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畫冊解密“鶻鷹神話” 然而大家發現了更神奇的東西

沈飛畫冊解密“鶻鷹神話” 然而大家發現了更神奇的東西

《鶻鷹神話》

昨天,一本沈飛出品的《鶻鷹神話》被網友曝光。這本發行於2013年的“鶻鷹”戰機宣傳畫冊應該是剛到解密期,所以裡面的內容都是早期的“鶻鷹”1.0版本相關照片。其中不乏國家和軍隊領導人參觀指導的照片和“鶻鷹”設計製造中所採用的新技術介紹。

當然,以上都不是重點。畢竟從2012年首飛到現在,“鶻鷹”也沒有正式刷上八一軍徽,也沒有任何外國客戶參與項目的報道。基本還處於沈飛“忙裡偷閒”搞的自有項目階段。能否正式上戶口還有待觀察。而正經的四代機項目殲-20從2011年刷著軍徽掛著龍伯透鏡(放大自身雷達反射面積,好讓地面雷達看見)首飛到2014年定型並於2017年正式小批量產服役,進度比“鶻鷹”不知快到哪裡去了。

誒,跑題了。大家從《鶻鷹神話》這本畫冊裡看到最有意思的東西,是這個:

沈飛畫冊解密“鶻鷹神話” 然而大家發現了更神奇的東西

這個紅框裡有個奇怪的機頭

這個機頭通體漆黑,並列雙座,稜線分明。具備隱身攻擊機的特徵。這難道是沈飛秘密開發的新型戰機?大開腦洞猜一猜,她的可能性就有很多了:隱身版蘇-34、轟-20、甚至中國版SR-71之類都有可能啊!

不過這張照片讓我想起了和這本畫冊同一年曝光的一張關於“中國隱身轟炸機”的模型照片:

沈飛畫冊解密“鶻鷹神話” 然而大家發現了更神奇的東西

關於這個隱身轟炸機的模型照在當年引起了很大反響,而且僅此一張

沈飛畫冊解密“鶻鷹神話” 然而大家發現了更神奇的東西

網友根據這張照片製作的3D模型

網友根據這張照片製作了這架戰機的3D模型,可見其採用了揹負式進氣道以及V型尾翼,機翼並沒有採用蝶形翼而是普通的後掠翼,翼面積較小令人感到有些遺憾。而且也不太符合超音速面積率,飛機截面積在中部有個巨大的凸起,超音速阻力不低。當然,這僅僅是從網友製作的3D模型得出的初步結果,和照片未必完全吻合,畢竟全黑的機體實在是太有視覺迷惑性了。

揹負式進氣道的優點是可以完全屏蔽地面雷達對於進氣道和發動機的探測,增強隱身能力,還可以增大機腹彈倉的容量,方便容納更多更大型的彈藥。在這裡我們就不討論這種隱身轟炸機能幹些什麼了,無非還是傳統戰轟或者中型轟炸機的能做的那些事情。只不過打擊的隱蔽性和突然性比傳統轟炸機要強得多,比如飛豹。而且由於沒有外掛,其續航能力也會有一定的提升。無論是對海面艦艇集群還是陸地目標,都是巨大的威脅。

沈飛畫冊解密“鶻鷹神話” 然而大家發現了更神奇的東西

1988年F-117首次公開曝光,此時已服役6年之久

在這裡明昊君想說的是,一個2013年就開始曝光的戰機模型,到現在也沒見任何其他報道的情況,只有兩種解釋:該項目保密級別很高,屬於和F-117一樣的革命性項目;或者這是一個技術驗證模型,只建造了一個全尺寸外殼甚至只是個全尺寸機頭來驗證某些技術。

如果是高級保密項目的話,應該不會被大大咧咧擺在廠房裡。明昊君當年在沈飛工廠實習的時候,某保密項目雖然和其他殲-11戰機都在一個廠房裡擺著,但是中間是有隔離的,不能直接看到。而且也不會在展廳裡展出,雖然我並沒有查到這張模型的照片是從哪個展廳裡拍到的,但是估計應該是沈飛自己的展廳,而不是公開的航展。用於展示公司的技術實力和可能的研發方向。

當然,我們仔細看這張照片的時候,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廠房裡的這架戰機,好像只有一個機頭,看不到其他任何機身相關的部分。更加讓人傾向於第二種猜測,即這只是個驗證模型,還未必是個完整的機身模型。

沈飛畫冊解密“鶻鷹神話” 然而大家發現了更神奇的東西

以戰機的研發規律而言,在項目早期或者是技術探索期製作一些模型進行試驗是很正常的。無論是整機還是部件模型,只要能完成相關驗證就可以了。未必全要做完整。當然,這裡還有一張照片可以配合著看,一個單純的機頭,佈局和畫冊裡曝光的很像。

所以明昊君傾向於這只是個模型,戰機的研發和技術試驗項目往往比正式服役的機型要多得多。在我國的航空發展史上,國家級和軍方指定項目下馬的不少,廠所自研項目最後轉正的也有,作為技術儲備用完就算的項目更多。但正是這些技術探索型號和失敗項目的鋪墊,才有了現在航空工業的累累碩果。在這個不缺驚喜的時代,大家淡定就可以了。

沈飛畫冊解密“鶻鷹神話” 然而大家發現了更神奇的東西

紀念殲-9,她是中國戰機鴨翼之路的起點,然而最後只留下了這麼個小模型躺在北京航空博物館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