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距今一千多年了,他的字就沒人能超越嗎?

旒孟5A0G1160

王羲之的字世所公認的好,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他寫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他的兒子王獻之也是著名書法家。筆者認為,王羲之的字雖好,但也不是冠絕古今,在其之後,還有很多書法家,有點書法家在某些字體方面可以說已經超越了他。

1、在楷書方面,唐朝時期的顏真卿和柳宗元都是書法大家,被稱為“顏筋柳體”直到今天我們在練習楷書時,基本上都是以這兩人的字體為臨摹對象。顏真卿的代表作為《多寶塔碑》,柳宗元的代表作為《玄秘塔碑》。唐朝歐陽詢的楷書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是《九成宮醴泉銘》。元朝趙孟頫的楷書圓潤清秀,又不失行書之飄逸秀氣,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2、在行書方面,唐朝歐陽詢的行書以險取勝。字的重心壓在左側,險中求穩,別有樂趣。清乾隆帝評論道:“妙於取勢,綽有餘妍。”其行書代表作是《張翰帖》亦稱《季鷹帖》。宋朝的蘇軾不僅是位大詩人,還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其行書也比較富有特色,《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通篇書法起伏跌宕,氣勢奔放,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筆者認為無論是歐陽詢的《張翰帖》或是蘇軾的《寒食帖》,其水平都不低於王羲之的《蘭亭序》。

3、在草書方面,唐朝的張旭和懷素都非常著名,張旭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醉狂走,落筆成書,或以頭髮蘸墨書寫,故有“張顛”的雅稱,史稱“草聖”,他的傳世書法作品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懷素因出家為僧,書史上稱他“零陵僧”或“釋長沙”,他的草書被稱為“狂草”,和張旭齊名,後世有“張顛素狂”之稱。懷素雖是和尚,但喜歡飲酒,時人謂之“醉僧”, 他的草書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等。

綜上,筆者認為,王羲之的字並非沒人能超越,我們要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強。


夢歸秦淮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我就從藝術與科學是不是一回事這個層面回答一下,“王羲之的書法是1600多年前創造,難道這一千多年就沒有人超越他嗎?”

我是千千千里馬,王羲之這個話題永永遠遠也是說不盡的。我們今天說點新的內容。

王羲之之前,已經有一部分人在書法創新。

中國的書法從漢代開始,書法的主流已經完全進入脫離篆書體系成為隸書的新時代。

從漢代到東晉王羲之時代的500多年裡,隸書也在繼續發展。

我們說說,中國的書法為什麼要發展演變?


這是一個非常迷人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尋找寫字的規範美與效率美是書法演變發展的根本動因。

把字寫得非常漂亮,這個問題我們就不談了把,因為,寫字不能不考慮速度。

所以,不考慮速度談怎麼把字寫漂亮,這與文字的使用是有脫離的。

文字是一種使用工具,工具必須儘可能有較高效率,這就是一個問題。

所以,在隸書這個體系裡,產生了把波畫簡便我橫平豎直的新寫法。

我們知道,直線距離最近,因此也節省時間。

三國曹魏時代的鐘繇就是這種書法的大家。王羲之是貴族家庭,他的父親也是學習鍾繇這種書法的,這對王羲之影響巨大。

王羲之總結前賢的書法藝術成果,選擇了歷史的未來。

王羲之首先是一個文化修養非常高的文學家,出口成章,文不加點,對王羲之來說習以為常。他對文字有特殊的喜愛,這是他喜歡書法研究書法的基礎。據說,王羲之非常重視“筆法”的研究,自己也有一套筆法理論。


王羲之處在一個文化水平最高的文化圈子裡面。除了他的父親,叔父,胞弟都是書法家,他的青少年時代的老師衛夫人,據推算可能就是他的姑姑。所以,王羲之就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再加上他的勤奮,那麼,理所當然,他的成績一定不會很俗。

