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瘦=遠離糖尿病?錯!糖尿病不是胖人專屬喲!

人瘦=遠離糖尿病?錯!糖尿病不是胖人專屬喲!

人瘦=遠離糖尿病?

這可是大誤解啊!

肥胖的確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但並不代表瘦人就不會得!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但可以肯定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兩個

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

肥胖只是環境因素中的一種

人瘦=遠離糖尿病?錯!糖尿病不是胖人專屬喲!

在臨床上發現,“瘦糖友”多為Ⅰ型糖尿病患者,而Ⅱ型糖尿病則“有胖有瘦”

Ⅰ型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造成的

胰島素缺乏,人體不易儲存能量,就會消瘦。

Ⅱ型糖尿病則是代謝紊亂造成的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超重或肥胖是代謝紊亂的一大原因。

此外,現代社會節奏快,工作和心理壓力大,極易導致體內胰島素代謝紊亂。在此作用下,清瘦型的人也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人瘦=遠離糖尿病?錯!糖尿病不是胖人專屬喲!

“瘦糖人”越來越多

“瘦糖人”的出現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國人的確“不經胖”,在同樣BMI指數下,歐美人群的脂肪更多積聚在皮下,而血糖情況仍可能保持在正常水平;中國人卻是肚子上長肉,血糖也一路飆高。簡單來說,大家一樣“微胖”,外國人可能還挺好,中國人已經先患上糖尿病了。

此外,許多“瘦糖人”受到遺傳影響,胰島功能可能更容易出現問題;另外一些女性在育齡患上多囊卵巢綜合症,部分女性可能體重上沒有突出改變,但出現胰島素抵抗現象,這也增加了她們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隱性肥胖”人群,他們雖然體重指數正常,但內臟脂肪含量過高。“因為內臟肥胖與胰島素抵抗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而這類人群雖然內臟脂肪已經超標,卻自我感覺良好,並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

注意:血糖升高的人在成為糖尿病前有一種臨界狀態,叫糖耐量異常,這時候有些人不一定能查出異常,但通常也有一些表現,比如乏力,口渴,汗多,尿多等情況,可以通過吃一些中成藥來改善體質,增強耐力,改善口渴易飢、多汗、多尿的症狀,加上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血糖可能會慢慢恢復正常,如果聽之任之,那成為“瘦糖人”也許為期不遠。

人瘦=遠離糖尿病?錯!糖尿病不是胖人專屬喲!

糖人無論胖瘦,管住嘴邁開的腿

“胖、瘦糖人”飲食原則有差別

瘦糖人:吃得對增重不升糖

增加總能量,但不能隨意增加,否則易致高血糖、高血脂。根據每公斤標準體重給予全日總能量30-35千卡,其中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的比例分別為:10%-20%、20%-30%和50%-60%,按照這些要求編制食譜。食譜要安排2-3個加餐,少食多餐有助於增加總能量同時預防血糖急劇增高。

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複合碳水化合物食物。雖然碳水化合物會在體內轉化成葡萄糖,但攝入過多的脂肪、蛋白質將對身體的器官、血管造成影響。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複合碳水化合物食物,一方面可提供與精細的米麵相等量的碳水化合物,保持營養平衡,一方面還可以降低總的血糖生成指數。

“瘦糖人”飲食要特別注意如下三點:

一、少食多餐,在上午、下午兩餐中間和睡前各加一餐,加餐的食物可以是牛奶、水果、堅果(花生、瓜子等),也可以是粗糧(玉米、燕麥)、高能量高蛋白質高血糖用的醫用食品類;

二、正餐主食宜粗細糧搭配,例如在米中加入粗糧(玉米碴、小米、燕麥片等)1/2或1/3的量,淘洗後煲成二米飯;

三、儘量保證充足或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食物攝入,如豆腐、瘦肉、水產品。

人瘦=遠離糖尿病?錯!糖尿病不是胖人專屬喲!

