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书协主席张海的书法?

晓东书法

回答问题之前,我还是要说明一下,张海先生的头衔是原书协主席。为何要特别说明呢?因为张海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其担任书协主席和卸任书协主席时的评价和市场价值可谓冰火两重天。



尽管书协自成立以后就争议不断,在启功先生担任书协主席时就已经乱象丛生,一向平和的启功先生也为此闹过不少情绪,说过不少气话。不过,真正让书协站到舆论争议的风口浪尖,还是要属张海先生执掌书协期间。我们从张海先生作品的市场价格便可以窥斑见豹,这段时期书协的商业运作能力可谓炉火纯青。一向有张海先生靠卖字成了亿万富豪的传闻,不管有没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回想当时张海作品的市场影响力,明显是无风不起浪。


这些当然是题外话,题主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原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的书法?

说实话,能够坐上书协主席的位置,当然还是应该具备一定书法实力的。一般来说,媒体对张海先生书法的评价,不外乎说其以隶书见长,人称“草隶”。并以书法创新著称。当然,诸如此类正面的评价远远没有对其书法的争议见得多。很多太不客气的评论我就不说了,一些书坛名家也对其作品持质疑的态度。

就我个人来说,其实原来对张海先生的书法并没有什么印象,只是因为见到的争议多了,便也留意了一下。坦白地说,这样的创新隶书或其它书体的书法作品,在我的审美范畴之内很难搜罗到肯定的评语。如果不是考虑到张海先生在书坛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会将这样的作品划入“江湖书法”的行列。或许我的评价有失偏颇,但是从传统书法的审美角度来分析,这样的作品过于注重表面的一些装饰处理,既缺乏传统底蕴,呈现出来的美感也显得很不自然,造作。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翰墨书道书是河南鹤壁人,近三十五年前是安阳人,后来由安阳地区划给了鹤壁地区。在河南时,父亲对书法特别热,时常听父亲谈起张海的书法,所以对张海先生还是印象非常深刻的。特别是自费订阅了七八年的《中国书法》杂志。对张海先生的书法还是非常喜欢的,也有他的几本字帖。我觉得吧,客观的说,张海的书法非常出色的,特别是他的小行草和草隶,说他开一代新时代的书风,并不为过。



我们知道,张海先生祖籍河南省偃师县,系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在国家公开的资料显示,张海先生还是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其书法代表作品 有《张海书法作品集》、《张海书增广汉隶辨异歌》。显然能够代表张海先生的书法作品不止这些。他的作品在网络上流传的非常多,几乎和沈鹏先生的差不多。是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书风的,这并不是言过其实。


张海书法艺术可说四体皆能,尤以隶书、小行草为最。张海先生的篆书主要师法对象是杨沂孙,行书以“羲、献”为宗,草书追摹癫张醉素大草之神韵。楷书出自于《张猛龙碑》。

张海先生的隶书,自言早年岁作隶书为求其书风精美,力取《乙瑛碑》骨肉停匀特色,又汲取《封龙山》之的宽绰古雅加上《礼器碑》的如龙变化,终成自家我隶书风貌。在初步有所成就之后,复潜心研究读汉代简书,并以行草的飞动圆劲的笔触,去书写庄重醇厚之体势,终化古为我,一开独具自家具个性的草隶书风,成为一代大家。】

下面的我们以这副作品局部来考察一下,看看。用墨上,墨浓淡适宜,恰当到好处,加上部分飞白可说墨色变化丰富无一丝的枯滞之气。墨耀其神,我想,张海的字虽略扁却立的起来,精神昂扬恐怕与用墨的高明不无关系。

在看线条的筋骨血肉,您能说一无是处吗?还有有“屋漏痕”和“锥画沙”的要求在来考察一下呢?还有用笔的节奏的清晰方面,线条的畅达方面,气韵方面。能发现什么问题吗?还有笔法和笔意方面,过去有人说张海的书法线条没有笔法和笔意,显然是无稽之谈。其实张海先生的书法的笔法笔意都有出处或来历。特别是那种各种书体方面技法的互借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就足以让我们望尘莫及。


