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上最孝順的皇帝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後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

劉恆面對皇位很躊躇

漢文帝劉恆,以德政治天下,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治世”是治平之世,也就是太平盛世。漢文帝劉恆是劉邦庶妻薄姬所生。秦末,魏豹自立為魏王,納薄姬為妾。楚漢戰爭初期,魏王豹被韓信、曹參打敗,她也成了俘虜,後被送入織室織布。劉邦見薄姬有些姿色,就納入後宮。公元前203年,她便生下了劉恆。劉邦專寵戚夫人時,薄姬基本上就沒有被寵幸過,在後宮爭寵中屬於中立派,為人謙和,這正是她沒有遭到呂后暗算的一個原因。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劉邦帶兵平定了代地陳豨的叛亂,就立8歲的劉恆為代王。

中國古代·史上最孝順的皇帝

漢文帝(圖)

代王即位後,公元前180年,高後呂雉病死,遵照呂雉的囑咐,呂產、呂祿各自住在北軍和南軍不敢離開,他們聚兵長安,妄圖發動政變,奪取帝位。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劉姓宗室集團和功臣集團結成聯盟,共同誅滅諸呂。齊王劉襄發難於外,周勃奪取北軍於內,殺盡諸呂的所有男女成員,史稱“周勃安劉”。諸呂被滅後,有人提議立齊王劉襄為皇帝,他不僅是高祖劉邦的長孫,又有首先起兵反諸呂之功。但因為齊王的母舅家族勢力比較強大,大臣們害怕再來一個呂氏專權,所以被否決了。淮南王劉長也因“家母惡”被否決。周勃和陳平主張立代王劉恆,“代王方今高祖親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固順,以仁孝聞於天下。 ”這是眾人能接受的唯一方案,得到了贊同,於是派人去請代王。代王劉恆見到迎請的使者後,頗為猶豫,又請母親薄太后給拿主意。薄氏不肯輕易讓兒子去冒險。母-子決定先讓薄氏的兄弟薄昭到長安去見太尉周勃。周勃向薄昭講明大臣們立劉恆為皇帝的真意後,劉恆這才啟程進京。

漢文帝·盡孝之心

母親生病文帝盡心服侍

對於《二十四孝》的第二則故事,姚淦銘做出了這樣的解讀:西漢文帝劉恆,在位時間為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57年,其實他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而不是文中所說的“三子”。他最初被封為代王,代國轄區在今河北、內蒙古交界以及山西東北部。周勃、陳平等在諸呂之亂平定之後,經群臣之議,迎立其為帝。即位後重本抑末,興修水利,農業生產有較大發展。又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駐兵北方,移民屯田築城,增加糧食儲備,加強北方防禦力量,為全面反擊匈奴做了準備。

中國古代·史上最孝順的皇帝

文帝的生母是薄姬,即後來的薄太后。漢文帝奉養母親毫不懈擔母親曾經生病三年,文帝晚上不合眼,也就是“目不交睫”,不解衣帶,盡心服侍母親。母親喝的湯藥,不是自己親口嘗過,就不進獻給她。文帝的仁孝傳聞於天下。今天來看,雖然這些歷史的記載不免有誇大阿諛之處,但是他的孝行確實被人們一代代認可了。

如果對照《孝經》來解讀此故事,作為文帝,如《孝經·天子章》所說的,他盡到了一個“天子之孝”。“文景之治”,是歷史上有名的治世,其中從文帝來說,可謂“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他由對親人的孝、愛、敬,又延伸到對百姓的“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自己成為一個榜樣,也教育了百官與百姓。

想念母親修建望母塔

如今在陝西有一座西漢薄太后塔,這是中國曆代皇帝中唯一為思念母親而修建的塔。這座歷史悠久、名聞中外的西漢薄太后塔,位於禮泉縣烽火鄉的香積寺內。為紀念這位譽滿民間的皇太后,該塔又稱望母塔。

