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的邻域内,有一些新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需要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前人没提出过的方法,这对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而言属于较高层次。如果解决的是老问题,但思路独特,方法富有新意,那么这种创造性思维也有一定的高度。在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创新思维属于“再发现”式的,即通过学生自己独特的数学体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数学教学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应当是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应注重的问题。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培养和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应当注意一下几方面。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在培养创造性因素方面,教育工作者要设法引起学生的数学兴趣,并且积极提出问题来参与数学的教学活动。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发散性强地典型数学知识或问题,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现实问题情境,以短,中,长期现实生活项目,促进智力探索,增加学生数学体验,心理尝试,形成创造气氛,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采取适当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地教学方法,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主动地去探索数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专研数学问题的热情和毅力。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爱护,支持和鼓励学生中一切含有创造因素的思想和活动,开展不同层次的数学项目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储备方面,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主动地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这里强调的是对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理解,而不是机械地运用。同时要使已有地数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化,条理化。中小学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是与生活(

PBL)和其他学科密切相联的(跨学科),因此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吸收各方面的知识营养,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深度。

第三,在数学思维方式上面,由于逻辑思维是数学知识和理论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应当格外注重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作为创造性思维,它很难归为某一种单一的形式,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并注意各种思维方式的辩证运用。通过具体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独立探索和钻研,领会数学思维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提高数学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达到对知识和问题的举一反三,概括迁移,融会贯通的地步。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数学学习的经验和体会,强调数学学习的体验高于对数学知识,理论的记忆。实际上,无论是中小学数学,还是大学的数学,其数学知识和理论都可查阅获得,但是自己对数学理解,个人的数学体验,尤其是那种有创意思维的体验是无法通过查阅获得的。

第四,在具体创新思维的方面,由于创造性思维方法已经有很多成熟的广泛运用的方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由意识地学习或运用它们,使之与数学某些具体的问题相结合。如创造发明技法中的“头脑风暴”发法,即对一个问题长时间关注,调动一切联想,猜想,图式,假设等来解决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围绕一个具体问题展示的“头脑风暴”方法可以提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或新观念。这种方法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时,对学习者还是很有帮组的。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有人认为,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从新数学的角度解释乘法的含义,不同特性的元素,在乘法的“撮合”下,创造性的产生了新的元素,如路程=速度×时间,面积=长×宽等等,这也是一种创新,更具体的演绎可以参考“成绩暂时差点没关系”)。从这种意义上来看,知识量与发散思维都不可缺乏。因此,我们在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也不应忽略常规基础教学的意义。创造性思维,直觉或灵感,既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直觉的本质,在于人们头脑中存储丰富的信息,经验,知识,案例,程序等。所以,在进行直觉或灵感思维培养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增加头脑中信息量的常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