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战十四年—中共满洲省委

在哈尔滨市闹市间的有一座俄式小房,显得格外静谧,它像一位老者在讲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1931年的一声炮响,让它与抗日的历史结缘。

东北抗战十四年—中共满洲省委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的中共省委遭到严重破坏,在严峻的形势下,满洲省委报请中央批准,在1932年初,将省委机关迁到哈尔滨。由于工作和斗争的需要,省委机关在一年多的时间,变换了七次位置。当时的道外十六道街、道里中国三道街、偏脸子、南岗花园街、河沟街、人和街、小戎街都设过省委机关。直到1933年夏,满洲省委机关才算稳定下来,转移到了当时的小戎街2号,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市光芒街40号。

东北抗战十四年—中共满洲省委

小屋里,现在看来跟我们每个人的家差不多,卧室、方厅,虽然这里的每个物件看上去都很普通,但是很普通的一件家具,比如壁炉、沙发,它们在抗战时期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沙发暗藏玄机,里面的暗格用来藏匿文件,壁炉可以在敌人排查时快速销毁文件。这个布满机关的宅子是当时东北商船学校教授冯仲云的家,在教授头衔的背后,冯仲云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他的妻子薛雯则是满洲省委交通员,负责文件传递。

东北抗战十四年—中共满洲省委

当时很多中央的文件,从这里转发到东北抗日斗争的最前线,为了将文件安全送达出去,冯仲云的大女儿 冯忆罗也成了掩护工具。在充满凶险的环境里,满洲省委领导成员不怕牺牲、想尽各种办法,一边结合东北各地实际研究抗日斗争的策略、方法,一边把党中央的许多重要指示和省委的工作部署及时传达到前线。

1932年5月的一天深夜,冯家来了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人是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还不到24岁的赵尚志,另外一个人则身材瘦高,说起话来夹杂着南方口音。

东北抗战十四年—中共满洲省委

两年后,赵尚志在当时的珠河县如今的尚志市,建立起了珠河反日游击队。而当年和赵尚志在一起的年轻人却在1933年被敌人杀害在了南京雨花台,年仅27岁。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罗登贤,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

东北抗战十四年—中共满洲省委

为了纪念罗登贤,冯仲云给女儿起名叫冯忆罗。罗登贤是1932年来到哈尔滨的,就在半个多月前,中共满洲省委在沈阳的办公地点被日本关东军突袭,东北的党组织陷入瘫痪。原本作为抓捕名单上重要一员的罗登贤,侥幸逃脱。危急关头,当时还不满26岁的罗登贤接任了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决定将满洲省委的机关驻地搬到哈尔滨。到达哈尔滨的罗登贤,迅速重建起了满洲省委,1932年的1月15日,在松花江的一个江心岛上,新组建的中共满洲省委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也正是在这次用麻将牌打掩护的会议上,中共满洲省委决定在敌后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在将会议内容上报中共中央。根据罗登贤的请求,时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的周恩来,向东北派出了一批军事骨干。

东北抗战十四年—中共满洲省委

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李兆麟,魏拯民,张甲洲等人纷纷来到哈尔滨,并在这里接受满洲省委的委派,投身到各地的抗日武装中,成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日名将。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作为当时东北抗日的总指挥部和心脏,中共满洲省委播撒下了无数的抗日火种,这些火种燃烧在一起,组成的熊熊烈火,照亮了生活在日军铁蹄下的东北民众,也最终让日本侵略者引火烧身,付出了血的代价。

东北抗战十四年—中共满洲省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