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隆新高鐵取消到碧桂園懸了:南海方向,開始風高浪急

從隆新高鐵取消到碧桂園懸了:南海方向,開始風高浪急

從隆新高鐵取消到碧桂園懸了:南海方向,開始風高浪急

胡文

在半島局勢急劇緩和的同時,在南海方向,開始風高浪急。

5月28日,環球時報報道,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表示,政府將取消擬議中的隆新(吉隆坡——新加坡)高鐵計劃,並將與新加坡討論此事。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馬哈蒂爾說,“我們必須放棄一些不必要的計劃,例如(隆新)高鐵計劃。這個計劃耗資1110億林吉特(約合1784.5億元人民幣)將讓我們一無所獲。”馬哈蒂爾強調,這是最終的決定。

除了隆新高鐵,馬來西亞東岸鐵路計劃已確定由中國交通建設等企業承建,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資金。不過,據路透社報道,馬哈蒂爾26日表示,馬來西亞政府正在與中國合作方就造價550億林吉特的東岸鐵路計劃展開談判。《星洲日報》28日稱,馬哈蒂爾此前表示,馬來西亞將重新檢討東岸鐵路計劃的合約條款。

這條全長688公里,投資約合人民幣883億元的東岸鐵路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在建項目。輿論已經注意到,更關鍵的是,項目已經開工建設。談判還怎麼談?肯定不會增加中方的權益,而是恰恰相反。

除了這兩大項目外,還有碧桂園的森林公園項目。“上觀”稱,這筆楊國強投資最大、砸廣告費最多的項目,正面臨重大變數。買了碧桂園的人,估計心中也相當忐忑。馬哈蒂爾對這個項目曾大加撻伐,認為這成了一塊“外國飛地”。

同一天,《澳大利亞人報》援引澳自由黨籍參議員、前軍方高官吉姆·莫蘭對南海局勢的評論說,(西方)爭奪控制南海的鬥爭已經輸了,除全面戰爭,沒有什麼能夠把中國軍隊從被他們加強軍事部署的島嶼逐出。

《澳大利亞人報》稱,莫蘭批評西方沒能迅速果斷地採取行動反對中國“侵佔”太平洋,從而永久性地令權力平衡變得有利於北京。“過去幾十年的戰略教訓應該是,當任何西方國家要使用軍事力量時,就應當果斷地儘早使用”,他聲稱,“除非打一場全面戰爭,否則中國人不會被逐出南海”。

此前一天的5月27日,路透社報道,美國海軍“希金斯”號導彈驅逐艦和“安提坦”號導彈巡洋艦駛入西沙群島中的趙述島、東島、中建島和永興島12海里內進行了演習行動。

對此,“俠客島”指出,但與之前不同,美軍的此次行動明顯有升級,遠非“航行自由行動”這麼簡單。美軍兩艘軍艦明確進入了中建島和永興島的12海里內,並進行了機動演習。這意味著,美軍實際上並不認為這些島礁擁有12海里領海。另外,考慮到中建島和永興島在西沙群島中的地理位置,美軍軍艦實際上,幾乎一次性挑戰了中國在西沙群島的所有主要島礁的領海權利。

值得一提的是,美軍並未將所有進入中方島礁12海里內的行動稱之為“航行自由行動”。實際上近1年來,大部分進入中方島礁12海里內的行動,都沒有被美軍稱之為“航行自由行動”。無疑,這是赤裸裸的武裝挑釁。

從隆新高鐵取消到碧桂園懸了:南海方向,開始風高浪急

值得警惕的是,在做出如此高強、高頻率挑釁行動背景下,美國國內關注和研究南海的主流專家和官員幾乎都認為,“現在做得遠遠不夠,美國必須加大博弈籌碼,奉行更積極的介入政策,否則將坐等中國控制整個南海”。這樣的異口同聲,即便是在臺灣問題上也不曾有過(對於美國在臺海的冒險政策,美國國內還一直有不同的聲音)。

鑑於美國國內關於在南海搞摩擦的呼聲很高,包括新任太總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都認為,“和平競賽玩不過中國”,需要搞點更刺激性的。在未遇強大阻力之前,美軍會繼續在南海探索戰爭與和平之間的“灰色地帶”。

因此,“俠客島”大膽推測,未來中美南海摩擦與對抗的主要觸發點,很可能將不再是美軍的“航行自由行動”,而是更直接、粗暴的對抗。

顯然,澳議員的言論與美軍行動是直接呼應的。但可以預計,美軍在南海的軍事冒險將不斷升級,而中方的應對也將不斷強化。對此,中美貿易博弈已經是一個較好的範例,或許N個回合下來,雙方在南海的博弈能夠找到平衡點。當然,後者的複雜性更大,對抗性更高,相關應對必須更有智慧和手段。

倒是馬來西亞的變臉,讓人始料不及。已經簽字和開工的項目都要重新談判,這可真是新鮮。對於中國企業走出去來說,這又是一個生動案例。同樣,碧桂園的項目更是牽動國人心。但也不用過分焦慮,說白了,高鐵總是要修的,只不過是時間早晚、誰來修以及價格問題。對此,我們應當有足夠的定力和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