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最近《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正在熱播,其中長林王府可以預見的悲劇走向,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上一部《琅琊榜》中元帥府的沒落、赤焰軍的悲慘結局還歷歷在目,如今的長林王府,又即將重蹈覆轍。看劇的人紛紛在問,為何忠臣良將都沒有好下場呢?

縱觀歷史,赫赫有名的忠臣幾乎都是以慘死告終。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商朝一心輔佐紂王、直諫不悔的比干,最後被紂王挖心而死。

春秋時名臣文種,殫精竭慮幫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勾踐王位坐穩後,文種便被賜劍自刎。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戰國時,商鞅變法使當時較弱的秦國一躍變成強國,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可最終,商鞅被秦惠王下令五馬分屍。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為南宋中興作出了傑出貢獻。因一個“莫須有”的謀反罪名,連其長子岳雲和部將,一起被宋高宗下旨處死。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此外春秋名臣伍子胥、楚國屈原、唐朝輔國大臣長孫無忌、明朝良將於謙等等,無一不是悲慘收場。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為何忠臣都只能落得如此下場呢?

君王昏庸,小人陷害是一面,但不是主要原因。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其實,忠臣之死,主要都死在這個“忠”字上。

歷史上著名的忠臣,往往都只做到了“忠”,而忽略了“臣”這個身份。雄才大略、忠心義膽是忠臣的必備素質,但同時都有一個通病,缺乏人情世故。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古代是一個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皇帝至高無上,皇室至尊!連皇親國戚都要遵循規則,萬事以皇帝為尊。哪怕已經立儲的太子,逾越了半分,皇帝都能大義滅親,何況是區區外臣。

忠臣們為君王和國家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只要是他們認為對君王對國家有利的事,都會竭力爭取、拼死堅持,哪怕是惹得君王不快,也在所不惜。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忠”字在他們眼裡,是高於一切的,這“一切”裡往往包括君王。這恰是秉承“朕即是天下”的君主們所不能容忍的。不論是明主還是昏君,都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事超越或撼動他們的帝位。

凡事皆有度,可忠臣們看不到這點。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紂王暴虐荒淫,濫用重刑,比干勸諫不成,便喊著“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跑到摘星樓強諫三天。見紂王依舊不聽,比干便指著紂王鼻子大罵昏君。紂王問他為何如此膽大放肆,當著眾臣面,比干挺著腰桿回道“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也就是說,在此刻比干的眼裡,他自己無異於就是正義的化身,萬民的寄託,紂王必須要聽自己的話,才可以罷休。比干忘了,哪怕他是皇叔,哪怕他曾經排除萬難扶了紂王上位,他依然只是個臣子。

自古只有臣子聽命君王的份,如此不顧場合要挾君主,本就殘暴的紂王,如何能容忍他。所以最終比干只能落得個挖心而亡的下場。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商鞅變法,以嚴酷法律、法不容情著稱。秦孝公太想改變秦國的弱勢,變法能讓秦推陳出新,走上強國,他自然把商鞅看得極重。

秦國的變強、孝公的信任,使商鞅對自己的“法不容情”規則更加執念和推崇。在他眼裡,自己制定的法律不論何時都是無上的,所有人都必須服從的。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這是讓接任的秦惠文公無法忍受的,自己才是至高無上的,商鞅如此沒有分寸的行為,簡直是對皇權的挑戰。

秦國已強大,秩序已步入正軌,商鞅卻依舊執意要求秦惠文公以一層不變的舊法治國,惹得惠文王大怒。之前被商鞅嚴酷法律割掉鼻子的公子虔,以及公孫賈、甘龍等人誣陷商鞅謀反。秦惠文王終於找到機會,便下令將商鞅五馬分屍了。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岳飛的精忠報是有目共睹的,他賞罰分明,手握南宋最強的軍隊岳家軍,在民間有很高的威望。

“易江山容易,撼岳家軍難”是當時流傳民間的一句口頭禪,形容岳家軍所向披靡的同時,也在宣告岳飛功高震主這個事實。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這一直是卡在宋高宗喉嚨的一根魚刺。岳飛如若一直聽命自己倒罷,否則,岳飛手裡的軍隊就是威脅自己帝位的隱患。

所以當岳飛不顧聖命,堅決要去救出被金軍俘虜的兩個皇帝宋徽宗和宋欽宗時,宋高宗覺得忍無可忍了。

岳飛只想著把那兩個皇帝救回來,履行自己身為忠臣的義務,卻忽視了現任君王宋高宗的為難。皇位只有一個,兩個老皇帝回來了,宋高宗這個新皇帝怎麼辦?退位讓權嗎?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這無疑直接觸犯了宋高宗的底線。對於一個可能把自己拉下皇位的人,哪怕他還沒行動,高宗也是不能容忍的。

於是,高宗示意弄臣秦檜找出一個“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把岳飛打入監獄。並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由,逼得以忠義為上的岳飛,不得不自殺。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琅琊榜》裡的林大元帥府,手握赤焰軍這個強大軍權,又推崇當時愛民如子的太子祁王,二者的結合,引起梁帝的猜疑是無法避免的。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的長林王府也一樣,長林王僅憑懷疑就問皇帝要了兵符;長子蕭平章不但代太子迎接外交使團,還妄圖讓長林王府軍政結合;二兒子不顧宮廷禮儀、忌諱隨性在宮中待人行事。等等。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雖然他們一家都沒有任何叛逆之心,但明顯僭越了君臣之度。所以長林王府註定也將沒落,悲劇收場。

由此可見,這些忠臣之死,都脫不了輕視人情世故的緣故。

忠臣們都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沒把握好忠義的“度”。他們一味地按自己認為的忠義去要求君主,並強烈而執著地要求君主認可的行為。

在作為上位者的君王們而言,這是一種“我是忠臣,是民意代表,皇帝不敢拿我怎麼樣,否則皇帝就是昏君”的要挾。這種被挑戰甚至蔑視的感覺,沒幾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忽略和容忍。所以一旦有點關於忠臣的風吹草動,君王們自然而然地他們拿去開刀,以儆效尤了。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假如這些忠臣們,能在秉持忠義之心的同時,把握好君臣之度,懂得並且願意放下對“忠義”名號的過分執著,適當講究一定的策略來實現自己的追求和抱負,賓主盡歡,下場定不會如此悲慘剛烈了。

就像《琅琊榜》裡的梅宗主林殊一樣,哪怕和景琰這個皇帝有再深的情誼、多重的信任,始終都將君臣之度維持得剛剛好。因此,景琰這個皇帝才會更加信任他,林殊自己才能實現自己仕途的理想和抱負。

《琅琊榜2》長林王府覆滅是自找的?對,忠臣都是這麼死的

其實不僅是古時的君臣,如今社會,上下級、朋友、哪怕愛人,都是一樣的。只有把握好一個度,關係才能持久。

天下關係,惟度不破。可謂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