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風平」消除貧困文化的負面影響

「朔風平」消除貧困文化的負面影響

文|朔風平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既是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許下的莊嚴承諾,也是中國對世界減貧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

貧困問題根深蒂固。既有自然環境惡劣造成的先天不足,也有歷史原因導致的發展無力。可以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既要輸血也要造血更要循環生血,絕非簡簡單單給錢給物就可以完成目標的。筆者認為,幫助困難群眾致富奔小康,核心內容是要消除貧困文化造成的負面影響。通過扶志(智)先行,為扶貧築牢基礎。

“貧困文化”的概念是人類學家奧斯卡·劉易斯最早提出來的。他認為由於個人對外界環境具有調適機制,導致貧困群體對現狀產生了一種消極適應。其中,貧困文化的特徵包括屈從意識、缺乏規劃、沒有實現理想的能力等等。“這是一種直接根源於貧困經濟的文化,也是一種直接促使經濟貧困的文化”學者李瑾瑜認為。

筆者所在單位派出的扶貧工作隊發現,越是貧困程度深的家庭,“等靠要”的思想越嚴重。儘管近年來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幫助貧困戶發展致富產業。可是,囿於“養雞為吃鹽、養牛為耕地、養豬為過年”的貧困文化,以及“我不脫貧,你交不了差”的懶漢思想,結果導致扶貧效果並不理想。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解決因貧困文化根深蒂固造成的深度貧困問題呢?這就要求各級駐村扶貧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們,要切實將文化扶貧擺在影響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通過深入開展走訪調研,明確本地貧困文化特點。繼而通過發揮村兩委和其他理事會的宣傳堡壘作用,充分調動廣大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使其認識貧困文化的消極影響,逐步改掉不良習慣。

另一方面,要想徹底切斷貧困文化的代際傳遞,還要注意在非貧困群眾中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日前,《半月談》發表題為“一個縣一年‘埋’兩個億,扶貧增收變‘棺材本’”的深度報道,介紹了一些地區喪葬講“排場”,部分群眾舉債辦喪事的不良現象。

事實上,未富先奢的問題在許多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賭博、吸毒、嫖娼、天價彩禮等不良風氣時刻侵蝕著群眾的“錢袋子”。這反映的是鄉風文明,卻直指貧困文化。因此,要想真正斬斷窮根兒,就必須把文化扶貧與經濟扶貧充分結合,使之互為支撐。惟此,才能穩住脫貧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