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的輝煌!太陽王路易十四掀起的歐陸風雲

在查理八世確立了法國在整個歐洲的霸權地位後法蘭西的後繼者們順利的繼承了他們父輩在歐洲的強勢地位,而路易十四則將法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推上了頂峰。從1661年到1715年的五十多年,被稱為"法國的時代",也被稱作是"路易十四的時代"。

法蘭西的輝煌!太陽王路易十四掀起的歐陸風雲

路易十四的資源路易要追求領土、王朝利益和榮譽,就必須能夠動員法國的資源來貫徹自己的戰略。17世紀的法國是基督教歐洲最富庶和人口最多的國家,約有1900萬人口(同時期英國僅有750萬人口)。但路易十四的問題不在於他的人力方面,而在於他無法動員法國的大量財富。法國的社會等級制度賦予了掌握最多財富的頂級階層大量特權,包括納稅豁免權,沒人能夠重建法國的財政基礎。而路易十四的專制主義本身也使得法國根本無法創建一個國家銀行,以動員社會財富支持長期戰爭。因此法國籌措軍費的措施主要有提升稅率、發行短期信用票據、轉讓未來稅收權、以高利率回報債權人,賣官鬻爵等。

法蘭西的輝煌!太陽王路易十四掀起的歐陸風雲

儘管1661年後科爾培爾修補了這一體制,但仍然差強人意,也未能使之充分合理化。戰爭的壓力很快就粉碎了科爾培爾所有的努力,根深蒂固的整套惡習捲土重來。貴族的經濟特權使得法國難以建立合理高效的財政金融體制並限制了路易的戰略選擇,而貴族的價值觀和對榮譽的追求使得路易屢屢陷入長期戰爭之中。稅收和信貸問題在長期意義上損害了君主制度本身,在短期意義上也限制了路易的戰略選擇餘地。法國無力維持在戰場上作戰的軍隊耗費的巨大開支,因此就地徵收方式獲取戰場資源成為明智選擇,路易的榮譽感和專制權力保護了他的臣民免受自己軍隊的侵害,劫掠他國就成為唯一的選擇,以至於在防禦戰中法國軍隊都傾向於有限的進攻戰。法軍榨取他國戰區地方資源的方法主要有"追獵"——分派小股部隊強徵糧食牲畜,摧毀可能給敵方提供補給的村莊。還有"捐獻"——迫使被佔領地區居民支付金錢和實物,較有規範(徵集財物據估算最高可達法國軍事預算的25%)。此外,法國為了防止別國劫掠本國和摧毀對方戰爭潛力,常常對他國實行焦土戰略。

法蘭西的輝煌!太陽王路易十四掀起的歐陸風雲

被法國貴族階層壓制的農民

法國人的軍隊

由於法國國力的強大和戰線過寬,法國人很早的就修建了一系列的要塞群來防守敵人的進攻,而要塞群戰略則在路易十四二點時代達到了頂峰。路易十四對於要塞築防的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他的一種需要:保護自己的領地,同時襲擊敵人的領地。當然這也反映了路易對於"控制"的渴望,他力圖減少一切不穩定和隨機因素,並怡然自得地操控細節。因此路易的戰略是追求一種易於防守的邊界,而這種戰略得到了沃邦加固。總之,路易對於法國絕對安全的要求和"控制"戰爭的渴望加上沃邦的天才共同形成了一種"方區"的防禦計劃

法蘭西的輝煌!太陽王路易十四掀起的歐陸風雲

複雜的碉堡群

如此眾多的碉堡在不但在敵人進攻的時候的讓敵人疲於攻城,同時也確保了自己佔領邊境後。能夠迅速的面對游擊隊和叛軍。這種防禦體系不僅規定了戰爭方式,也導致了軍隊規模的擴大。九年戰爭初期,法國邊境線上分佈著221個要塞和駐防據點,共駐紮著16.6萬軍人。而到了西班牙繼承戰爭期間,需要駐防的地方增至297個,需要17.3萬名軍人防守。駐防軍人的需要決定了和平時期法軍的規模,並促成了戰時兵力的增加,到了最後兩場戰爭時,法國的軍人已經達到了40萬人。

