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泓:怎样教中学生读《诗经》——专题学习设计示例

吴泓:怎样教中学生读《诗经》——专题学习设计示例

点击上方蓝色字,加关注!

怎样教中学生读《诗经》

——专题学习设计示例

文 | 吴泓

作为中华文明大厦的支柱之一,《诗经》对我国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民族的心理气质、审美习惯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对中华民族世道人心的维系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也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对今天的中学生而言,别说“升堂入室”了,就是触摸到它的门槛边沿也说不上。初中他们学了《关雎》和《蒹葭》,高中必修他们学了《氓》和《采薇》,但作为经典中的经典,盛宴中的盛宴,只读过《诗经》这四首诗,留下的仅是一个远去的、模糊不清的背影,而这样“学过无痕”的结果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或遗憾。

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阅读《诗经》这本书?读到一个怎样程度比较合适呢?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吧中学生引入到美丽的《诗经》文本中呢?我给出的建议是,把《诗经》适当、适度、适量地做成一个“专题学习”。下面,我们将从专题学习的确定学习方向、确定学习目标、选定学习篇目和确定学习流程等四个方面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说明,供参考。

一、确定学习方向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其中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当属“国风”,共160篇;而“国风”中最优秀的诗篇又是那些“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的爱情诗、农事诗和战争诗。为此,在高中阶段(最好是高一上学期第一个专题学习),我们聚焦这三类诗歌的精华篇章进行阅读。确定五大学习方向:

  • 回望两千多年前的爱恨情愁

  • 再现两千多年前的劳动场景

  • 遥想两千多年前的战火烽烟

  • 品味《诗经》中语言、形式的美感

  • 对专家、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吸收、评价并提出“异议”

在初中阶段做《诗经》专题学习,可以省去“对专家、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吸收、评价并提出‘异议’”这一方向,对前四个方向也应该有所侧重,如侧重于“回望两千多年前的爱恨情愁”的爱情诗方面等,具体实施应视学生的“学情”而定。

二、确定学习目标

据我们观察,学生在进入初三年级学段,其语言、思维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或者状态主要是“感悟性”的,“思辨性”语言、思维特征在这一时期会初露端倪,并且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他们能够运用一些抽象的、合乎形式逻辑的方式进行思维,但其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还很不成熟,呈现出来的思维结果经常表现出片面性、极端性的一面。学生升入高一年级后,则呈现出 “感悟”与“思辨”交叉并行的语言、思维发展趋势。在高一,教师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特别是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那么,初中学生的语言、思维的特征或状态就会延续到高二、高三,甚至高中毕业以后。了解到这一势头后,那么,到高一年级我们就应对学生未来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或培养做到心中有数和统筹安排。如在高一年级做第一个专题学习时,我们会有意识强化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即让学生“感悟性”语言、思维的发展逐步走向稳定,然后从“感悟”过渡,上升和发展到“思辨”,让“思辨性”语言、思维的发展逐步走上轨道进而走向成熟。换言之,就是让学生的思想深刻、观点科学、逻辑严密、语言准确,在语言和思维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以下学习目标是针对高一学生而定的,初中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如只要求写想象文等。

1.语言目标

(1)背诵《诗经》中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诗句,学习《诗经》重章叠唱、直抒胸臆的歌咏形式。

(2)阅读专家、学者的评论文,能围绕一个内容(如人物、环境、主题、语言等)从不同文本中提取多条相同的、重要的语言信息,并进行对比性的处理(如转变成表格或概括成文字)。

(3)写作评论文,能明确这类文章语段、语序的组织规律,能掌握评论文标点符号使用的特点,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或独到见解。

2.思维目标

(1)能看出一篇评论文作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如情节的复述或概述)是否正确,能找到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和明确文中理论或事实的出处或依据,能了解作者的表述方式和文章的文体特色。

(2)能围绕一个内容从不同的评论文中提取多条相同的、重要的信息,然后在比较、辨析过程中不断地补充、整合或者重构(使之建立联系),从而对这一部分内容能有新的发现或新的理解。

