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的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付遵毅

简单的说,噶尔丹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游牧民族首领,带领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在西域建立了统治区域很大的准噶尔汗国(包含今天的新疆和中亚国家很大部分区域)。但准噶尔汗国政治结构不稳定内部矛盾深重,噶尔丹带兵向蒙古高原扩张时,后方西域的准噶尔汗国被人篡夺,噶尔丹带领的残部在清帝国和准噶尔汗国两大强国夹击下最终失败。康熙的三次亲征,就是清帝国和准噶尔汗国共同消灭噶尔丹残部过程中,清帝国方面的军事行动。

(噶尔丹)

噶尔丹生于1644年,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的一位王子,不到10岁的时候,被认定为西藏尹咱呼图克图的第八世化身,成为一位仁波切,到西藏班禅和达赖处学佛法。1670年,噶尔丹26岁的时候,还俗回归准噶尔部,在准格尔部的权力斗争中取胜,成为新的首领。其后噶尔丹带领准噶尔部不断扩张,到1688年左右,噶尔丹带领准噶尔部建立了雄踞西域的准噶尔汗国,统治了今天的新疆和中亚地区很大部分区域,一个新的游牧帝国形成。

1688年,噶尔丹率军三万进军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大致包含今天的蒙古国),噶尔丹的进军取得了很大胜利,横扫喀尔喀蒙古。但这时候,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占据了西域地区,成为准噶尔汗国新的统治者。噶尔丹失去了后方大本营,准噶尔汗国也成为噶尔丹的敌人,噶尔丹成为一只流落在外的孤军。策妄阿拉布坦也联系清政权,商议准噶尔汗国和清帝国共同对付噶尔丹。

(策妄阿拉布坦)

处境困难的噶尔丹此时只占据漠北蒙古西部的一小块科布多地区(主要在今蒙古国西部)。1689年,噶尔丹率兵2万再次出征喀尔喀蒙古。1690年6月,噶尔丹追击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深入到漠南蒙古,并在乌尔会河之战中大败2万多清军,之后直抵距离北京只有700里的乌兰布通。

1690年七月,清军出兵十万分路讨伐噶尔丹,康熙皇帝也御驾亲征。这是康熙第一次亲征。双方最后在乌兰布通大战。康熙在途中患病,坐镇后方,未抵达战场。此战噶尔丹兵力两万,清军六至七万人,且后续兵力还有很多。乌兰布通之战在战场上双方未分出真正的胜负,从现在的研究看,清军战场损失更大,国舅佟国纲中枪身亡。但噶尔丹在兵力远小于清军且各路清军不断赶来情况下,未能彻底大胜清军的噶尔丹只能选择退兵。退回漠北途中,噶尔丹军发生严重的瘟疫,损失惨重,2万人只剩数千人。噶尔丹自此失去再次进军漠南的能力。

1696年和1697年,康熙又连续两次亲征,彻底消灭了噶尔丹势力,噶尔丹也在康熙第三次亲征时病死。

需要说明的是,康熙三次亲征,但其本人都没赶上大战,第一次亲征患病坐镇后方,第二次则其所在部队未捕捉到噶尔丹军,第三次则未经大战。

噶尔丹本人算得上游牧民族的一代雄主,是准噶尔汗国的创建者。但其对阵康熙时,其实已经是失去根据地的一只孤军,只要清军这边没有特别大的失误,让噶尔丹少量兵力在决战中奇迹般的彻底摧毁清军一只十万人级别的精锐重兵集团,噶尔丹的最终失败悬念并不大。

噶尔丹的实力虽不足,但以其曾经创建准噶尔汗国的雄才大略,只要其还未死,都存在着重新崛起的可能性,康熙坚定的远征彻底消灭噶尔丹,也是去除了一个隐患。

最后说下噶尔丹为何在与清军作战中表现中极高战斗力。和一般的游牧民族骑兵为主不同,准噶尔汗国积极学习西方新的先进军事技术,有规模不小的火枪和火炮。乌兰布通之战中,噶尔丹军的火枪兵用排枪给清军骑兵造成很大损失。可以说,在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和组织方面,噶尔丹军比清军做的更好。噶尔丹军的火枪运用水准,康乾时代的清军从来没有达到过。

但火器时代的来临,标志着战争对抗最后取决于人力和物力的比拼,游牧民族传统的军事优势已经消失。即使准噶尔在火器使用上有着高于清军的水准,但最终在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两大势力的夹缝中,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游牧民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仁勇校尉

