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萬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今天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年入百萬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關於這個問題,聽聽各位大佬怎麼說吧:

年入百萬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年入百萬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年入百萬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年入百萬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年入百萬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年入百萬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下面說點認真的

這些“賺錢套路”——你絕對想不到!

1、

週末帶小朋友去看童話話劇,演出一個多小時,票價20元。

劇院入座口賣各種造型的熒光燈,在黑暗的劇院裡十分美麗耀眼,小朋友們很是喜歡,幾乎快人手一個,一個30元。

劇院的座位後面是巴臺,一直炸著爆米花,香氣四溢,不少人排隊買,一小份20元。

怎麼感覺熒光燈和爆米花更賺錢呢!

2、

去一家新開的健身房,問他們這裡有多少會員。

他說,1000多吧。

我說,你這才兩百多平,怎麼招這麼多會員。

他說,大部分人辦了健身卡一年也來不了幾回。

“要是每個人都天天來,我們早就喝西北風了。”

年入百萬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3

昨天去理髮,到了理髮店之後,發現這個理髮店裡掛滿了廣告牌,上面寫道:本店眾籌,僅需50名股東。

一看到這我就明白了,然後就問了問,成為股東的條件是什麼,分紅多少?

店裡的工作人員告訴我,5000元成為股東,三年內分紅百分之50,就是2500元的股利。

另外5000元是做為本店的消費資金,就是這5000元可以在這家店裡理髮,做頭髮,三年的時間還給你2500元的分紅。

有的朋友會說,這只是一個變相的促銷活動啊。

是啊,50個股東,每個股東5000元,這就是25w的現金,而且這個活動完全可以讓他們短時間內再開一個分店。

4、

現在正火的網絡直播,大家都是免費看。

沒有門票,真正收的是什麼錢?土豪們的打賞。

土豪們在打賞給主播嗎?

NO,他們是在炫富。。

這個時代,能合法地通過買賣賺錢的途徑,無非四種:

一、賣信息;

二、賣錢;

三、賣他人的注意力;

四、賣自己的時間。

年入百萬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最高端的買賣——賣信息

信息不對稱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徑,越不對稱,越來錢。

古代消息遲滯,商旅靠甲地買,乙地賣的差價就能賺取鉅額財富,這是因為“什麼東西在哪裡稀缺”的信息是差價的關鍵,一旦掌握,就站到了價值鏈的上游。

簡單點的例子有嗎?有,比如房地產中介。話說現在北上深一套很普通的市中心房子,哪個不是千萬元起跳,這其中的中介費按2%算就是20萬,一年只要能做成幾單,性價比遠超天天加班到深夜的白領們。

賺賣信息的錢,天生就要要比和賺賣時間的錢容易些。除了商業掮客,還有權力掮客,更加無本萬利。

年入百萬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性價比最高的買賣——賣他人的注意力

所謂的注意力經濟,其商業模式可以套用一個老梗來解釋:“全中國只要每個人給我一塊錢,我就是億萬富翁了”。

注意力經濟的規模其實很好計算:一個人一天有24小時,除了工作8小時睡覺8小時外,還剩8小時,扣掉吃飯喝水,還剩下4小時的純閒暇時間,那麼注意力經濟,就是在搶這剩下的4個小時。

而一個人願意為閒暇時間支付的開銷是固定的,那麼簡單的計算就能得出平均每分鐘的注意力停留時間值多少錢,再乘以關注數。

年入百萬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最辛苦的買賣——賣自己的時間

大部分人,沒本金沒人脈,空有大把時間,便只能靠賣自己的時間來賺錢,俗稱討生活。

賣時間的錢賺的最為辛苦,是因為同質化競爭者以十億計,賣時間的人面對買方几乎沒有議價能力,只能在食物鏈的最下游任人宰割。

凌晨3點就起來擺攤的重慶小面夫妻,和加班到凌晨3點的職場精英並沒有什麼質的區別——他們的收入和自己的勞動時間長短掛鉤。

年入百萬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最輕鬆的買賣——賣錢

簡單的例子,房產增值、房租、利息、股權收益這些都算靠錢賺錢。  

年薪幾十萬,不如拆遷戶。

幹什麼都不如買房是過去10年來中國的社會共識。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在這個時代,個人財富增長很依賴房產增值。

但很多人沒有再往深去想?為什麼啥都不如買房呢?  

答案是,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資本回報率增速高於勞動回報率增速的時代。


在杭州如果你有房待出租或者要租房,我們都可以幫您免費推送,承諾不收任何中介費,房東房客直接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