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设计师的不是睡眠时间,而是……

杀死设计师的不是睡眠时间,而是……

设计师聚会,谈得最多的就是「累」。

你身边可能有很多这样的设计师:工作很拼,几乎每周都要通宵,工作永远做不完;从一个精瘦小年轻,胖成了油腻大叔,腰疼颈椎也不好;信心满满去办的健身年卡,快到期了也只用过一次。

遗憾的是,中国偶像剧里对设计师的塑造没有一个是真实的,毕竟设计师不是靠天马行空的灵感、媲美画家水平的草图就能拿国际大奖。这背后需要极大的付出。

杀死设计师的不是睡眠时间,而是……

1

「缺觉」是为工作和理想付出的代价

之前国际睡眠日,有一篇《缺觉专业排行榜第一名不负众望》刷爆朋友圈,24小时之内阅读量破10W。

这个第一名就是建筑师(设计师也在其中)。

文中就举出一项数据:网站The Tab在2017年2月根据来自美国41个州超过1500名学生的调查,列出了一份缺觉专业排行榜。

杀死设计师的不是睡眠时间,而是……

建筑学专业,以绝对优势的平均睡眠时间5.28小时,不负众望成为了最缺觉专业,远远少于一般认知中医疗、护理、法律这样的辛苦行业。

在数据统计网站Statista关于不同专业每周学习时间的排名中,建筑专业也夺得冠军,每周学习23.7小时。

“每天睡眠不到6小时,30岁以前很难成名,70多岁还在设计一线。”说建筑和设计是最熬人的职业,一点不过分。

杀死设计师的不是睡眠时间,而是……

2

「缺觉」背后的焦虑和无奈

在这个行业里,当然有少数「真爱」为了理想任劳任怨的,但对大多数来说,这是一个收入不错但也十分辛苦的职业。

杀死设计师的不是睡眠时间,而是……

如果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就更没有时间接触新东西,可扩展的边际太小,职业发展的跳跃性很低,

除了画图其他啥也不会,「不喜欢就转行呗」也成了一句空话。

杀死设计师的不是睡眠时间,而是……

3

做个「不缺觉」的设计师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越努力越挣扎?

其实,我们平常接触形形色色的建筑师、设计师,其中不乏很多将生活和工作平衡得不错的人。他们都有一些共性:

1、有效的做事方法

有效当然是目标。达成目的需要:充分沟通、制定计划、合理用人。

很多设计公司都有严重的管理问题,工作流程不规范,项目不少,但是并不重视团队建设,刚毕业不久、没有落成经验的设计师当主创用,技术上的问题没有及时纠正,到了后期才发现大问题,不得不返工重来,对己对外都是消耗。

别欣然接受了这样的事情,如果遇到这样没有章法的公司,趁早离开。因为长久下去,这样的工作注定会消磨一个人的热情。

很多设计师都是「没原则」的人:今天提早做完事情,但其他人还没走,所以留下来了。建筑师的拖延症就是这么被逼出来的。做得越快的人,就要承担越多的事情。当设计师意识到完成工作之后,又会有安排新的工作,反而越来越累,这部分人就选择了拖延。

如果你在公司永远想当老好人,永远接受不合理的工作要求那就是没原则。记得调整心态,注意提升自己的专业度,不要一味用工作量证明自己,减少无意义的加班。

杀死设计师的不是睡眠时间,而是……

2、精确的时间管理

试着更加仔细计算你的工作时间,当甲方提出项目安排时,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其实一些跟甲方的矛盾,本是可以通过提前沟通避免的。超量任务需要一开始就争取额外时间,或者向团队申请支援。

法定工作时间是一周5天,每天7-8小时,所以尽量以小时为单位去核算工作量,而不是一天、半天这样的模糊概念,否则一定会出现一天工作12小时这样超负荷的情况,而且成为常态。

工作中需要分清长期、短期、重要、紧急的差别。尤其要注意坚持一些“长期、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培养一个简单的爱好,坚持一项喜欢的运动,了解行业的动态,参与跨行业的社交活动,这些都能在紧张的工作之后,给你身心续航。

杀死设计师的不是睡眠时间,而是……

3、长期的职业规划

在动态中寻找平衡,不是一条路死磕到底。

设计公司跟销售又很像,做得越多,一般回报也越大,如果适度降低薪水期望值能换来更多时间,将这个时间经营在你的健康、爱好上,幸福指数未必会降低。

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做建筑师或设计师不是唯一的选择,比如可以从事建筑教育工作、管理工作,甚至可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尝试自己创业!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秀设最近正在合作的大讲堂老师——黄葟,就是设计师跨界、并自己创业的典型代表。

↓↓

如果你对「设计师创业」的话题感兴趣

想尝试自己创业

却又不知从何开始

那么不妨来听听这12节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