漢字必須要有快速的書寫方法。

我們前面說過,中國的書法,之所以有發展演變,主要的原因是便於書寫。才篆書到隸書是便於書寫的證明。

但是,在王羲之時代,人民大眾的書寫,仍然是隸書。

儘管我們說王羲之的周圍如何脫離隸書,但是全社會還沒有從隸書這種書法體系當中脫離出來,所以,漢字便利書寫的歷史任務,需要繼續探索。王羲之認定了歷史的發展方向,他為這個這個道路披荊斬棘,開創了一條完整的路徑。

道路正確決定了藝術完美。

由於王羲之的書法摸索出了漢字的最美筆法和最快的效率,所以,他的書法具有美輪美奐的藝術價值。

這就是說,王羲之的書法不但是隻有效率沒有藝術,恰恰相反,王羲之做到了書寫的藝術美和效率美的完美結合。

不知大家是不是明顯會感覺到,王羲之的書法,不論楷書、行書、草書學習起來都有一種筆法變化婉轉的痛快,同時也有一種速度的流暢性。

假如,所有的書法學習起來,每一種筆法都有自己獨特的婉轉變化,但是,不一定都有王羲之的速度流暢性。

王羲之的書法儘管非常美,但是,在王羲之時代和王羲之去世以後的一百多年當中,並沒有成為全社會通行的書法。

但是,王羲之的書法在逐步為人們所認識。大約北周時代前後,王羲之的書法已經有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唐代才確立了一家獨尊的局面,這絕對不是什麼個人的喜好提倡,而是歷史的選擇。

所以,一千多年以來,王羲之這個書法體系基本沒有被動搖。這不是個人的勝利,而是歷史前進方向的勝利。

藝術是一個偉大的範疇,個人風格和人文意義本身就不是超越可言的。

今天,我們可能感覺很奇怪,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為什麼藝術一千年幾百年還是那樣不可超越?

我們說,藝術有人格的限度而科學沒有人格的限度。

比如,個人短跑速度,可能我們今天的100米最好速度,不是說過幾年就會超出多少的。但是,汽車的速度真的一直在提速。

還有,重力,一個人再厲害不可能把一千斤輕輕一抓就起來吧?但是,科學解決,幾千斤也能輕輕一抓就起來的。

繪畫,五百年前的成就我們能超過嗎?不一定。例如,八大山人的繪畫,我們就是再過五百年也不會超過的。

同樣的道理,王羲之的書法,我們也不會超過的。因為,他是古代歷史上最有創造性和藝術才華的偉大書法家。

我們普普通通的朋友可能很少了解,其實,書法對王羲之來說僅僅是微不足道的一些事情。可能,他的精神世界,政治理想,社會理想,文學才華,我們瞭解和揣摩的太少。


陸機《平復帖》局部放大。

一個偉大的人物,絕對不是隻善雕蟲小技的巧夫秀士。

大家看過陸機的《平復帖》嗎?如果你們細細品味一下陸機的筆法,你就應該知道他的才有多大。何況王羲之的筆法語言,已經比陸機不知豐富了多少倍!

陸機《平復帖》局部放大,筆法更清晰。

王羲之是中國書法藝術的偉大母親

儘管我們不會超越王羲之,但是,我們可以吃他的偉大的藝術母乳。

王羲之的書法和精神養育了中國一千多年的書法藝術,在他的偉大藝術母親的哺育之下,也產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傑出書法大家,這些書法家發揚了王羲之的藝術精神,是王羲之藝術生命的延續和興旺,他們,有的在某些方面也已經超過了王羲之,但是,藝術母親的王羲之,是我們永遠不能超越的,這就是創造者的偉大。
毛主席手書王羲之《蘭亭序》文

千千千里馬

最近有人問我,王羲之的書法為什麼沒有人超越?

