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付出多獲得少的人,你需要知道努力的三個真相

工作中付出多獲得少的人,你需要知道努力的三個真相

朋友工作努力,任勞任怨,替公司做了很多事,別人不幹的她幹,別人不會的她頂上,簡直是“萬能替補王”。結果年底升遷名單裡,不但沒有她,反倒是資歷比她輕的同事升職成了她的上司。對此,她心裡憤憤不平,對公司很是失望。

面對這樣的事,抱怨不公是沒用的,對我們人生有意義的部分,在於認真反思事件背後的原因,不再重蹈覆轍。

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同感:上學的時候,學習最好的往往不是一天到晚苦讀的人,而是那些把生活安排得鬆弛有度、豐富多彩的人。他們往往智商和情商都高,懂得努力並非流於表面。他們會花很多時間去思考核心問題、尋找方法、找高手交流。

工作中付出多獲得少的人,你需要知道努力的三個真相

真相一:凡事都遵循二八法則,把努力用在20%的重點上

為什麼努力不一定有收穫?拋開運氣的成分,努力也是需要策略的。

很多人在戰術上很勤奮,在戰略上卻表現得異常懶惰。因為相比於直接去做一件事,思考“如何做效率更高,效果更好”需要耗費的精力更多,還不一定有結論。為了逃避思考,他們寧願直接去做,還能安慰自己“我已經在努力了”。如果你還習慣性地這麼做,是時候改變思維方式了。

我們都知道“二八法則”,20%的人佔有80%的財富,20%的投入帶來80%的收益。其實進一步想,這20%裡依然遵循二八法則,有20%的20%。也就是說,找到20%的20%,收穫80%的80%,效率自然高出許多倍。

所以,對個人而言,做事情一定要抓重點。持續地抓住重點,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關鍵。別傻乎乎地用盡全身力氣,卻根本沒有觸及重點,結果不理想是必然。

工作中付出多獲得少的人,你需要知道努力的三個真相

真相二:站位比努力更重要,確保進入頭部和高價值區

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是處於一個系統中,不論是公司、團隊,還是平臺。即便你努力讓做的每一件事都取得不錯的成效,你也未必能脫穎而出,獲得理想的收益。因為在一個系統裡,也分頭部和尾部、高價值區和低價值區。

選擇大於努力,你的站位比努力更重要。收益不僅和能力相關,更與站位相關。畢業幾年之後,我們會發現同學間的差距會越變越大。我有兩個同學,能力都差不多,一個在傳統行業做運營,一個在互聯網公司做運營,僅僅是由於後者站在一個頭部行業,後者的收益就比前者高出很多。但我們往往看不懂,只好感嘆別人“命好”,或者懷疑人家“有關係”。

回到文章開頭我朋友的事情,同樣辛苦幹一年,為什麼升為總監的不是她?因為她沒有進入公司的頭部和高價值區。

在行動上努力之前,先在戰略上努力。對內要持續地抓住重點,去做那些更少但更為關鍵的事。對外要努力進入你所在的頭部區域,專注於做那些高價值、高優勢的事。

工作中付出多獲得少的人,你需要知道努力的三個真相

真相三:最重要的是方向,找準定位,持續專注

然而,比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還有方向。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每個人都需要給自己的未來一個大方向,並持續專注於它。

方向在哪兒,取決於怎麼定義你自己。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優勢、熱情和興趣是什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如何成為TA? 這就是你努力的方向。

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就會四處攀緣。今天學這個,明天搞那個。看起來很努力很上進,卻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毫無成效。

把一件事做到你能做到的極致,想不脫穎而出都難。而所謂極致,大都源於專注和持續有效的努力。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是想要的太多,且反覆無常。

《窮查理寶典》中查理芒格說:“要反覆無常,不要虔誠地做你正在做的事。只要養成這個習慣,你就能夠綽綽有餘地抵消你們所有優點共同產生的效應,不管那種效應有多麼巨大。”

工作中付出多獲得少的人,你需要知道努力的三個真相

總之,在努力這件事上,要想卓有成效,首先你得明確你的方向並專注於此,不要反覆無常。其次,要從內外部採取正確的策略和方法,不盲目、不蠻幹。最後,才是持續有效地努力,甚至拼盡全力。

但是,努力和結果之間並非線性關係,一切都得靠積累,很多事情短期內看不到成效,甚至還需要一點點運氣才行。

所以如果你已經在正確地努力了,請不要太看重短期效益。只管認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務,每天往前挪一點。到最後,你將會得到你應得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