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看清晁盖、宋江之志向与大义之举相悖,于是先后离其等而去

《水浒传》中入云龙公孙胜是整部书中为数不多的先生,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愿望就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之免受“风云”之摧残。公孙胜为人仗义,自幼喜欢舞刀弄枪,拜紫虚观罗真人为师,学得一身好法术,不仅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还能腾云驾雾,江湖人称其为入云龙。

公孙胜看清晁盖、宋江之志向与大义之举相悖,于是先后离其等而去

公孙胜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按理来说,公孙胜是个学道之人,红尘之事皆很搭理,可是他为人是个疾恶如仇,对于不公之事便会义愤填膺。大名府梁中书搜刮民脂民膏,祸害百姓,为得是准备“生辰纲”以献其岳父蔡京。入云龙公孙胜看不惯,毅然入世与那晁盖等人在黄泥岗义劫了梁中书准备的“生辰纲”。“七星聚义”上了梁山。

公孙胜之所以会追随晁盖,概因其认为晁盖是个志向远大,以救天下苍生百姓为己任,能够劫富济贫解万民于倒悬之人。于是他撇下母亲,离开师傅,一心辅佐晁盖,开创了气势浩大的水泊梁山基业。

公孙胜看清晁盖、宋江之志向与大义之举相悖,于是先后离其等而去

公孙胜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然而,晁盖胸怀大志与公孙胜所认为的胸怀大志不一,公孙胜的胸怀大志是拯救天下苍生,而晁盖的胸怀大志是立足梁山基业,兄弟大聚会,有酒同喝,有肉同吃的逍遥生活。后来,宋江上了梁山,成为了晁盖一人之下的二头领,其与晁盖的初衷截然相反,公孙胜是个聪明人,知晓宋江的为人,也注意到了梁山暗流涌动,晁盖、宋江争权隐隐而来。入云龙看透了一切,于是借机回家探母,离开了梁山,这一去便再也没有主动回来过。

后来,梁山的发展局势果然如公孙胜所料,权利发生了变更,晁盖不幸而亡,宋江成了梁山的老大。宋江知晓入云龙公孙胜的为人,知晓他的本事,为实现其目标,尤其是兵阻高唐州,入云龙绝对是有利的助力,于是他积极策划将入云龙寻回来之目的。通过努力,入云龙最终无奈的被宋江寻回,如此,梁山军队也成功大破高唐州。之后,公孙胜更是助梁山军队赢了许多战役。本以为宋江能够匡扶正义,然而宋江却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公孙胜看清晁盖、宋江之志向与大义之举相悖,于是先后离其等而去

公孙胜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宋江为了自己的地位,已经为今后被朝廷招安铺好路子,于是策划要在忠义堂搞个大法事,而法事的目的是:宋江原话:“一则祈保众弟兄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三则上荐晁天王早生天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见。”目的如此明显。公孙胜本对北宋末年的腐败朝廷失去了想法,宋江却还要效忠于腐败朝廷,公孙胜彻底认清了宋江,与当初的愿望背道而驰,倒不如出世,一心求道。公孙胜便有心里想离开,可是一直没有好的机会。

后来梁山被招安,公孙胜假意看望师傅罗真人,借罗真人之口向宋江提出了离开宋江的想法,希望公孙胜在帮助宋江征辽国、征田虎、征王庆得胜后,让公孙胜回来,继续潜心修道。宋江心里一想,那时候仗都打完了,都被朝廷封赏了,放手就放手,让他回来自然是可以的,于是答应了罗真人。

在征伐王庆胜利好,公孙胜便离开了梁山,宋江虽是不情愿但也不好反悔,毕竟当年答应过人家的。对于公孙胜之为人,初衷为天下百姓,救其等水深火热之中,笔者悔昔,以:“大义”二字概括其为人也!(文:潘悔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