如何認識這個問題決定了我們怎麼看待藝術。實際上,王羲之既是可以超越的,也是不能超越的,可以說,王羲之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他同時具有可超越性和不可超越性。

一、王羲之的可超越性

如果從藝術的風格創立上,王羲之已經被超越了。

中國書法史上的中國書法,大致來講分為兩個書法風格,一個是秀美多姿的,這種風格的代表是王羲之及其追隨者;一個是陽剛粗壯的,代表是顏真卿。

王羲之秀美風格往後日漸發展成為帖學正統,因而在中國古代以帖學為上的書法體系下,王羲之自然是神聖的代表,因此被稱為書聖。

但是,在帖學傳統之外,還有碑學這一脈傳統,而將碑學的風格和審美特性融入中國書法的,是顏真卿,它不僅開創了這一碑學審美範式,而且成為了與帖學相抗衡的領軍人物,這也是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所在。

因此,在風格上,王羲之早已經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被超越了的。因此,後世評價顏真卿有一句很有意思——

突破右軍鐵騎唯一者。

這句話的評價很高了。右軍,我們都知道,是王羲之的代名詞,他做官做到右軍,所以被稱為右軍。因此,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突破王羲之審美風格的唯一一個人。

在這個程度上,王羲之已經被顏真卿所超越了。

二、王羲之不可超越性

王羲之的不可超越性在於他是中國法度的創立者。而王羲之之所以可以扮演這個角色,是因為時代,當時的時代所然。

中國古人說,時勢造英雄,此言不虛,用在王羲之身上正合適。

王羲之生活的朝代是東晉時期。而東晉在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書法成熟的時期,也即是中國書法的自覺期。這個時候,人們開始自覺地追求書法的美了。

因此,生活在這個時期的王羲之,撿了個大便宜。

除了當時大時代背景使然之外,王羲之的命還很好,他生活在一個世代都是書法大家的家族裡面。

王羲之的父親、伯父不僅僅是掌握國家大權的重臣,還是有名的書法大家。當時晉政權號稱“王與馬,共天下”,而王就是王羲之家族。可見其家族勢力之大。

良好的家族物質生活以及文化藝術教養,再加上整個時代的風氣,讓中國書法藝術迎來了一位書法大家。而在這個時代過後,中國書法就再也沒有那麼好的時代了。往前往後,整個社會風氣和文化建設以及統治者的文化政策都沒有再像當年那樣自由寬鬆過。

因此,時代的特殊性和不可複製性讓王羲之永遠不能超越他,除非天時地利人和!


松風閣書法日講

你好,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王羲之距今一千多年了,被稱為書聖也很久了,那有人超越他嗎?目前好像沒有看到歷史上那位書家自稱超過了王羲之,或被後人評定超過了王羲之,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其實我認為與樹立標杆有關。

我們都知道孔子被稱為萬世師表,他的儒學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但是有人超過他了嗎?好像大家都認為他是最厲害的,後面的人只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一些發展和填充,像朱熹等人。

一談超越,大家都是語焉不詳,為什麼,有觀點不敢表達,怕被世人抨擊學識短淺,目不識丁也,當今社會亦然,現在如果有個書家自稱超越了王羲之,必定被訓斥的體無完膚。


歷史長河中,湧現了一大批書家,推動了書法的進程,我們憧憬王羲之,是因為他的貢獻很大,在書法發展的歷史節點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奠基人。諸如其後的顏真卿、柳公權、蘇黃米蔡、趙孟頫、董其昌等人,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書家,但是遠遠沒有達到王羲之的歷史地位。


單從字上來看,一定會有後人超越前人的,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人們的審美是迥異的,所以字的層面上,是可以結合時代進行創新和改進的,這是發展的潮流,從晉朝的尚韻到唐代的重法再到宋代的尚意,這都是在變革發展的。所以書家的字一定會有超越的空間和可能性。


但是我們要認識到,人和字已經很難分開了,王羲之的書法地位是無法撼動的,這也就導致沒人敢說自己超過了他,大家並不是自謙,而是歷史造就了這樣一個標杆,這個標杆和旗幟是學書人心中的燈塔,是及其神聖的,所以地位無法撼動導致大家不會隨意說誰的字超越了王羲之。


看待問題應該從多個方面,歡迎大家多交流討論!




