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俾斯麥級戰列艦更大更強的超級戰列艦,可惜只能停留在圖紙上了

雖然如今海洋的霸主已經是航空母艦,但是對於男人來說,航空母艦終究太過無聊,尤其是刺激性和威懾力遠不如超級戰列艦來的直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若干世紀裡,戰列艦曾經雄霸海洋世界,獨領一代藍色風騷。

比俾斯麥級戰列艦更大更強的超級戰列艦,可惜只能停留在圖紙上了

其自風帆時代誕生,1860年開始變革,在1870-1890年之間一度斷代,但是期間的實驗探討一直沒有中斷,由1890年開始復興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人類對這個鋼鐵猛獸的研究製造已經達到巔峰,出現了遠超普通戰列艦的存在,稱之為超級戰列戰。

德國一直以來都是歐洲乃至世界的陸戰強國,空軍實力也相當不錯,但是由於出海口被封鎖的原因,海軍一直沒發展起來,但是隻要國家有需要,德國優質的工程師和工人們,就能為國家制造出強大的海軍戰艦。

比俾斯麥級戰列艦更大更強的超級戰列艦,可惜只能停留在圖紙上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擁有巴伐利亞級超無畏艦、國王級無畏艦、凱撒級無畏艦等;但是由於一戰的失敗,德國海軍幾乎全部被裁,在海洋領域,當時的德國比中國還空白。

但是隨著獨裁者的上臺,出於軍事上的需要,德國又重新開始製造戰列艦,其中赫赫有名的就是俾斯麥級戰列艦,這是一艘超級戰列艦級別的龐然大物,能排進世界十大戰列艦前五的存在;也是德國在二戰時期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艦,超越了英國皇家海軍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成為當時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戰艦。

比俾斯麥級戰列艦更大更強的超級戰列艦,可惜只能停留在圖紙上了

俾斯麥級戰列艦共建造服役2艘都在二戰期間被擊沉,首艦俾斯麥號戰列艦於1936年在德國布隆·福斯造船廠開工建造,1939年下水,1940年服役,以普魯士王國首相和德意志帝國總理、人稱“鐵血宰相”的奧托·馮·俾斯麥命名。

2號艦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於1936年在德國威廉海軍造船廠開工,1939年下水,1941年服役,以德意志帝國海軍元帥、人稱“德國海軍之父”的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命名。

比俾斯麥級戰列艦更大更強的超級戰列艦,可惜只能停留在圖紙上了

本級艦主尺度為250.5米×36米×9.1米,標準排水量為41700噸和42300噸,滿載排水量49400噸和52900噸,艦員編制2092人和2608人,動力為3臺蒸汽輪機,三軸推進,最大航速30節,最大續航力8500-9000海里,主甲板裝甲厚80至120mm,主要武器為4座雙聯裝380毫米艦炮。

比俾斯麥級戰列艦更大更強的超級戰列艦,可惜只能停留在圖紙上了

俾斯麥級戰列艦噸位僅比日本的大和級超級戰列艦略小,但造價更貴,貴是有原因的;俾斯麥級戰列艦的設計延續了德意志級裝甲艦的風格,集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優秀性能之大成。其設計目標明確,火力、防護力、航速這三大要素都得到了比較完美的平衡,是世界戰列艦建造史上最成功的一級艦之一。連英國首相丘吉爾也稱俾斯麥級戰列艦是造艦史上的一大傑作。

比俾斯麥級戰列艦更大更強的超級戰列艦,可惜只能停留在圖紙上了

但是在德國海軍的“Z計劃”中,俾斯麥級戰列艦隻是其中一個核心,另外還有一艘王牌級戰列艦,如果真的造出來了,那才是真正的超級巨無霸,那就是H級戰列艦。

首艦H39在1939年開工,該年7月15日正式鋪設龍骨。但是,在該年10月10日即被停工拆解用於建造U-潛艇。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由於原材料短缺以及二戰的開始而造成沒有一艘H級戰列艦下水。

比俾斯麥級戰列艦更大更強的超級戰列艦,可惜只能停留在圖紙上了

如果H44建造完成,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該艦也將會成為全世界威力最強戰列艦。其體型的巨大程度只有現在的超級核動力航母才能相匹敵。並且最終版本上,H44將搭載8門508毫米主炮,一炮下去,足以撕裂任何海上戰艦的裝甲;但這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的存在。

比俾斯麥級戰列艦更大更強的超級戰列艦,可惜只能停留在圖紙上了

後來由於支持Z計劃的雷德爾元帥因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戰損迫於壓力輿論而被鄧尼茨接管,H級計劃沒有了任何的支持者,所以在一戰思維以及技術斷檔的桎梏下H級只能成為藝術家的作品,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調侃的話題了。

比俾斯麥級戰列艦更大更強的超級戰列艦,可惜只能停留在圖紙上了

雖然超級戰列艦沒有了,但是德國又誕生了一位劃時代的海軍超級天才,此人就是發明了潛水艇“狼群戰術”的鄧尼茨;之後的德國海軍,基本就從海面上的巨無霸轉換成了藏在水底的狼群,海洋,對於盟軍來說更為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