和你不是五服之内的亲戚了,五服意思就是包括自己往上数五代,五代内同一个祖先的就是五服之内,包括: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历史上五服最开始代表的就是一个人去世后,他的亲人们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所穿的五种孝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这五种孝服为五种亲戚关系,以平辈的来说的话,斩衰是亲兄弟穿的,齐衰是堂兄弟穿的,大功是再远一层的堂兄弟穿的,后面两种依次再远一层的堂兄弟穿。在远一层的同宗之人,就可以不用穿孝服来吊丧了。

后来这五服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宗族关系,即相同祖先内,包括自己往上数五代,五代内同一个祖先的就是五服之内,包括: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现在的农村,比如山东、河南等地,所谓的“近门子”,基本就是五服之内的亲属。这些人算是一个家族,平时上林祭祖都是一起去的。

《礼记.大传》里有句话:“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所谓的“五世”对应的就是五服,这句话的意思是五服之后就可以分家另过了,就是说,不在五服之内,就可以不算亲戚了。


渔樵侃史

农村地区常说的“出五服”是什么意思? 在全国的农村地区,都有这个说法,血缘关系近到什么程度,就以【出没出五服】来论的,农村说的所谓的五服实际上指葬礼上的五种孝服,这五种孝服分别是【斩衰(读cui)、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我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是非常注重服饰的,服饰的不同代表着等级的不同。葬礼上五种不同的孝服就表示了五种不同血缘关系的远近,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五服】也就是五代人。



【斩衰】这在五服里是最重的。衰指的是孝服的上衣,在封建社会,斩衰的孝服全身都是用最粗的麻布制成,【不过演变到现在也都是用白洋布制作的了】缝制后不需要修饰,代表了哀伤者没心思修饰,叫做斩衰。

那么在封建社会什么人可以服斩衰呢?群臣为皇上,子女为父母,儿媳妇对公婆,妻对夫。服斩衰。来表示沉痛的哀伤。


【齐衰】用原颜色的粗麻布制做而成,缝制后可以收边。是为《祖父母,为曾祖父母,为高祖父母》,服齐衰。

【大功】用精麻布缝制而成,用料比齐衰要精细很多。为《伯祖父母,为堂兄弟,已嫁女为父母》服大功


【小功】用料比大功要精细,用精细的熟麻布缝制而成,为《堂伯祖父母,兄弟之妻》服小功。

【缌麻】用料就不用麻布了,用的是平时穿的熟布。为《岳父母,族兄弟,表兄弟》服缌麻。


在葬礼上,五服针对的是晚辈对长辈,如果葬礼上去世的人是晚辈,那么长辈是不用穿孝服的。

这就是封建社会流传到现在的所谓的五服,就像我们经常说到的(五百年前是一家)是一个道理。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看懂什么叫五服?五服的由来了吗? 你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欢迎留言或者关注私聊


80后的天空

五服,一个是以本身为界往上数四代,称五服。即夲身,父,祖父,太祖父,高租文,一般指各代的兄弟旁系延续。本身往下数四代,即子,孙,重孙,曾孙为上下九族。按习惯统称族亲,红白大小事情皆往来行事,叫个家或自家行。出五服,往上数到夲身超出五代叫出五服,一般视同巷里人,不在接礼节行事。

丧服,孝子按远近辈份所穿的丧服、分五种,大衰,斩衰,大功服,小功服,偲麻,孝服号子缝制规则不一样,腰间系麻不一样,重孝粗麻绳,功服细麻绳,偲麻系一缕麻丝,以示于死者的远亲,带孝的轻重。

新社会一些习惯风俗改变不少,丧服和旧社会大不一样,简化了很多。但五服辈份还在延续。五服为亲,九族不婚,在人的理念中还是墨守成规的,是一种乡约规矩。

中国之大,十里乡俗不同,五服划分大同小异,不尽共识,各自为好。


老狗是途

“五服”也称为“五服九族”。通俗的讲,五服内就是直系亲属,出五服即旁系亲属!


根据史料记载,五服的概念最早出自《仪礼·丧服》对丧服的规定,即斩衰、齐衰)、大功、 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通过服饰证明与死者的关系远近。

如今的丧葬已经没有古代那么考究了,也没有守孝三年的孝道了。其实亲朋好友,五服与否,皆在于沟通来往,若有意疏远,那真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