這是個有意思的話題,也是個不言而喻的話題。

結論之先,我們必須瞭解在書法藝術之巔的,是一個怎樣的王右軍。

江左大家,琅琊巨族,族中數十人位居高官,世稱“王與馬,共天下”,注意皇族是司馬,卻排在王后面。右軍瀟灑散淡,輕視名利,54歲卸官致仕歸隱田園事件,震撼天下。那個號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事實上是沒官做,這位右軍逃官採菊東籬下卻是史實。七個兒子,個個有詩傳世,老么獻之,書才絕代、人物風流、徵為駙馬,深得宰相謝安器重。



王羲之,族強、官大、才高、兒子多且強,活脫脫一個成功者的典範,樣樣超拔卓群,更兼志趣高潔,無論儒釋道,都堪稱完人。古今找不出第二人,除了傳說人物。

再說那時的書法是一個怎樣的書法。

晉,官方由漢隸逐步轉向楷書的一個過渡階段。那時並行的有隸書、章草。鍾繇為代表的書家將隸書簡化,導入到減去波瀾結體帶有隸味的楷書,皇象為代表的書家把章草推向成熟巔峰,張芝為代表的書家把章草簡化,空間上完全省去隸味的繁筆,時間上以程式化的連筆增加速度,從而形成大草的基本規則。江山破碎,意識形態充滿革新的需要、激情和可能。

那麼羲之做了些什麼?

當時善書者百十位,王氏家族佔三十餘,羲之名滿天下。但早期的羲之,在章草與大草之間尋求一條中間路,形成了帶有隸味的行草書,姨母帖等均是。有人論斷王羲之寫不出蘭亭的依據就在於此而貽笑大方。十七帖的形成綿延了8年,羲之風格的流變是有章可循的。章草意味逐步消失,代之以簡潔明快的行法草意,八面出鋒、結構合理、轉側多姿的書法美學原則越來越凸顯,毛筆的特性得到了極大化的發揮,漢字之美到達最精緻優雅最有說服力的頂峰。

史載獻之嘗諫乃父為新體。這所謂新體就是從章草、隸書中徹底擺脫隸意的行書和更蕭散典雅含蓄蘊積的王式草書。在技術上極大成熟、基本規則上第一次完成了行書的系統表述、草書的規則(即法度)也告完成。我們無法肯定羲之改字是否是一人之力,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是他以書壇領袖的領導力引領完成這一工作,並以前無古人的完美形態呈現於世人,並統合了官方和民間接受新字體和新規則。至於唐太宗的熱捧,只不過是錦上添花,促進了王派書風的進一步創新和發展而已。

可以說,中國書法受惠於右軍多矣。

中華素來書高於畫,稱書法為中華傳統藝術皇冠頂上那顆最璀璨的明珠當不為過,此自羲之始。一定程度上,羲之於中華書法,就如同黃帝於中華民族,那麼超越這個提法有意義嗎?


那麼在技術和藝術高度上有超越的可能嗎?

羲之之後,獻之摘取其父不常採用的外拓法,以之形成個人面貌。初唐瀰漫在王派書風的籠罩下,隨之出現的歐陽詢取其險和規整、柳公權取其骨和秀俊,顏公變法其實是取其外拓法和厚重肥滿以迎合大字所需(多寶塔類小字一樣寫的王風瀰漫)。可以說唐楷即楷書的成熟期都是在鐘王創楷之後,羲獻的滋養下盛放的新花,可以言發展,超越卻也未必。

以技術而言,米芾天才絕代,何止八面鋒而已,至少技術上並不輸給羲之,但世評:惜新體略多,略遜魏晉古意。其實不是什麼古意,是輸在那個完美的右軍的格調上。智永、褚遂良、蘇軾、楊凝式、趙孟頫、董其昌、王鐸等人在技術上都能力追右軍,但終在他的一片蕭散淡雅面前敗下陣來。