法蘭西的輝煌!太陽王路易十四掀起的歐陸風雲

路易十四的野心

路易十四的野心就是要讓法國成為"歐洲君主國"。他先在東面覬覦比利時和操法語的勃艮第自由郡,後來又向西覬覦整個西班牙的領土。但是建立一個"歐洲君主國"的理想必然會遭受歐洲"均勢"政治的挫折。而且從整體上來看,路易十四發動的戰爭是不怎麼成功的。

1667年,路易十四興師進入西屬尼德蘭(即今比利時),但是遭到荷蘭、瑞典和英國三國的遏制。1672年,路易十四再度出兵,發動"荷蘭戰爭"。

法蘭西的輝煌!太陽王路易十四掀起的歐陸風雲

對於富饒低地的搶奪

荷蘭的奧蘭治親王(沉默的威廉)奮起抵抗。荷蘭、哈布斯堡、丹麥的聯盟迫使法國於1678年簽訂《尼姆維根合約》。法國放棄了對荷蘭的覬覦,從西班牙手裡得到了弗朗什-孔泰,使法國的勢力延伸到了瑞士邊界。1679年,法國從神聖羅馬帝國手中攻佔了阿爾薩斯和洛林。(法德結怨的根源)1688年,在荷蘭奧蘭治親王的努力下,荷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班牙國王、瑞典國王、巴伐利亞、薩克森、博拉提納特選侯和英國(1689年加入)結成奧格斯堡聯盟,抵抗法國的擴張。奧格斯堡同盟戰爭於1688年爆發,法國軍隊節節得勝,但終因寡不敵眾和財政拮据,於1697年媾和,大體上恢復了戰爭伊始的局面。

法蘭西的輝煌!太陽王路易十四掀起的歐陸風雲

1700年歐洲局勢

1702年,歷時11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路易十四覬覦西班牙王位的野心再次遭到了"均勢"政治的挫折。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的遺書上說,西班牙帝國必須保持完整,世上所有西班牙領土一律由路易十四的孫子繼承,如果路易十四拒絕以他年方17歲的孫子的名義接納,則將整個繼承權交給奧地利的德國皇帝的兒子。

法蘭西的輝煌!太陽王路易十四掀起的歐陸風雲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路易十四決定接納。凡爾賽和馬德里都將由波旁家族統治,即使兩個王位永遠不合在一起,法國的影響也將從比利時延伸到直布羅陀海峽。"比利牛斯山不復存在"歐洲均勢再次受到威脅,英國國王威廉三世(即荷蘭的奧蘭治親王)馬上組建了他生命中最後一次聯盟——"1701年大聯盟"。翌年,威廉三世去世,但是他已經發動了摧毀太陽王的機器。大聯盟包括英國、荷蘭、奧地利皇帝,並得到了勃蘭登堡(即後來的普魯士)的支持,後來還得到了葡萄牙和意大利薩伏依公國的支持。路易十四可以依靠的只有日暮西山的西班牙。同時與奧地利敵對的巴伐利亞也與法國結盟。力量的對比十分懸殊,法國一度接連慘敗,潰不成軍。最壞的時候,路易十四不得不為了自衛而戰。英國人佔領了西班牙的直布羅陀海峽,加泰羅尼亞叛亂,西班牙全國陷入內戰。1713年締結了烏得勒支合約。西班牙在歐洲零散的領地被瓜分,但仍保有美洲屬地。路易十四的孫子被承認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但法國王位和西班牙王位永遠不可以由同一人繼承。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使法國的力量被嚴重削弱。法國再也不能稱霸歐洲了。法國放棄了比利時,割給了英國兩塊美洲殖民地,承認了應該對哈德遜灣領地的主權。法國國內因戰爭產生貧困,人口銳減,苛捐雜稅增多。農民揭竿而起,但被殘酷地鎮壓。貴族和高等法院再度謀反。但是法國並沒有被打垮,法國的經濟很快又復興起來。法國的語言和文明繼續在歐洲傳播。

即便如此路易十四對於今日法國乃至世界而貢獻都是毋庸置疑的。但他開創了一個藝術繁榮的時代,他的強大使法國的文化得以影響世界。

法蘭西的輝煌!太陽王路易十四掀起的歐陸風雲

法國藝術的巔峰-凡爾賽宮

拿破崙和路易十四都不乏軍功,但二者都給予了法國軍事之外的巨大榮耀。拿破崙帶來了法律和政治思想上的巨大變革,路易十四則促進了藝術的繁榮昌盛。路易十四留給今日的法國是為法蘭西所驕傲的,甚至是為歐洲所驕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