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化人群標籤精準度,提高轉化率

2018年是電商改革比較大的一年,有很多新的說法和聲音不斷傳出,好多做淘寶的同學蒙了。聲音太多反而不知道了怎麼做淘寶了,大膽一點的又回到了熟悉的洗刷刷,這部分同學不刷不會做淘寶的,這種情況做總比等要好的多。今年為什麼那麼多的聲音出現:說到底是我們從意淫的美夢中見到真人反而不認識了,我說的這點就是千人千面和智能化推薦式搜索的深度鉅變。以前我們都是從官方文章和聲音中猜疑,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新版搜索上線開始影響搜索時很多人缺慌亂了。這種現象不奇怪,從紙上談兵到真實戰場總是有巨大反差的。其實各位只是你們忘記了初衷忘記了初心,忘記了搜索的本質。搜索底層的搜索邏輯和搜索的本質未曾改變,那麼搜索改變的永遠是套路,只是換了一個馬甲。

第一:何為人群標籤精準度?如何優化標籤,打上精準的標籤。

提到標籤,版本很多。咋看上去說的都是有道理,那麼淘寶既然是一種商業體態,那麼他追尋的一定是商業本質和經濟規律;那麼我們考慮問題首先就要從生意人思維去考慮這件事情。就比如市面上流傳一說:標籤固有化,標籤是有競品給買家打上商品標籤的,標籤是競品給打上的,不能說這句話是錯的,最起碼這句話說的不夠嚴謹。為什麼那麼說哪,針對商品標籤我感覺我們研究的重點是商品本身特點和賣點加上消費者終端使用的體會和反饋,而不是去特意研究購買者的標籤,購買者的標籤是不精準的,是虛繆的,標籤流動行太大,唯一固定的是性別和年齡相對固定,如果真的要給一個商品打上標籤的話應該從三部分進行打標匹配,第一:用戶標籤,也就是我們的產品終端用戶使用者的顯性標籤和商品本身的顯性標籤和購物者購物行為標籤組成。最後一句話總結:也就是我們的產品是大概是什麼性別和什麼年齡的人,通過什麼樣的購物行為軌跡會大概率的購買,這就是精準標籤精準度。這是一個匹配的問題,而不是一個標籤從A購買者到 B購買者的標籤過度,如果真要是標籤可以平衡過度的,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標籤都是固定的貼在那,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固定的吶?所以反推一下,商品精準標籤人群和人自帶隱性標籤沒多大關係,如果說真的有關係就是性別和年齡還有購物的行為習慣顯性標籤有關係的,購買者是沒有標籤的,有標籤的是需求者,有了需求就會有購物尋找行為就有了標籤,這時候就有了需求人群標籤。

系統所謂的精準人群也就是一個用戶ID,30天內的行為軌跡,比如 點擊 收藏 加購 成交 流量 和觸達的類目及關聯的葉子類目,成交的類目就是弱需求人群標籤,沒有成交的就是強需求標籤,已購買關聯類目產品就變成了推薦式搜索的重點推薦對象,這就是淘寶改版後最大的一個變化點和現象---場景推薦式搜索。場景化搜索已經走進了我們的搜索。這些都是千人千面和智能精準化搜索的一部分,也只有這樣通過商業的邏輯才能更好的利用流量提高流量價值,本來淘寶就是商業的一種表現形式,淘寶沒有改變商業,只是換了一種交易形式,所以我們要提高轉化率,提高流量價值,思維一定是商業思維,而不是流量思維。再去想想,18年賣家大會搜索老大一直再強調的 特色商家 和特色搜索。何為特色?

現在的商業模式垂直化的發展和提高服務逼格才是真正提高轉化率的利劍。

千人千面是自己做出來的,不是競品給你的。競品給你了一個相似客戶群體你要給自己單品打上標籤是你設計的產品標籤成交了,才是你的商品標籤。有些同學會問是不是我們風格屬性什麼的都一樣成功的概率高吶,其實理論上是會高因為是同一類人,但是同一類人不一定都有同樣的需求,所以深化競品人群做到需求區分,找到新的轉化點,風格屬性不一樣一樣有很大的機會。---我想說的是別人做過的還有什麼意思,只有別人沒有做過的才有更大的空間。無非我先找到適合的人群群體,哪怕標籤不是我想要的,研究透人群需求比研究人群標籤更有意義。

第二:搜索變了怎麼刷都沒有了流量,來了流量效果都很差不知道怎麼辦?

說到這我還是想從搜索的本質出發,搜索的本質是快速的精準的找到消費者想要的產品,現在應該是快速的讓精準需求人群的消費者找到精準的想要的產品。本質沒有變,只是現在從商品流量時代到人群需求轉變了,以前以產品為導向,現在以人群為導向,側重點不同而已。

也就是說以前你搜索關鍵詞 就給你匹配度最大買的最好的產品推薦給你,現在是先根據你這個人的自身數據也就是我說的你最近的需求情況,瀏覽行為軌跡情況根據你以往的行為軌跡和需求強度給你匹配最適合你精準度的商品給你。