所以,羲之於書道,已近於一個神話,而他的魏晉,以其風度,成就了一個書道的神話時代。

這個時代的漠視時間和空間、漠視名利浮游天地的境界,已經成為後世所有書法天才不可逾越的鴻溝。



大成國學

《王羲之書法不可超越,一句另有深義的書法真言》

一、中國書法早有人超越王羲之

中國書法文化發展到今天,書法水平高於王羲之的書法人,甚至是民間書法家,已大有人在。只是因為有些人利用一個“王羲之書聖”這樣一個概念來打壓一些書法創新而矣。還有一些人無非就為了使用這麼傳遞已久的“書法聖旨”去證明自己的一個學術論點而矣。

究其實際,說“王羲之書法無法超越”在書法技術層面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現代大部分書法書體需要人們練習大半生至一生才能有所成果,這就是一個反證。書法文化需要創新,尤其是那種快一些成才的新方法。

當年,歐陽詢楷書肯定超越了“王羲之”。當代書法大師啟功體行楷也肯定超越了王羲之的行書。推廣現代規範漢字工筆楷書的田英章也肯定超越了王羲之的“工筆楷書”......

二、新時代工業文化下的書法創新將再次超越歷史上所有五羲之

王羲之第二次書寫《蘭亭序》居然沒能超越他的《蘭亭序》首秀,也道出了中國書法創新空間之大。如果王羲之當年的書法技能已達到了今天工業製造文明都主張的技術工藝化、可複製,那麼《蘭亭序》也不至於成為孤本。有一天中國智能機器人也能寫出較王羲之更完美的《蘭亭序》也未必不可。

在中國楷書書寫技法方面,當年中國共產黨人在國民黨監獄中寫小紙條,先輩們使用仿宋體傳遞情報。筆跡標準到特務都不可分辯,這是第一次對中國漢字書寫標準化的成功實踐。

不同書體的書法筆法技術工藝化,流程化,工序化將再次帶動中國書法的一次新發展,一次教育高效化的改觀。真正受益的一定是平常的書法學習者。

三、現代流行的規範楷書書法已在楷書領域超越王羲之楷書

現代規劃楷書書法帶動了中國規範簡體漢字的書法流行。田英章先生推行的田式歐楷就算一個代表。以歐楷筆畫筆法這基礎的楷書基本筆畫,精簡了歷史上的繁雜筆法,追求筆畫布局平衡的結構方法讓很多小學生中學生都可以寫出一手漂亮工整的楷書文字。

對於書法學習者而言,我們可以儘量以現代規範楷書相近的書體作為入門。比如選擇田英章式歐楷為藍本來練習楷書書法筆法,練佈局形成有結構經驗。而方塊字的歷史讓這此楷書筆法技能都能成為其它書體書法的基礎技能。

有了規範楷書技法技能基礎,其它行書草書書法個性化創新也就有了借鑑的方法,更主要的是這種書法知識技能體系已經讓很多人成為了書寫高手,甚至成為了書法家、書法培訓師,成就了自己的書法職業。

練習書法也許首先應該明白選擇什麼樣的書體練習容易入門,容易成才,容易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與書法藝術水平。

書法已納入教育考試,而且也是傳統文化復興的重大工程,現在中國教育市場大量缺少書法教育人才,就可見書法將帶給書法行業的發展機會!


創新炎黃

王羲之的書法,為什麼距今快二千年了都無人超越?其實,這裡面,涉及到一箇中國文化的秘密。

按大宋的文化層次理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分為兩種:

1、正常普通人,

2、有內功的人。

中國文化是講究內功、內力的。要真正掌握中國功夫,包括武術、醫術、琴棋書畫、各種手工藝等,都要以內功作為基礎。

沒有練過內功的人,也可以學習中國功夫,但那只是外功。

沒有練過內功的人,也可以練習中國特有的琴棋書畫及各種手藝,但那只是表面功夫。而王羲之是練過內功、內力深厚的人。後代的人,越到後面,內力越淺,到現代,就乾脆不知道內力為何物了,學來學習,都只是花拳繡腿。