文帝即位後,封母為“皇太后”,多次請母還宮。太后因終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坎坷,對宮中爭鬥深感厭煩,加之居此鄉野日久,耳濡目染當地民風淳樸,百姓忠誠,便不以皇親貴族身份自居,樂善好施,承飢救危,與民關係融洽,決定永住民間。並把居地周圍“三村、五社”的村民,認作“孃家”親戚。百姓聞之,無不為之感恩戴德,齊聲呼太后為“姑婆”。文帝無奈,只好在太后居地建一高大木塔。如思念母后,即登皇都高處,極目北望,見塔如見親孃。因此,該塔又叫文帝“望母塔”。至今,“望母塔”三字仍赫然書於該塔北門之上。該塔系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中國古代·史上最孝順的皇帝

望母塔

望母塔經唐重建,又過千載,到了清末的咸豐、同治年間,該塔二層西門之上,出現裂縫,百姓互相議論。據說,當時有一自稱的師傅,別人要他補鍋,他嫌太小不幹。那人說:這麼大的你說小,那個薄太后塔裂了個縫,有本事你去把塔修好,那人點頭稱好。不久,人們便驚奇地發現,有一巨大鐵扒釘,釘在裂縫處,其裂縫彌合如初。這段美妙傳說,當地婦孺皆知,談說起來,興奮自豪,如數家珍。

漢文帝·為人之仁

遺詔要求喪禮一切從簡

《史記·孝文本紀》列舉出文帝的一些做法:如廢除“肉刑”,廢去了黥面、劓鼻、刖足等刑罰。他認為這些是不講求恩德的做法,不符合自己作為民之父母的主旨。又如他登上帝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衣服、車駕無所增加,有時候還開放法禁來為百姓謀利。再如他曾經想要建造一個露臺,但預算下來要花費黃金百斤,於是放棄了。他說:“黃金百斤就相當於十個中等水平家庭的財產了。我留守在先帝的宮室,還常恐怕玷汙它們,還要築露臺來幹什麼呢? ”他自己常穿粗厚的衣服,連寵幸的慎夫人衣服也不能長到拖地,帷帳不能有繡花圖案,表示敦厚儉樸,作天下的表率。漢文帝治辦霸陵,既不修高大的墳冢,也不許用金銀銅錫來裝飾隨葬器,而都用瓦器,這也是意在節儉,不擾民。

中國古代·史上最孝順的皇帝

漢文帝寵臣(圖)

文帝死離世時,留下的遺詔有幾點很有“意思”:

一、明確指出反對當時社會的厚葬風氣。

二、不要因為他的逝世,而讓百姓服喪很長時間,避免擾民。要對天下的官吏、平民發命令,只用三日舉行喪禮,免除其餘的服孝規定。此間不要禁止婚嫁、祭祀、飲酒食肉。

三、作出許多細節的規定,比如參加喪禮不要求光著腳、服喪的帶子不要超過三寸,不要陳列軍隊和用上兵器儀仗,不要動員百姓到宮殿去哭喪。對宮中如何操辦喪禮也有很多簡化的指示。

四、他命令死後將後宮中夫人以下全部遣送回家,也顯現出了人性化的某些光彩。

五、霸陵一帶的山水保持原來的面貌,不要因為修建陵墓而有所改變。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個皇帝死了還關心著生態保護的問題。

湯諧曾有評論:“孝文為三代以後第一賢君,史公在孝武時作《孝文紀》,故尤極無窮慨慕也。二十餘年,深仁厚澤,紀中排纘不盡,止舉其大要,而餘者令人悠然可思,正是史公畫龍點睛妙手。 ”暫不去過多評價漢文帝的歷史功過,但是一個封建的帝王都能做到上面所說的那些已經值得後人傳承和發揚了。

漢光武帝給薄太后封尊號“高皇后”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為薄姬盡為子之道。公元前157年,文帝先於薄太后離開人世。臨終時,他對於讓母親“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不孝”深為抱憾,反覆囑咐身邊人一定要對薄太后盡孝。劉恆要求將自己的陵墓照“頂妻背母”的方式安置。其陵墓被稱為“南陵”。

中國古代·史上最孝順的皇帝

漢文帝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比如漢光武帝曾使司空告祠高廟時,就說到“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還給薄太后上尊號“高皇后”,並遷移到高廟奉祀,而把呂后從高廟中替換出來。漢光武帝去世時,在遺詔裡還說:“朕無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務從約剩 ”

典故:【元宵節】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曰:“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潮,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