噶尔丹是清朝康熙时期蒙古准格尔部的首领,蒙古准格尔部在他手上吞并了漠北和漠西的很多部族,极盛时期的准格尔汗国几乎成为跟大清朝平起平坐的国家。曾经攻入甘肃、宁夏和内蒙地区,一度威胁到大清朝北京城的安危,成为康熙的心腹之患。

噶尔丹此人有好多称号,佛祖弟子的

活佛转世灵异者、博硕克图汗(持教掌管国家的王)、成吉思汗后裔(不知道是真是假)。此人儿童时期成为西藏黄教认定的转世灵童,成为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的座下弟子。在掌管准格尔部之前,噶尔丹就已经获得了西藏的全力支持;又由于对沙皇俄国的友好态度,也获得了沙俄的支持。

1670年,噶尔丹的哥哥僧格在准格尔部的权力斗争中被杀,得到沙俄西藏支持的噶尔丹一举抢到准格尔部的统治权。这个时候大清朝和康熙正在为平定三藩的战争焦头烂额。噶尔丹带领准格尔部趁势崛起,四处出击,逐渐控制了蒙古瓦剌各部联盟,并且以蒙古瓦剌联盟为核心建立了准格尔汗国。

准格尔汗国在噶尔丹时期达到巅峰,

领土包括新疆、外蒙古大部、西藏大部和哈萨克汗国大部,面积超过400多万平方公里。关键是准格尔汗国跟沙俄眉来眼去,相互承认对方国家,然后又相互勾结共同对付大清朝。当时康熙跟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大幅度让步,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当时西北部大多领土在噶尔丹控制下,沙俄根本不承认大清朝对于那些领土的主权。

噶尔丹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大清的安危,万一哪天噶尔丹从蒙古草原南下破长城而入,大清朝的北京城就置于准格尔骑兵的马蹄下了

。等到康熙平定三藩叛乱之后,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噶尔丹。但是葛尔丹也不是软柿子,康熙亲征三次愣是没能把噶尔丹灭掉。虽然打击了噶尔丹的嚣张气焰,但准格尔汗国实力犹在。双方战争演变成了长期的持久战,互有胜负,总体上大清朝略胜一筹。

寿命长的好处就是,我打不死你,我可以熬死你。某天,康熙视察黄河的时候,收到噶尔丹病死的消息,激动的浑身哆嗦。康熙仰天长啸跪倒在黄河岸边:终于熬死你个王.八.蛋了。但是准格尔汗国还在,噶尔丹还有继承者,怎么搞?康熙和他的儿孙们充分发扬了,打不死也要熬死敌人的风格。终于在

乾隆的时候准格尔汗国内讧,乾隆抓住了机会,左手招抚、右手征讨,一举灭亡了困扰大清朝80多年的毒瘤。


小易知天下

农耕政权和游牧部落的斗争,在古代一直存在。只要游牧民族不团结,对于农耕政权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游牧民族出现一位能统一各部落势力的领袖。那么,对于农耕政权,将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蒙古族自从元朝以后,就四分五裂了。直到格尔丹的出现,蒙古卫拉特部落重新统一。噶尔丹作为准噶尔部(卫拉特蒙古的一支)的首领1,于1676年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建立了准噶尔汗国。格尔丹把松散的卫拉特联盟,变成了“国家”。

并且,五世达赖喇嘛还赠予噶尔丹 “噶尔丹博硕克图汗” 的称号。举行大典的时候,喀尔喀札萨克图汗成衮也前来参加。

本来蒙古族和满清是仆从关系,这一下就变成了两个国家。所以,清朝说噶尔丹对抗清朝是叛乱。

突然间,清朝西北全部失去控制了。这三个部落统治地区加起来跟清朝统治地区大小差不多了。而且,自古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中原政权不占优势。

因为,游牧民族机动性好,你派兵过去了,都不一定找到人。你刚撤走,他就又回来骚扰边境,甚至威胁中原腹地。蒙古骑兵一般每人两三匹马轮换,噶尔丹就曾直接威胁到乌兰布通地区!到北京也就四五天路程了。

噶尔丹统一准格尔以后,开始出兵征服了西方的哈萨克汗国。后又派兵和清朝争夺原漠南、漠北,在1690年,攻入喀尔喀,长驱东进,直取乌珠穆沁。然后,噶尔丹在赤峰附近的乌兰布通南下。这时候,已经紧逼北京!400公里,骑兵四五天就能到。

