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1、阜城县经济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前后在在全国经济差距不大的前提下,阜城县在遭遇了强烈的自然洪涝灾害时间之久后进入了恢复发展期。根据百科等相关资料,阜城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总面积697平方公里。 阜城县县城位于阜城镇,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32.4万。阜城县地处华北冲击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共有耕地面积68.8万亩,是河北省粮食棉花主要产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瓜果种植12万亩,果木10万亩。工业上,已形成了铸造机加工、服装纺织、 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主导行业。

境内公路干线、支线四通八达,贯穿南北的京福公路(S281)与武码公路(省级公路)在县城十字相交,南通石德铁路、衡德公路,北接沧石公路,可直达北京市、石家庄市和黄骅港。武码路东西沟通京九铁路和京沪铁路。全县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级油路已达228公里。1996年5月,国务院批准撤销衡水地区,改设地级衡水市,阜城县属之。1999年时任国家副总理温家宝考察阜城县漫河乡就农业农业种植结构调研。十七大后各项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2、十八大后主动融入对接京津冀。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阜城县的2020预期目标可以用提质(招商引资对接北京产业转移),扶贫,城建,治污这几个着重点来描述。重中之重是提质:用官方的话语体系说就是“项目立区”,积极承接京津优质项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盛鼎保温材料公司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进行技术合作,投资2亿元,建成国内唯一的农用岩棉研发中心,成为农用岩棉国标制定者,一举跃升为行业领军企业。与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工业区实现深入对接,与北京青云店镇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五大主战场”,采取一切措施,动员一切力量,不遗余力地抓好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据了解,为更好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阜城县以“一园四基地”为定位,积极承接更多的产业项目转移。即:“一园”,打造衡水东部绿色生态新型工业产业聚集园区,“四基地”,打造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基地、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农副产品加工配送基地、冀中南商贸物流基地。

另外一个就是城建,结合园区建设,在阜城县城规划,阜城开发区一园三区(既阜城西区,运河新区二区)阜南新区等,S281已经升级为省级一级公路双向八车道南北纵贯阜城县域西部,穿过县城。园区建设几乎是项目招商的主要载体。

相对独特的优势禀赋

阜城县禀赋千年古县,文化气息浓厚,科技馆,民俗博物馆等一些项目落成,剪纸,红色文化旅游,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是本县相对独特之处,长期来发展自主独立形成的彩钢工业占据黄河北90%的市场。民间兴起的果蔬产业,灯具市场一方面在对接京津冀中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不断强大自我积累。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3、阜城县发展战略定位的基本总结

由于项目建设是阜城县的重中之重,这意味着阜城县仍在工业化的中前期,还没有完成工业化。按产业人口比例来说农业仍然是主要产业。在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在新时期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在京津冀融合的今天,阜城县必然在工业化雏形基本形成的基础上,继续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城镇化的道路上,不断补足不足,抓住机遇发挥自我优势奋勇追赶。随着重型工业化的标志性项目石衡沧港高铁的建成,高速公路的穿过,阜城必将以新的姿态走在前进的路上。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