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條什麼樣的路

1、阜城縣經濟發展基礎

改革開放前後在在全國經濟差距不大的前提下,阜城縣在遭遇了強烈的自然洪澇災害時間之久後進入了恢復發展期。根據百科等相關資料,阜城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總面積697平方公里。 阜城縣縣城位於阜城鎮,面積5.6平方公里。總人口32.4萬。阜城縣地處華北衝擊平原,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共有耕地面積68.8萬畝,是河北省糧食棉花主要產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瓜果種植12萬畝,果木10萬畝。工業上,已形成了鑄造機加工、服裝紡織、 農副產品加工三大主導行業。

境內公路幹線、支線四通八達,貫穿南北的京福公路(S281)與武碼公路(省級公路)在縣城十字相交,南通石德鐵路、衡德公路,北接滄石公路,可直達北京市、石家莊市和黃驊港。武碼路東西溝通京九鐵路和京滬鐵路。全縣已實現鄉鄉通油路,村級油路已達228公里。1996年5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衡水地區,改設地級衡水市,阜城縣屬之。1999年時任國家副總理溫家寶考察阜城縣漫河鄉就農業農業種植結構調研。十七大後各項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條什麼樣的路

2、十八大後主動融入對接京津冀。

在十三五規劃期間,阜城縣的2020預期目標可以用提質(招商引資對接北京產業轉移),扶貧,城建,治汙這幾個著重點來描述。重中之重是提質:用官方的話語體系說就是“項目立區”,積極承接京津優質項目,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盛鼎保溫材料公司與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進行技術合作,投資2億元,建成國內唯一的農用岩棉研發中心,成為農用岩棉國標制定者,一舉躍升為行業領軍企業。與北京市大興區長子營工業區實現深入對接,與北京青雲店鎮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五大主戰場”,採取一切措施,動員一切力量,不遺餘力地抓好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據瞭解,為更好地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阜城縣以“一園四基地”為定位,積極承接更多的產業項目轉移。即:“一園”,打造衡水東部綠色生態新型工業產業聚集園區,“四基地”,打造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基地、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農副產品加工配送基地、冀中南商貿物流基地。

另外一個就是城建,結合園區建設,在阜城縣城規劃,阜城開發區一園三區(既阜城西區,運河新區二區)阜南新區等,S281已經升級為省級一級公路雙向八車道南北縱貫阜城縣域西部,穿過縣城。園區建設幾乎是項目招商的主要載體。

相對獨特的優勢稟賦

阜城縣稟賦千年古縣,文化氣息濃厚,科技館,民俗博物館等一些項目落成,剪紙,紅色文化旅遊,運河旅遊資源開發是本縣相對獨特之處,長期來發展自主獨立形成的彩鋼工業佔據黃河北90%的市場。民間興起的果蔬產業,燈具市場一方面在對接京津冀中不斷創新,另一方面不斷強大自我積累。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條什麼樣的路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條什麼樣的路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條什麼樣的路

3、阜城縣發展戰略定位的基本總結

由於項目建設是阜城縣的重中之重,這意味著阜城縣仍在工業化的中前期,還沒有完成工業化。按產業人口比例來說農業仍然是主要產業。在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在新時期鄉村振興的新時代,在京津冀融合的今天,阜城縣必然在工業化雛形基本形成的基礎上,繼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城鎮化的道路上,不斷補足不足,抓住機遇發揮自我優勢奮勇追趕。隨著重型工業化的標誌性項目石衡滄港高鐵的建成,高速公路的穿過,阜城必將以新的姿態走在前進的路上。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條什麼樣的路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條什麼樣的路

融入京津冀阜城在走一條什麼樣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