喀尔喀诸部各首领,联名请康熙出兵。康熙帅兵亲征,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交战。拥有重型火炮的清朝军队,打败了噶尔丹的“驼城”战术。康熙三十五年和三十六年,康熙又两次亲征。最终,康熙三十七年,噶尔丹死了,康熙才松了一口气。

游牧民族尊重能征善战的英雄,只要噶尔丹一天不死。噶尔丹都有可能再重头再来。所以,康熙才会如此重视噶尔丹。康熙知道噶尔丹死讯后,曾激动地跪谢天地。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噶尔丹怎么这么了不得,他到底是哪里触怒了康熙,怎么能让康熙三次去御驾亲征呢?

勾结沙俄,对抗清朝

按照老规矩,先说说噶尔丹是什么人。噶尔丹是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而准噶尔部是卫拉特蒙古人的一支,而这个卫拉特蒙古人,其实就是明朝时制造了

土木堡之变,俘虏了明英宗的瓦刺部

噶尔丹从小被送到日喀则,师从第四世班禅喇嘛。后来四世班禅喇嘛去世,他又到拉萨拜五世达赖喇嘛为师。24岁时,准噶尔部发生内乱,噶尔丹返回将其平定,并正式成为准噶尔部大汗。

噶尔丹

噶尔丹成为大汗之后,就开始向外扩张,先后与哈萨克汗国和喀尔喀蒙古发生战争。而且噶尔丹还敏锐地发现了此时沙俄在中亚和北亚的扩张意图,与沙俄结盟。公元1687年,在与喀尔喀部土谢图汗的战争期间,噶尔丹得到了沙俄大批军火援助,同时沙俄在噶尔丹出兵时也从贝加尔湖方向出兵,夹击喀尔喀部,帮助噶尔丹取得大胜,占领了喀尔喀蒙古的大部。

鼎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也异常强悍

而清朝此时也发现了沙俄在亚洲的扩张意图,并已经在雅克萨等地与沙俄发生直接战争,因此准噶尔和沙俄这两大强敌结盟的意图引起了清朝的高度警惕。1689年,清朝军队在雅克萨击败沙俄。同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沙俄随后不再公开支持噶尔丹,噶尔丹扩张的势头受到打击。

要求与康熙平起平坐

在失去沙俄援助一年之后,噶尔丹再遭打击。公元1690年,噶尔丹驻地科布多发生大旱,噶尔丹无奈亲率大军东征抢粮。但就在此时,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兵变,占领了噶尔丹的本部。噶尔丹一看后路被断,索性破罐破摔,竟然去进军已被清朝视为嫡系的蒙八旗所驻守的漠南蒙古

。当年7月,噶尔丹大军逼近距北京只有300多公里的乌兰布通,直接威胁到了清王室的安全。

而且噶尔丹还拒绝的清廷的提和,并通过使臣对康熙说:

“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

这个表态可以说是犯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大忌。中国古代要维护大一统王朝的正统性,讲究的就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而噶尔丹竟然公开要让清朝皇帝承认他和自己是平等的,这无论如何是康熙不能接受的。因此康熙决定御驾亲征,讨伐噶尔丹。虽然因疟疾,康熙在起兵不久后返回,但清军还是在9月击败噶尔丹,噶尔丹率百人逃回科布多。


康熙亲征噶尔丹

但6年之后,噶尔丹再次进军喀尔喀,早已对其有了警惕的康熙再次亲征并再次将其大败。次年,康熙第三次亲征,将噶尔丹包围在科布多附近。最终噶尔丹服毒自尽。康熙得报后要求将其骸骨照吴三桂例粉骨扬灰,将其骸骨“置京城外,悬挂示众”。噶尔丹这一代枭雄,最终落得了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桃花石杂谈

噶尔丹,是一个有着英雄情结的人物,他的一生,就是要像他的祖先成吉思汗一样,统一蒙古,做蒙古人的骄傲。纵观其一生,其实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噶尔丹,出生于顺治九年(1644年),年轻的时候曾经奔赴西藏投奔达赖喇嘛,并且颇得器重。但是他并没有潜心修佛,而是“不甚爱梵书,唯爱短枪摩弄”。虽然人在西藏,可是并没有远离政治中心,他不时返回准噶尔部参与其兄僧格的政治,外交等活动。

