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電易:中美貿易戰,國產半導體實現超越的推力?

芯電易:中美貿易戰,國產半導體實現超越的推力?

從此次加徵的關稅清單可以看出,多為高新技術產業,美國藉此或許是想限制中國技術的發展,而且半導體行業正處於產業升級的關口,將成為美國重點打擊對象。從整體上看,芯電易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產生積極影響。

暫時對半導體產業影響有限

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統計年鑑,2016年中國大陸在電子器件這類產品上對美國進、出口貿易額分別為99億美元和57億美元,其中電子器件出口到美國的金額佔當年電子器件中國大陸總出口額的4.7%,是大陸第五大出口目的地,因此從半導體領域進出口貿易整體上看,美國的徵稅舉措對大陸半導體產業造成的影響有限。

芯電易:中美貿易戰,國產半導體實現超越的推力?

從產業結構看,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目前還是進口為導向。據中國半導體協會統計,中國集成電路有記載以來一直以進口為導向,且貿易逆差呈擴大趨勢。

芯電易:中美貿易戰,國產半導體實現超越的推力?

需求上,2017年國內集成電路市場規模估計為13829.2億元,規模增速保持常年在兩位數以上。供給上看國內半導體領域自給率嚴重不足,尤其在高端裝備、材料、存儲等領域國內替代率極低。根據SEMI數據,預計2017年中國芯片自給率僅為27%,中國IC產業對外依存度依然強烈。供需差延續,產業進口導向狀況將保持。

而對於中國政府當下實施的反制措施,主要是對農產品和一些化工品的進口加稅舉措。那麼我們認為對於持續以進口為導向的國內半導體產業,影響較小。

芯電易:中美貿易戰,國產半導體實現超越的推力?

倘若未來形勢嚴峻,中國怎樣反擊

如果貿易戰的加劇,勢必雙方都將採取進一步的制裁與反制措施。一方面中國會加強徵稅額度、加大徵稅範圍。從農業品領域到技術產品領域。在半導體領域,對於國內具有替代能力的產品如NOR、中低端芯片等,或會取消減稅或額外加稅,從而加強國內產品在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除了稅收反制以外,中國可以採取多種手段,發揮市場優勢。比如合理拒絕一些美資企業的併購案,尤其是一些併購後可能達成壟斷新格局的。再者,會加大對壟斷企業的調查處罰力度,如對高通、Intel等美資企業。若藉機要求合併方給出相當的補償和優惠措施,將在一定程度上,利於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

產業未來的發展和對策

芯電易認為中美貿易戰從長期政策角度來看,一方面驗證了半導體國產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反過來會加速國產化進程。

芯電易:中美貿易戰,國產半導體實現超越的推力?

芯片是信息科技的基石核心,而在諸多領域國產化率偏低,長期依賴進口,一旦貿易戰發生,很容易陷入受制於人的不利境地。因此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勢必要加強在裝備、存儲方面的研發投入,而相應的,政府需要在政策和資本進一步傾斜。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紛紛出臺政策規劃,給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好的環境。而十九大更是將發展半導體產業列在實體經濟第一的位置。

政府想要發展好半導體產業的決心是有目共睹的,政策上,支持紫光併購展訊及銳迪科,擴大IC設計公司的規模,支持長電科技併購星科金朋提升技術實力,帶動長電科技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三大,支持通富微電併購AMD封裝廠擴大戰線。資本上,大基金一期募資達1387億,撬動地方投資4651.7億元。而二期募集額預計1500至2000億元,預計撬動社會資本超5000億。大量的資金湧入,為整個產業的運轉發展進行輸血。

芯電易:中美貿易戰,國產半導體實現超越的推力?

面對眼下的關鍵時期,只有更加註重自我研發產業積累,加大政策和資本的支持,練好內功才能處於競爭的有利地位。一方面對於可以實現部分國產替代產品可能可以採取反制措施,另一方面國產替代尚有難度產品應加速研發,實現反超。

有壓力才有動力,應該把美國對中國鉅額順差的發難,化作變革傳統增長模式、實現高質量發展、自我超越的契機。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中國要努力確保自身繼續健康發展,等待日後成長壯大起來,看看誰敢再輕易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