金庸掌握了這個奧秘,他把這個奧秘寫出來,用在他的武俠世界當中,並把它作為武俠小說的架構基礎。

在《射鵰英雄傳》中,降龍十八掌是最頂級的外功。洪七公就對郭靖說過:“我傳你的降龍十八掌是外家的頂峰功夫”。在《笑傲江湖》中,獨孤九劍是最頂級的外功,令孤衝就學會這個。《天龍八部》的頂級武功,也是降龍十八掌,蕭峰就會。

但所有這些功夫,比起《九陰真經》《九陽真經》《北溟神功》《小無相功》《乾坤大挪移》所傳授的功夫,還是天差地別。

所以武功最厲害的,還是會這些功夫的張無忌,而不是郭靖、令孤衝、蕭峰。

郭靖、令孤衝、蕭峰在學到頂級的外家功夫以後,還不能算是武林高手。他們在整體上還只是中低級水平。因為當時他們還沒有練習內功,還沒有內力。

只有把內功練好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高手,而且是永遠的高手。僅只會外功的人,就算他的外家功夫是頂級的,但比起會內功的人,還是處於下風的。

會內功,才會有內力,其書法、其國畫、其武術、其醫術,才會真正到達藝術的最高境界,達到化境。

按中國道教的理論,內力有三個屬性,一是深厚度,這是指真氣的總量,這取決於其密度;二是強勁度,這是指真氣輸送的強度,它與真氣的密度和輸送速度相關;三是持久度,就是真氣持續輸送的時間,它取決於真氣的密度和純度。

就最重要的內力深厚度來說,因為真氣是靠人體中的經脈穴位來存儲的,而其總體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練功時間越長,內力越積越多,在相同的存儲容積內,真氣的密度就越大。這就是金庸武俠高手中,為什麼人的精力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差,但內功卻是越練越深。

中國功夫,比如中醫、武術、琴棋書畫以及各種手工藝等,都要講內功。過去,這些行業的高手,都是有內功的。

中國書法,講究的是天人合一,其書法的要求是陰陽五行的運轉自如流暢。而要合天人、通陰陽、運六氣,就需要練習內功,就要有內力。

沒有練習過內功的人,無論如何也難以理解什麼是天人合一,因為他的經驗裡沒有合一。按大宋文化層次論,當你把內力練到一定的程度,你會感覺到你與四周空氣的合一。四周的空氣,就像是棉花一樣,或者是像水一樣,包圍你,融化你。你也像是一團棉花融入棉花、像一滴水融入水流。

而如果練習再深一些、更深一些,你會感覺到,周圍的樹木、牆壁,越來越柔軟,變得像水一樣、像棉花一樣,你可以穿越進去。

再後面,就不說了。

總之是內力練得越深,你就越與四周合一。大自然的靈氣,你就可以拿來用。

蘇軾《評草書》說:“詩不求工,字不求奇,天真爛漫是吾師。”這裡所說“天真爛漫”,就是指自然而然的狀態,是一種天地靈氣。

按大宋的文化層次理論,中國功夫,包括書法,是需要大自然的靈氣的。在中國歷史上,書法與易學相通、書法與道術相通。凡是書法高手,無不通易,無不是道術的修煉者。

書法之外,其它的中國功夫也是一樣,中國畫、中國雕刻,以及各種傳統手工藝,都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積累,尤其需要內力。可惜現代人無法體會這一點。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王羲之的書法,至今無人超越。說到底,是因為時間越到後面,文人騷客越不懂得練功。晚清以後,他們乾脆悄悄地拋棄了內功。從此以後,他們把“練功”一詞,縮減而變成練習行業基本功。

對此,明代作家兼畫家徐文長說得很清楚:筆是死的,手也是死的,寫字全靠真氣的運轉。(原文:“筆死物也,手之支節亦死物也,所運者全在氣,而氣之精而熟者為神。”)

後人因為不懂這個,也根本無法理解到這一層面,因而,他們做別的也許比古人強,但在中國傳統功夫方面,還是讓位於古人吧。


大宋心學課

沒人超越!試想"昔時王謝堂前燕",王家在晉時有多富。整日練字作詩,為應付賢才聚會,諸君有這條件嗎?

