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图看明白语文为什么难教难学?

两张图看明白语文为什么难教难学?

部编版语文教材

语文难教难学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无论老师、学生还是家长持此观点者大有人在,而这种观点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我看很有仔细分析的必要,而要解释并进而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分析语文教学中的矛盾关系。

作为一个大系统,语文教学跟一切教学一样,具有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方法,它们两两产生关系,构成六组矛盾,即教师-学生、教师-教材、教师-方法(教法)、学生-教材、学生-方法(学法)、教材-方法。

如图所示:

两张图看明白语文为什么难教难学?

图1:教学关系图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见《矛盾论》)

在上述六种矛盾关系中,第一种关系(教师-学生)的矛盾两面是人,始终处于变化中,复杂而不易把握,在教学矛盾中“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因此,把握住这一组主要矛盾,也就牵住了教学活动的“牛鼻子”。

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通过什么媒介发生关系的呢?从图1我们并不能清楚地看出来。我们知道,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当有一个具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联系师生的关键媒介,它就是教材。怎么处理教材,两个主要因素教师、学生各有其法,也就相应产生教法和学法,其实就是将图1所示要素“方法”一分为二,一是教法;二是学法。方法的依据从何而来,还是教材。如此一来,图1就变形为图2,“教材”正处于“教师—教材—学生”、“教法—教材—学法”两线交叉中心,成了教学的中心环节。而从教学实际来看,各科目也一直都是突出教材中心地位的。正所谓“以课本为本”。

如图所示:

两张图看明白语文为什么难教难学?

图2:以教材为中心

这样做的优势在于教学有依据、有重点、有参照,考核起来也有范围、有方向、有比较。但是,这些优势对于其它科目完全成立,对于语文恰恰成了难教难学的劣势所在。为什么呢?因为,在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语文的教材徒有中心的说法,并无中心的地位。语文教改的方向一直是去课本中心化,及至今时今日,已经基本形成了“所学非所考”的实际。

我们固然口头上一直反对考试,说什么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之类的大话套话,但高考指挥棒一日不变,就一日不得不面对“一考定终身”的现实。所以,“所学非所考”注定了语文教学的尴尬和悲哀。

尽管各类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在强调自身的优越,以业内引领地位自居,但只要考试内容不从课本中来,不能用来考试,以之来教学不能帮学生拿到高分,这些教材说好听点也就相当于课外读物,用来闲时翻阅尚可,倘若精读精研,实是白费心血的。

这些教材都在强调拓展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其实是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编写的,但面对应试现状,谈素质更多的是理想主义罢了。而且,单就素质培养来说,因其涉及面过宽,反而显得零碎不成体系,其实际带给学生的是各方面都略知一些的认知错觉,反倒不如有计划地认真阅读一些成系列的经典作品来得有效。

教师不知道该教什么,学生也不知道该学什么,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而一到考试,发现这些力气相当于白费之后,难免产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来。于是大家都说难,却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投机者干脆归纳出语文考试刷分模板来,有人甚至赚得钵满盆满。如此一来,语文教材的作用更是乏善可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