后来僧格在部落内讧中被杀,噶尔丹日夜兼程返回准噶尔,力挽狂澜夺回政权,击退政敌,一举成为准噶尔部政坛风云人物。他的亲俄政策,为他赢得了俄国的扶持。噶尔丹顺利承袭为准噶尔部大汗。

其实纵观噶尔丹的一生,不难发现,他一直有个英雄情结,就是要象他的祖先成吉思汗那样统一蒙古,建立不受他人左右的政权,做个蒙古人的英雄。他毕生为之不懈奋斗的,也正是基于此。噶尔丹为他的千秋大业制定了周密计划,那就是“近攻计”、“西进计划”、还有“东进计划”。

“近攻计”与“西进计划”得到了巨大的成功,接下来就是要实施“东进计划”了。然而“东进计划”的必然结果就是与强大的清王朝不可避免的发生正面冲突。

早在一开始,噶尔丹称为大汗的时候,准噶尔部落和大清之间的贸易一直不断,成批的商队络绎不绝。随着商队的增加,加上没有合理的管控措施,准噶尔部落和大清之间一直摩擦不断,双方的关系慢慢的开始恶化。野心勃勃的噶尔丹正好以此为借口,开始和大清朝正面作对。说到底,其实都是噶尔丹的野心在作怪。可他面对的毕竟是大清王朝的康熙帝啊。

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尔丹已经控制了天山南北,狂妄的叫嚣“夺取黄河作马槽”,觊觎大清江山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五月,噶尔丹在沙俄的怂恿下,进入乌珠穆沁,康熙帝感到局势严峻,一面警告沙俄不要干涉清朝内政,一面准备御驾亲征,一场大战渐渐拉开了序幕。

此时的清军总人数是6.7万人,而噶尔丹只率领2万骑兵,兵力悬殊巨大。火力方面清军拥有铁心火炮和子母炮。然而噶尔丹军结阵严密,还有密林掩护,沼泽地阻拦,士兵们隐藏在“驼城”之内用沙俄支援的滑膛枪和弓箭据守。惨烈的战斗一直从白天达到夜晚,双方都损失惨重。

此次大战,清国舅佟国纲以身殉国,终年50岁。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湖水。虽然这场大战,最后是康熙帝赢了。可噶尔丹以区区的两万旗兵,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噶尔丹依然为了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大清朝叫板。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心中的理想和目标,噶尔丹一往无前。或许这才是噶尔丹的人格魅力所在了。


奇点历史

在康熙继位后,首先面临的就是执政地位不牢、朝政全被四大辅臣把持;康熙然后用计谋除掉了鳌拜,其实史书上说这根本不足为虑?为什么?有的历史学者说,这就是孝庄太后留给年轻的皇帝投名状,让康熙立威用的,从现实意义上看,确实达到了效果。

康熙初年,经过连年的征战,中国百姓是民不聊生、百废待举;从皇帝的角度来考虑的话,大清江山没有得到完全而得统一。有明朝遗留的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三藩;又有宝岛台湾未收复;还有西北蒙族葛尔丹叛乱;当然这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并不是同时出现。康熙帝在位61年做过的大事当属这三件。

据史书记载,葛尔丹是准格尔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经过连年的征战和讨伐。准格尔在葛尔丹在位时最大面积达到了惊人的700多万平方公里,什么概念?那日本对比的话,就是相当于20多个现在日本国土的面积;而当时的蒙古则被康熙视为自己的领地,在满清八旗没有入关之前,就有女真族和蒙族通婚联盟的先例,著名的孝庄太后就是蒙族人。

可见当时的葛尔丹实力有多强大,在内忧外困之初,康熙帝为了能稳住西北这只饿狼,就把自己最心爱的蓝齐儿格格下嫁给了葛尔丹,以此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收复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收复台湾后,下一步的计划就是消灭葛尔丹,因为葛尔丹也是杰出的一位汗王,两山不容二虎,早晚必有一战。

葛尔丹也深知康熙帝把心爱的蓝齐儿格格下嫁给他是为了争取时间,所以在康熙收复台湾期间,也是四处征讨,以壮大自己的实力来对抗康熙;等到康熙收复台湾后,葛尔丹的实力已经是大大的增强,不但征伐各个蒙古部落,有时候还骚扰大清内地,使得康熙帝不得不加紧对葛尔丹的军事讨伐。