胖糖人:小心減重致低血糖

肥胖致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及併發症發生、發展的內在機制。採取減重措施,使體重達到並維持正常體重,是改善胰島素抵抗,控制血糖、血脂的基本措施。糖尿病患者減重應在控制能量、限制碳水化合物時,需特別謹慎,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控制總能量,但不能任意減少能量攝入,否則容易導致低血糖和高酮體血癥。按照每公斤標準體重20-25千卡計算能量。體重減低宜循序漸進,能量降低也不宜過快,而是根據患者基礎食量,逐漸減少至目標量。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要嚴格按照要求攝取。有病友聽信進食碳水化合物食物增加體重,以及碳水化合物在體內大量地轉化成葡萄糖,導致血糖增高,故不敢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這是錯誤的,後果可能會引發許多其他健康問題。

“肥糖人”具體飲食要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避免進食油炸和含油多的食品,如肥肉、五花肉、動物內臟;

二、儘量減少動物肉類攝入,以低脂奶、豆漿、豆腐替代;烹調油選用植物油,全日烹調油總量不超過25克/人份;

三、主食宜粗細糧搭配,例如在米中加入粗糧(玉米碴、小米、燕麥片等)1/2或1/3的量,淘洗後煲成二米飯;

四、每日蔬菜量不少於500克,其中綠葉蔬菜300克或以上。

人瘦=遠離糖尿病?錯!糖尿病不是胖人專屬喲!

“胖、瘦糖人”都要動起來

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胖糖友需要用運動來輔助穩定血糖,但如果你是個瘦子,也別想逃避運動。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服務研究、管理和政策中心主任阿奇·梅努斯三世帶領科研團隊分析了1000多名20歲以上英國人的健康數據,受試者體重正常或偏瘦。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中不運動的人血糖水平比經常運動的人高5.7個百分點,1/4的久坐不動者已經達到前驅糖尿病或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再考慮到年齡因素,在45歲以上身材苗條的成年人中,這一比例則增加至超40%。專家提醒,即使苗條的人,也不能久坐不動。

人瘦=遠離糖尿病?錯!糖尿病不是胖人專屬喲!

瞭解以下這六大具體好處,肯定會極大的增強你堅持長期運動的動力!

1、長期良好的控制血糖

之前已經說了,運動可以幫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而且只要堅持運動,這種控制血糖,不僅僅是指短時間內可以減低血糖的數值,而是可以讓血糖的數值長期控制穩定下來,減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產生。

2、維持並增強肌肉

長期堅持運動可以增強體質,甚至鍛煉出肌肉,而身體如果有較多肌肉,身體的熱量的消耗量也會變大,有利於加強胰島素的消耗能力,降低血糖。

人瘦=遠離糖尿病?錯!糖尿病不是胖人專屬喲!

3、預防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等併發症的發生

長期堅持運動可以讓肌肉更多地提高對脂肪酸的利用度,從而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極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同時增強脂蛋白酸活性,有利於預防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等併發症的發生。

4、消除肥胖

運動減肥主要是因為消除了囤積在體內的脂肪,所以體重有所減輕,而囤積在體內的脂肪不僅讓人表現的肥胖,尤為不利的是會削弱胰島素的作用,從而導致血糖的升高,因此堅持運動,可以消除肥胖,同時有助於血糖的穩定。

5、消除精神壓力、保持心情愉悅

大家都知道運動後出一身汗,可以讓人開心很多,但是糖尿病人群運動要適量,千萬不能運動到大汗淋漓的程度。不過,即使沒有運動到大汗淋漓的程度,適當的合適的運動,也可以讓人得到放鬆、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情愉悅。精神壓力減少、心情愉悅這些都是保持血糖穩定的重要因素。

人瘦=遠離糖尿病?錯!糖尿病不是胖人專屬喲!

6、改善睡眠

良好的睡眠對血糖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好可以從晚上十一點入睡,一直睡到早上七點,保持八個小時的睡眠,但是很多人都容易失眠,而白天適量的運動,讓身體產生些許疲憊感,更有利於糖尿病人入睡,減少失眠,並且可以提高睡眠質量、保障睡眠時間。

總而言之,無論胖瘦糖人,管好自己的嘴,邁開自己的腿是永遠不會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