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头和尚欲助香菱、黛玉、妙玉脱离苦海,为什么独独要害宝钗?

红楼梦中有一僧一道,一癞头、一跛脚。按说僧道本是方外之人,两人又颇有神通,当远离红尘才是,偏红楼梦中处处见僧道的影子,这是为何?原因开篇就说的很清楚了:

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 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 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

也就是说这一僧一道下凡是为了借绛珠还泪这段公案去凡间度人,积几场功德!

癞头和尚欲助香菱、黛玉、妙玉脱离苦海,为什么独独要害宝钗?

这一僧一道引渡了哪些人?甄士隐、柳湘莲被道士带走了,宝玉最终也出家了,就是不知引渡宝玉的是道士还是僧道两人。香菱、黛玉、妙玉也都有和尚要度她们出家。

第一回,英莲(香菱)三岁时,甄家来了一僧一道,见面和尚就要度英莲出家。甄士隐老来得女,怎么可能舍了英莲?于是和尚只好离开。临走时留下四句言辞: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欲助香菱、黛玉、妙玉脱离苦海,为什么独独要害宝钗?

为什么要“好防佳节元宵后”?因为香菱就是在元宵佳节被拐子拐走的。所以和尚给了香菱两次机会:一、出家,二、暗示甄士隐在元宵的时候做好防备。为什么只是暗示?无论和尚还是道士,都有一个毛病,说话半遮半掩,但别人要是真感兴趣了,他又会给你一句“天机不可泄露”。给你留下只言片语,你就自己体会去吧。

癞头和尚欲助香菱、黛玉、妙玉脱离苦海,为什么独独要害宝钗?

第三回,从黛玉口中得知,黛玉三岁的时候也遇到一个和尚:“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同样的和尚也给了黛玉两次机会:一、出家,二、不许见哭声、不许见外人。

癞头和尚欲助香菱、黛玉、妙玉脱离苦海,为什么独独要害宝钗?

第18回,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这一节虽然没直接提到有癞头和尚让妙玉出家,但显然只有之前听到过这样的建议,妙玉的父母才会有如此举动。不然哪有因病入空门的道理?而且这番行事正合了和尚的作风以及目的。

癞头和尚欲助香菱、黛玉、妙玉脱离苦海,为什么独独要害宝钗?

除了香菱、黛玉、妙玉,宝钗也遇到过一个和尚。不同的是,和尚不仅不提宝钗出家之事,反给她指了一出金玉良缘。

第八回,从莺儿口中可知,也有癞头和尚出现在薛家:“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

第二十八回,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最初说和尚送的是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到后来薛姨妈又说和尚送的是金锁,并且明确指出,这金锁必须和有玉的配。

癞头和尚欲助香菱、黛玉、妙玉脱离苦海,为什么独独要害宝钗?

看看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宝钗和谁不离不弃?既然他们说和有玉的配,那自然是指和宝玉不离不弃了。可宝钗如何不离不弃?

第25回,宝玉、凤姐魇魔法,一僧一道感慨道:“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可见这凡世种种在僧道眼里不过是“沉酣一梦”、“冤孽”,终究要“散场”。果然,到了最后,这一僧一道把宝玉也带走了。可既然宝玉出家了,又如何让宝钗不离不弃?随着宝玉出家?且既然宝玉注定要出家,那和尚给的金玉良缘不是故意害宝钗吗?

癞头和尚欲助香菱、黛玉、妙玉脱离苦海,为什么独独要害宝钗?

所以和尚要度香菱、黛玉、妙玉出家,却偏偏给宝钗指一处金玉良缘,有三个解释:

第一:恐怕和尚是和宝钗有仇的,故意说宝钗只能和有玉的结为婚姻,然后引得宝玉出家,害宝钗受活寡。

癞头和尚欲助香菱、黛玉、妙玉脱离苦海,为什么独独要害宝钗?

第二:确实有和尚给出“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只不过这字并不是癞头和尚给的,只是普通寺院里的和尚给的吉祥话。后来薛家发现这字和宝玉的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一对,于是薛家就说和尚给的是金锁,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正好有金有玉,凑成一个金玉良缘。

癞头和尚欲助香菱、黛玉、妙玉脱离苦海,为什么独独要害宝钗?

第三:癞头和尚确实去了薛家,只不过不是去说金玉良缘的,而是如同香菱、黛玉那般,要度宝钗出家。而薛家和甄家、林家一样,舍不得女儿出家,于是和尚也留下几句劝诫,让宝钗远离有玉的。

按照和尚道士在太虚仙境的话,以及一直以来的作风,第三种解释最为靠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