搜索幹得還是搜索的事,只是更加精準和智能化,其實搜索變精準是好事,為什麼那麼說哪,搜索精準帶來的是環境競爭精準,競爭環境精準了是不是相對來說弱化了競爭環境,成功機會是不是更大了。談搜索就要盯著搜索的本質,我一直再強調搜索的本質是來100個搜索 要做到100個成交,這才叫搜索精準,不是說成交3個 3%就很高了沾沾自喜。消費者這部分數據是系統給的,你也可以偽造。很多同學擔心是不是把人群標籤刷亂了,擔心的也是這個點,現在的搜索是人和產品的匹配,以前是競爭環境下的一個排序。所以現在的搜索相對難做了。有相當一部分人研究消費者行為和人群標籤,我個人觀點:研究人群標籤是錯的,本來人性就複雜加上需求更復雜標籤流動行和精準性是無法保證的你就是做到了100%數據化的匹配那麼你能保證這部分的真實需求想法?所以研究人群標籤的方向我自認為是錯誤的,我們最該研究的是產品本身,產品屬性人群詞,產品的賣點和特點以及終端使用這的體驗和產品性價比才是我們最改優化和改善的,具體怎麼做?應該首先讓系統知道你是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使用,使用場景是怎麼樣的,還能關聯那些葉子類目,做到系統後臺的精準信息匹配,再去匹配人群。人群標籤這個東西其實淘寶找給我們準備好了,新品期:直通車,老品期:鑽展,這些人群標籤數據包淘寶已經做的很細了。

如果你是一個有點想法的運營者,你應該通過對產品的瞭解,死盯生意參謀熱搜詞的詞系和詞路演變,根據消費者的搜索習慣預判新的高流量和高轉化詞。隨著消費者升級95和00後物聯網一代的強消費者成為主流市場,搜索行為習慣和購物行為軌跡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最新新詞變化和詞路演化是非標品要注意的,我再說一次,研究搜索永遠離不開關鍵詞,如果離開了關鍵詞就不叫搜索了,反過來說最近玩搜索的朋友,有沒有想過再用老思維找核心詞流量詞已經不行了,先不說找到的是不是假詞,比如有流量無成交,最可怕的是以前組合形式的核心詞成交詞也變成了背後沒有人群的假流量詞了,這種詞現在很多,因為搜索走向了以人為導向的搜索智能時代,產品和人群做到了精準匹配展現。沒有人群何來流量,沒有人群何來轉化,這個時候是過渡期這種有流量無成交的核心詞大詞會矇蔽很多人的雙眼的這也是突然為什麼搜索那麼難做。只是關鍵詞佈局的方式變了一下,很多人又懵逼了。過觀察熱門搜索詞的變化是你做好現在搜索的第一步。

第三:人氣之劍和坑產之斧是怎麼做到平衡的。

萬物發展都是有規律的,有矛必有盾。唯有平衡才能長久。做淘寶也不例外。很多人天天想著爆款爆款的,如果流量和坑產還有收益達不到平衡點,其實是有毒的。坑產思維爆款大多數是帶毒的。

氣為宗,有氣才有萬物,做淘寶也是一樣,有了人氣才有後面的一切,何為人氣也,第一:點擊率 點擊率是起跑線;很多同學其實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後面還追著問為什麼我的流量不起來,為什麼我沒有首頁流量,為什麼我坑產做的很大了啊流量就是不爆吶,點擊率是最容易忽視的核心人氣指標,所以沒事多放放核心詞的點擊量是很有必要的,第二:加購收藏率,加購收藏是一個產品的生命線一般我是不建議去做加購收藏的,除非有精準人群標籤的同學拉拉人氣什麼的,第三:支付買家人數,一個讓很多商家無視且核心的一個人氣指標,很多同學說,支付買家人數不是坑產指標嗎,不是轉化指標嗎;但是別忘記了線下生意是人付款的人越多人氣越旺,淘寶也不例外,這個指標結合坑單價會修復你很多受傷的指標。(看你的悟性了)第四:流量深度和廣度,比如停留時間和流量頁面數;這幾個指標是比較重要的核心人氣指標,這些指標前期控制著系統給不給你流量,如果做的優秀系統就會給你更多展現。何為坑產:第一支付金額,(詞系支付金額,單品付款金額,核心關鍵詞支付金額)第二 :支付轉化率 第三:客單價 第四:UV價值,通過人氣爆棚流量暴增,再通過坑產以及其他反饋指標制約流量,達到某種平衡,完成流量價值的最大化。說白了:人氣和坑產都是可以爆流量的,人氣積累到一定體量,就是不用大坑產配合也能維護住流量,這種流量平穩,一般都是基於產品力。相對於玩坑產的同學,特別是玩日環比遞增倍數的同學,如果離開了人群優化,來再多流量也沒什麼用的,除非你一直用倍數遞增下去,用流量做概率、最後就是一條毒蛇,隨時咬一口就斃命。做淘寶也是做生意,做生意永遠都是賺錢是第一位的。

不管各位是玩,人群標籤人氣驅動,還是高額倍數坑產玩法,其實目的都是一樣的---賺錢,那麼至於怎麼賺到錢,就要看怎麼節省成本和運營過程中的取捨以及運營節奏及核心節點的處理,運營思路和減法思維這個時候就尤為重要。

其實最好的玩法就是人氣和坑產的結合,那麼你要對搜索爆發的模型和趨勢要胸有成竹。搜索最厲害的不是怎麼刷,怎麼優化人群,怎麼關鍵詞佈局,怎麼找詞系和詞路這些都是最基礎的技能,最核心的就是“勢”,特別是一些影響搜索爆發的指標因素和規律。把握大勢,順勢而為。尊重產品,借力觸爆!----這才是核心。

我一直在這,靜靜的等待你發現我價值的那一刻。

這是一個電商學習的平臺

相信你會深深地愛上這裡

免費提供店鋪運營指導,

免費提供直通車技術支持

免費提供店鋪診斷,強勢標籤安全補單,需要私信我

有問題,評論,關注我,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