(3)能辨别标题、论题与论点三者的异同,能明确评论文语段、语序的组织规律,能明确“感悟性”思维的特征(“有所感触而领悟”),让自己的思维向“思辨性”思维过渡。

3.价值目标

(1)感受《诗经》中的乡土情怀、宗国情感和伦理情意。

(2)领悟《国风》中“主文而谲谏”(用诗的方式委婉地劝谏)、《大雅》《小雅》中“言王政之所由废兴”所表现出来的知识阶层关心家国命运的责任与担当。

(3)理解《诗经》中关注世俗生活、关注个体生命的“以人为本”的精神。热爱生活,相信爱情,思考并学习爱的能力,努力过有尊严、有智慧、有品质的生活。

需要强调的是,这三个目标是一个整体,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它们是互渗共生,同步进行的。

吴泓:怎样教中学生读《诗经》——专题学习设计示例

吴泓老师上课

三、选定学习篇目

(一)原作阅读

1.购书。师生购买原作,两个版本供参考:

王秀梅著《中华经典藏书:诗经》,中华书局2006年10月1日出版;

程俊英著《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6月1日出版。

2.阅读篇目20首

阅读篇目包括11首爱情诗,4首农事诗,5首战争诗,分为两组:

第一组,基础阅读:《关雎》《静女》《木瓜》《溱洧》《氓》《芣苢》《伐檀》《无衣》(秦风)《蒹葭》《采薇》(小雅)。

第二组,拓展阅读:《桃夭》《汉广》《野有死麇》《将仲子》《子衿》《硕鼠》《击鼓》《君子于役》《黍离》《七月》。

(二)泛读材料

李 山:《离我们远吗》

高自双:《语言的生命力》

(三)赏析材料

金启华:《赏析》

褚斌杰:《〈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庞 坚:《〈诗经·卫风·木瓜〉赏析》

萧华荣:《〈诗经·郑风·溱洧〉赏析》

孙以昭:《〈诗经·卫风·氓〉赏析》《〈诗经·周南·芣苢〉赏析》

徐培均:《〈诗经·秦风·无衣〉赏析》

张金耀:《〈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四)比读材料

王开林:《〈穿越诗经的画廊〉之“关雎”》

梁志军:《两千年前的爱情轻喜剧》

若 风:《投我以木瓜》

刘冬颖:《〈诗经〉中的上巳节》

傅道彬:《至于顿丘》

骆玉明、顾 伊:《“车前草”用来派什么用处》

徐昌才:《〈无衣〉三美》

晁毓红:《秋水伊人,永恒之追求——读〈诗经·秦风·蒹葭〉》

(五)拓展阅读材料

陈国安:《远古的漫歌——重读》

张步学:《试论洽川是“诗之源”》

魏 媛:《爱情诗的表现手法及其启示》

刘玉娥:《“郑风”情歌的地域特色》

汪渊之:《“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性的自我沉迷之歌》

李全祥:《谈的主题》

丁光涛:《轮人之歌:以物理之钥解之争》

赵沛霖:《关于战争诗的几个问题》

韦庆远:《“万寿无疆”考——读有关篇章的札记》

马银琴:《的形成、演变与影响》

吴泓:怎样教中学生读《诗经》——专题学习设计示例

学生学习《诗经》笔记

吴泓:怎样教中学生读《诗经》——专题学习设计示例

学生绘制的十五国风图

四、确定学习流程

学习流程共分为四个“课段”。

第一课段

师生一起泛读李山的《离我们远吗》和高自双的《语言的生命力》两篇文章。

泛读是指通过概括地了解文章或者文段的主要内容,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这一课段的学习重点是要找到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如泛读《离我们远吗》一文,要找到并提取文中关于《诗经》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泛读《语言的生命力》一文,要找到并提取文中关于《诗经》在语言方面的重要信息。为此,在完成文章前所列出的“学习任务”的同时,要学习怎样做好读书笔记。获取文中重要信息,将为后面的理解、质疑、探究《诗经》的思想内容、主题意蕴和艺术形式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课段建议用6课时。

