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都想变得更有智慧?

为什么我们都想变得更有智慧?

网图,侵删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我觉得应该是为了升级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更有智慧。那么智慧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用来炫耀、显摆、装深沉的吗?装出一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的高深莫测,说一两句玄之又玄的晦涩言论吗?我看未必。

智慧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让自己更有智慧其实就是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一、问题的本质

那么,什么是问题?我觉得问题即困境。它的本质是什么?一个人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与外在的现实状况之间存在差距,不匹配不和谐,就是遇上了困境,产生了问题。天底下的问题层出不穷、千奇百怪、数不胜数,笼统看来,不外乎两类,其一是思想上的困惑;其二是行动上的困难。

二、问题的类型

(一)思想上的困惑

思想上的困惑主要有两类,一是认识有盲点,具体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存在知识缺口,也就是对某种事物、概念、理论等从未听过见过,根本不了解;另一种情况是存在认识偏差,也就是听说过、学习过、理解过但不准确甚至不正确。举例来说,PPT作为演示软件知之者众,而FocuSky呢?对于从未用过甚至从未见过的课件制作者来说,关于FocuSky的一切都是知识缺口,如果与之谈起这方面的知识,那听者只觉得如同天方夜谭了。再比如一些人对于PPT的理解就是一个把WORD全文搬到大屏幕上来的投影工具,所以直接复制整段的文字粘贴在PPT页面上,然后播放出来,就自以为掌握了PPT的核心要义了,这显然是比较荒谬可笑的,这是认识偏差。

二是推论有难点,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片面了解,也就是只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去了解另一方面,只了解一种事物而不去了解这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第二种情况是表面了解,也就是对于一事物只作表面的浅层次的了解,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肯作深入的探究,满足于略懂的程度。这两种情况了解到的都是孤立的情况,难以探寻到事物的本质。以之来进行推论,自然是难之又难。举例来说,网上的一些新闻事件为什么会一再出现翻转,网民们为什么常常受到媒体的愚弄?主要还是对于信息的了解片面化和表面化造成的。

思想上的困惑只有在得到合理解释之后才能消除。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来了解并进而正确理解相关内容方能实现。

(二)行动上的困难

行动上的困难也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主观上受限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于行动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人是需要意义的,没有意义感的事情很难让人有持续做下去的动力和毅力。怎样从一件看似平淡的事情中寻出意义来,需要人们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另一种是对于行动产生畏难情绪因而无限拖延。懒惰避难是人的本性,谁也回避不了,怎么战胜这种心理上的消极因素?除了理论还应该有一整套适合个体的方法论。这些从哪里来?学习。

二是客观上受制约,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外在条件不成熟,行动不起来。比如想提升自己的互联网素养,却连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都不具备,光靠纸上谈兵,看些有关互联网的书籍报刊,光说不练,是无论如何也提升不了的。二是内在能力有欠缺,也行动不起来。比如设计感差的人光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一幅像样的宣传海报来的,表达能力差的人不通过专业训练也是无法写出一篇文从字顺的文章的。

行动上的困难只有在得到妥善解决之后才能化解。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来掌握并进而广泛运用相关技能方能实现。

三、问题的解决

知道了困境也就是问题是什么,我们就要努力去解决这些困境。一是依靠自己,二是借助他人。

依靠自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尝试解决,这种方式有其优点,干脆、果断、行动力强,也有其弱点,盲目性大,试错成本大;一种是先学习后解决,这种方式有其弱点,就是耗时、费力、拖沓,但其优点更为明显,可借鉴长处,可规避风险,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借助他人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人直接解决,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问题立即得到解决,省时省力,但它的缺点更为明显,就是过于被动,无法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得不到切身的感受;另一种是他人间接解决,也就是学习他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方法,然后自己去解决。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他人的解决途径是否适合自己需要作出判断,不能排除会有学而无用的可能。但它的优点更为突出,一来能明确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找到学习的标杆,二来可以增长自己的学习经验。

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就越有智慧。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智慧,我想可以从这样两项评价指标来看,一是洞察力,二是前瞻力。前者指的是看事物发展过程能够从现在看到过去,也就是寻根溯源,看到因;后者指的是从现在看到未来,对事物的发展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看到果。通常我们把这种前瞻能力称为远见,我们也常常用富有远见卓识来形容一个人有智慧。

学习是让人变得智慧的不二法门,你赞同吗?

为什么我们都想变得更有智慧?

本文思维导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