王義之蘭亭聚會後,老想重寫一副沒錯別字的,詩意更盎的作品,不行,寫來超不過即興書的。他那知,練了幾十年書法,精華入骨,外加酒喝微醺,就這樣天人合一,自然而然傾發而出!

順說,有些今人假懂書法,什麼"飄逸"用筆靈動等等,完全亂彈。魏晉時,流行魏隸書,隸草,王義之的字寫的好,公認。但他的《蘭亭序》字體並不為人認同,若家不富,早已"舉家食粥酒常賒"了。

反到是唐太宗率先學習推廣,唐朝開始,《蘭亭序》便成了天下第一行書。現大家見的是,唐的"雙鉤"體《蘭亭序》,真跡無人見,胡評什麼,裝象!


馬大哈68581067



(二)《蘭亭集序》是行書作品,為王羲之代表作,多被世人讚譽,人常說王羲之大草這句話,其實這句話能流傳下來也不是沒有原因,書聖王羲之的草書和行書一樣,就像《百韻草訣歌》、《十七帖》等等許多草書神品都被後人作為楷模典範學習,包括楷書作品。當然歷史上也湧現出許多著名大家。像顏歐柳趙等等,我也是很喜歡,學他們的書法,但要論在書法藝術史上的地位和價值,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我覺得都沒有誰能夠超越王羲之,書聖的桂冠也非他莫屬,實至名歸!



(三)王羲之字寫的好也不是輕易就會的,他也是拜師學藝,刻苦用功,研習琢磨而來的,僅從他的帖子《百韻草訣歌》完全可以看出端倪。他把草字寫法組織整理,編成詩歌形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真是前人栽樹,讓我們後人乘涼,直讓人心生敬服、感慨。我想說,他凝聚心血,苦心孤詣的精神和成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著,誰能超越?歷史上也流傳下來許多王羲之苦練書法一類的趣聞軼事,就不多說了。我也是一個書法愛好者,自認為從書聖的字帖裡學到了許多!現數行為文,也是心有所感,我認為在書法藝術領域,書聖王羲之千百年來,沒有誰能夠超越他!






王曦之書聖的歷史地位沒有人能夠超越他,但是他的書法作品已經被後人超越了。

王羲之的書法風格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這個人是誰呀?他就是王鐸,明末清初的大書法家。王鐸1622年生於一個農耕之家。16歲才開始上學,讀書以後一步一步高升。46歲時做了禮部右侍郎,兩年後受命於南京禮部尚書。

1644年大清入關,他做了“貳臣”。他內心鬱結不快,無法排遣。除了娛樂歌舞,書法就是他的生命。

王鐸是一個書法天才,12歲時初臨王羲之的《聖教序》,兩年後就能夠寫得字字逼真。

王鐸反對董其昌書法的秀麗淡雅,他認為書法應該取法高古高古還是高古。董其昌的書法風格,正好和王羲之一脈相承。這樣看來,王鐸從一開始臨寫王羲之崇拜王羲之,到現在反對他的書風,是一個極大的反差。


我們說王鐸除了是一個書法奇才,也在於他特別的勤奮。他遍臨了所有的書法大家的精品。他臨帖注重是原貼的精氣神兒,而不是原帖的外形。所以說它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現在我們說說他的書法特色 ——

(1)在結體上,他將篆隸楷糅合在一起,看似笨拙,卻是大巧若拙。

(2)在線條上追求粗細強烈的對比變化,速度與技巧融為一體。

(3)他天才的創造了漲墨法,極力誇張字的外形形態。

他的書法的總體特色就是蒼勁雄偉,渾厚大氣,力能扛鼎。

我們說王鐸的書法在結體和氣勢上已經遠遠超過了王羲之。

差距就是差距,超過了就是超過了。

為什麼學生就不能超過老師呢?沒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