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视点|微信——为何成了基层干部“紧箍咒”?

青视点|微信——为何成了基层干部“紧箍咒”?

有才华的人都关注我了~

小学同学群、中学同学群

大学同学群、部门工作群

上级单位群、下级部门群

家长群、喝酒群、聊天群

……

一天时间你看得过来吗?

青视点|微信——为何成了基层干部“紧箍咒”?

“现代办公条件”成为乡镇干部的“坑”

他随便就列出了所谓“比较重要”的工作群:乡镇工作群、乡村工作群、某县医保群、某县农保工作群、某县卫生计生群、秀美某县、某县环境卫生群、某县扶贫攻坚群、某乡党建工作群、某县扶贫第一书记群、某村村民群、某村党支部交流学习群……

一些上级负责人也把工作群作为开展工作的捷径,不再下乡到村了解情况,需要什么原始素材,直接让乡村干部通过手机报上来。

“工作留痕”简单化致基层干部压力增大

基层干部被这么多工作群所“绑架”,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相关部门对“痕迹化管理”的形式主义化。

这位干部这样描述他们的下乡状况:

现在去下乡,进村第一件事,不是去村委会布置工作,而是先到挂点的贫困户家去和他合个影,然后再找手机信号、找GPS信号,因为要手机扶贫APP签到,上传帮扶日志和照片。这叫:工作留痕。

这个工作留痕,其实就是方便上级对基层干部的检查管理:有照片、有定位、有记录,是对“合格干部”的要求。留下这些痕迹,至少表明了干部到了工作地点,开展了相关工作。

“但你叫人家群众怎么看?早上起来一开门,跑来个傻干部,抓着就照相,然后埋头玩几下手机,简单说几句话,就跑人了,敢情我就是一个拍照的吉祥物啊?作秀意思太重了吧?”这位干部对群众反应的猜测,其实应当是群众的正常反应。

青视点|微信——为何成了基层干部“紧箍咒”?

人民网曾发文表示:凡事要求“工作留痕”是一种形式主义。

一些领导要求下属部门把“工作留痕”资料送到机关,结果工作检查搞成了“工作留痕”大展览,一些领导走基层检查,不是到工作现场,而是看资料堆积怎么样,甚至说“你们的资料没有别人的多啊!”结果,“文山会海”抬头,“材料政绩”盛行,不仅消耗了基层大量的财力人力,而且拖累了做实际工作的一线干部,让群众无法及时办事。

正是对“工作留痕”的要求过于简单化,不考虑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甚至不考虑基层使用“高科技手段”的客观条件,生生把“加强管理”的好经给念歪了。

别让工具“绑架”基层干部的工作

过去是满天飞的各种表格,现在是满屏的各种工作群。形式变了,但形式主义的本质没有变。以现代化办公的名义搞形式主义,新瓶装的还是那些旧酒。

哪怕是在放假休息,我们乡村干部都要二十四小时开机等候命令,因为乡镇工作纷繁复杂,防火防汛防地质灾害;医保农保劳动就业;精准扶贫村庄整治更是重中之重;每一项都耽误不得,也耽误不起,可没工作群的时候起码休息时间可以清净一下,保持手机开机预防突发事件就行。

现在呢,吃饭的时候要看一下工作群,走路的时候也要看一下工作群,睡觉起来上个厕所也要看一下工作群。

再往深里讲,这位基层干部的“吐槽”,可能只是基层干部苦于各种应付式工作的一斑,却可以从中窥见一些机关部门的形式主义甚至官僚主义作风并没有消失。但是,并不容易从中说他们搞了形式主义,为什么?因为形式上抓得更“实”了。

青视点|微信——为何成了基层干部“紧箍咒”?

但是,工具的使用不可本末倒置。

如果用于提高效率的工具反成为基层干部的负担,可能是措施设计上出了问题。

青视点|微信——为何成了基层干部“紧箍咒”?

在网上有个段子打趣现在的“文山会海”现象,说的是基层干部去乡村扶贫,扶贫内容不知道却一天开了十个会,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在少数,“多接一点地气,少一些套路”是那位基层干部希望的,大概也是基层干部的共同心声吧。

那么正在看这篇推文的你,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或者工作上的烦心事吗?快来和团小青“吐槽”一下吧!

母亲节照片征集活动已经结束了!投票结果我们团小青也统计出来了!获得投票数量最多的三组照片是:点点、一只想飞的小熊、honey!

请这三位真爱粉在这周一至周五(上午9::00-下午17:00)到长沙市岳麓区爱民路51号领取惊喜小福利!

青视点|微信——为何成了基层干部“紧箍咒”?

送只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