第二课段

学习内容主要是由基础阅读和拓展阅读这两部分的诵读材料组成。

基础阅读阶段,师生在课内一起诵读从《诗经》中选定的篇目:《关雎》《静女》《木瓜》《溱洧》《氓》《芣苢》《伐檀》《无衣》(秦风)《蒹葭》《采薇》(小雅),共10首。

拓展阅读阶段,同学们在课外自行诵读从《诗经》中选定的篇目:《桃夭》《汉广》《野有死麇》《将仲子》《子衿》《硕鼠》《击鼓》《君子于役》《黍离》《七月》,共10首。

诵读是指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读出声音来的一种阅读方法。我们在“阅读建议”中会给出诵读的一些具体的建议或方法。

这一课段,课内诵读建议用8课时。课外诵读使用《诗经》购书。

第三课段

学习内容主要是由基础阅读(赏析与比读)和拓展阅读这两部分阅读材料组成。

基础阅读(赏析与比读)共16篇文章,设为学习前段,建议用12个课时。

前段学习的评论文,只针对《关雎》《静女》《木瓜》《溱洧》《氓》《芣苢》《无衣》(秦风)《蒹葭》八首诗设置:即每一首诗选取两篇从不同角度或采用不同方法的解读文章,组成一个学习组元,总共八组。赏析是指对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的一种阅读方法;比读是指用他人或作者自己的“同题”文章来进行比较阅读的一种阅读方法。为此,我们在“阅读建议”中会给出阅读的一些具体的建议或方法。

拓展阅读共10篇文章,设为学习后段,建议用10个课时。

后段学习的评论文主要是作者针对《诗经》中某一首诗、某一类诗或某一个问题、几个问题进行的分析、论证和总结。拓展阅读的目的是使所学所思的内容更加的深入、立体和综合。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比较、辨析过程中不断地补充、整合或者重构,使自己的思想更为开阔,能涌现出更多的新的有价值的思考和创意。为此,在“阅读建议”和“师生共学”中,我们将继续给出阅读的一些建议或方法。

第四课段

学习任务是定向、选题、写作。

定向是指确定研究写作的方向,属于较大的方面或领域。选题是指在定向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收缩范围,确定研究写作的具体题目。写作是指按照题目,经过再次深入思考琢磨研究之后,提出观点,拟出提纲,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梳理与表述。

这一课段,我们开设定向选题讨论课和写作思维指导课,重点突破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以下几个问题:

1.学会“聚焦”在一两个问题或议题上,进而拟定题目。

2.辨别标题、论题与论点的异同;理清论点(结论)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3.明确文章语段、语序的组织规律,掌握文章标点符号使用的特点。

这一课段建议用10个课时。要求学生上交一篇评论文。或选择《诗经》中的一首诗;或选择《诗经》中的几首或者一类、几类诗;或选择与《诗经》相关的问题、议题等,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评论文或研究文章。题目自拟。

作家洪烛曾把《诗经》比喻成一条河,他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这是一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在这条河里,“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那么,就让我们溯流而上,走进这条弥漫着远古气息的“诗经”河流,去感受这逾越千年却依然至美的精神天地吧!

吴泓:怎样教中学生读《诗经》——专题学习设计示例

读者福利:欢迎留言哦~ 清话将从留言的读者中抽选三位幸运读者,赠送吴泓编著《兴观群怨亲风雅——专题》一书。

吴泓:怎样教中学生读《诗经》——专题学习设计示例

吴泓编著《兴观群怨亲风雅——专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

吴泓:怎样教中学生读《诗经》——专题学习设计示例

/策划:李节

/美编:哈娜

ID:ljyuwenqinghua

语文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思想 | 趣味 | 文化 | 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