还有小行草书法的精妙更是过人,线条清劲可喜。洗练而不简单,形不到而意丰。仅仅用笔的笔力方面就显现出张海先生的书法技法的驾驭的非同一般。看线条的起笔和收笔处,那种细若针尖的笔力的遒劲力量。还有气韵端正庄严方面,在现代书法界能有几人可以匹敌。


翰墨书道

首先要澄清一点,书协主席当然要有较高的书法水平,但不代表水平最高。

中书协属于社会团体,但实质上不可避免地带有官僚属性和行政色彩。所以当选书协主席主要是官方任命,与其他机构升迁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协的特殊性决定主席必须具备相当的书法水平尤其是受官方认可的书法水平。从这点来看,张海主席以隶书见长,他的隶书极具个人特色,有人谓之草隶。赞之者称其大胆独造,乃创新典范。贬之者,批其生生涂抹,背离传统。



张海主席的市场化道路走的很成功,鼎盛时期润笔费高昂,赚的盆满钵满,据说已成亿万富翁。但卸任后价格跌了不少 。这也突出反映了当前字随人贵的倾向 。所以为了得到市场肯定,获取一定的身份地位成了很多书法人的追求。

评价字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同文学批评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何况中国传统认为,字如其人。评价人是极难的,评价字也是如此。


鸿博

我觉得,既无传统美学价值,又无突破传统创新的随意乱涂乱画的垃圾书法,就是丑书…… 附:中书协前主席张海的丑楷书
(落款时居然将自己的名字都写错成了"张流",这种水平的主席,给中国书法家协会打脸啊!简直无语)


百年孤独88043061

早就想为张海说句公道话了!网上对张海的书法作品指三道四地进行评论,不符合客观实事,有失公允!


如果张海的字没有一定的含金量,没有一定技巧,没有一定的观赏性,能让他当中书协主席吗,而且一干就是十年!在他任职中书协主席的十年中,一直引领着我国书法事业向前发展,并达到空前繁荣和鼎盛。说明什么?这说明张海是一个书法内行,是个书法大家!他的字是有独创性的,是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的!截止目前,又有谁能超越他!




张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作品源于“厚积薄发!”他习书五十多年,先从汉碑、汉简、秦简学起,后又习魏碑和唐楷及“二王”的字,就是对清代人的书法,他也颇有研究。他博采众长,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并在传统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书风,即“张海体”。特别是他的小草,观赏起来真有“润物细无声”之感!雅致,养眼,好看,耐看!这些高雅耐看的作品,只有张海才能写得出来。

还有他的隶书,有人称之为“草隶”,打破了传统的书写方法,触进了汉碑,魏碑,汉简,秦简及草书,行书,楷书的各种元素。这样的隶书,完全可以与清人郑板桥的“乱石铺街”的草隶媲美。

现在,张海仍然担任着中书协顾问和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的院长。谁能说他的字不中吗!

说张海中,他就是中。

注:图片源于网络。


中州耕牛堂主

张海作为一名书法家,可以说是名利场上的高手,可以作为商业运作成功范例。他取得了超出自身书法价值百倍千倍的巨大成功,以最低成本(书法水平低),获取最大利润(作品价格高)。所以说,成了行业运作的成功范例。

让我们回到书法上来。张海的书法,其俗在骨。格调低俗是张海书法的标签。千篇一律的字形结构,千篇一律的用笔用墨,其丑无比。


妙泽居士读书空间

首先更正一下,张海现在是中国书协名誉主席,不是主席。

讲个真事,好多年前,那时张海还没当主席时,来湖北讲课,顺带卖字。买的人不多,湖北省书协做工作,动员大家买,我一朋友以50元一张买了200张。过了好几年,张海当主席了,朋友一下大发了。

中国的书法市场受官本位影响极大,张海当主席后,他的字高峰时卖到50万一张。现在退位了,价格又大降。

在中国,书法卖的不是艺术价值,而是头上的帽子。

张海的字,当然是有来源的,他称之为草隶,但加入个人的东西太多,美术字的倾向太重了,少了很多书法的味道。


千年兰亭

不请自来。张之草隶与赵宦光草篆或有相同境遇。不同的是,赵之书论流传较广。但凡五体之内不同书体融合,总要有几代人磋磨。如赵之草篆,不被时人重,不被后世推,却常被后学借。然借者却又不多言,或悲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