康熙帝二十七年(1688年),葛尔丹又大举进攻喀尔喀部落,这个部落四处逃散,并派人向康熙帝救急,忍无可忍的康熙帝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决定亲征葛尔丹,葛尔丹大败,狼狈逃窜,逃回 科布多(今蒙古吉尔噶朗图)时只剩下数千人。被康熙帝打败后的葛尔丹并没有死心,大量征召散亡人员,准备再次东山再起。康熙帝二次亲征于康熙三十六年再次打败葛尔丹,葛尔丹身边已无用兵之将,服毒自杀。


历史志

噶尔丹是清初时期蒙古部落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英杰,遗憾的是其崛起的时期正好是满清王朝平定三藩,安定江南,天下重归一统的时候,如果是满清之于明末,亦或是不出现内政问题,那么噶尔丹将会是中国历史上大写特写的一个人物。

噶尔丹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落的首领,在1670年时期,准噶尔部落出现内乱,其兄被杀,他从系长返回,最终凭借其能力而平定了叛乱,成为了首领。噶尔丹是一个有野心抱负的枭雄,他梦想着恢复成吉思汗的光荣,于是他开始了将卫拉特蒙古其它部落逐渐一统,从而形成了准噶尔汗国,一个统治新疆和中亚大部分地区的强大的游牧帝国。

之后噶尔丹进军喀尔喀蒙古,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漠南蒙古难以抵挡噶尔丹的强大铁蹄和其学习的西方先进的战术和军事武器。正当一帆风顺之时,偏偏就后方大本营出了事,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占据了他的准噶尔汗国,自此噶尔丹成为了一只被遗弃草原的孤狼。

策妄阿拉布坦于是和清军联系,打算剪除噶尔丹,再加上喀尔喀逃亡的政权也向清廷请求援助,而噶尔丹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也使得清政府在西北地区的掌控能力越发的羸弱,边境之地危机已现,为了遏制住这种危险的态势,清军毅然出兵干涉,虽然噶尔丹是一支孤军,可是他仍然是纵横漠南蒙古,并在乌尔会河之战中打败了清军2万余众,由此也就有了康熙的三次征伐。

康熙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打败了噶尔丹,后来噶尔丹于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而死去。

所以康熙亲征,也是为了剪除大患,需知噶尔丹创建了准噶尔汗国,而沙皇蠢蠢欲动,西藏也想坐收渔利,而九州之地满清时刻防备着汉族,将其视为一潜伏威胁,如果边境之地风起云涌,噶尔丹将搅起无边风云,到时会严重威胁的清王朝的统治,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难怪康熙在听说噶尔丹病逝事的消息,会激动的泪流满面,双膝跪地。

虽然此时的噶尔丹前有追兵后有虎狼,可是这种铁腕强权的人物,一日不死,都不能排除他会有崛起的机会,到那时再想要剿灭,将会是难于登天,康熙正因为深知原因,所以不惜三征噶尔丹。


历史风云天下

问的好!邸晓居MBA侃历史来回答:

噶尔丹要和康熙帝“平分天下” ,到底这天下应该是谁的?一个满族人,一个蒙古人,看来要决一雌雄了!

满清王朝入关以来,到了康熙这一朝,康熙帝所干的每一件事都是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大事,捉鳌拜、削三藩、收复台湾,看看哪一件不是难事。

这一次准嘎尔部的噶尔丹竟然要与康熙帝平分秋色,康熙帝炸了!

噶尔丹什么来路可能知道的人不多,简单介绍一下:

噶尔丹,十七世纪厄鲁特蒙古族的后裔 ,当时的西藏黄教派认定噶尔丹为西藏尹咱呼图克图的第八世化身,把十岁的噶尔丹弄到西藏学佛法。

噶尔丹后来还俗返回蒙古厄鲁特部落,通过几年的征战成为了准格尔部落珲台吉。

1676年 ,准格尔部落的噶尔丹大力扩张把卫拉特联盟变成为事实上的一个准格尔汗国,两年后活的西藏达赖喇嘛的赠号“博硕克图汗”称号,灭了哈萨克、灭了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

这个噶尔丹野心太大,康熙帝翻脸了!从地图上看,噶尔丹的土地面积已经与大清国不分上下,看来噶尔丹这是来真的了!

康熙帝在领土维护领土完整与主权这方面是毫不含糊的,何况噶尔丹在大西北拥有大块土地还贼心不死,这让康熙绝对不可能容忍的。康熙帝决定要御驾亲征噶尔丹这个后患无穷的东西。

1690年,康熙帝开始了亲征,康熙帝不打无把握之仗,最后噶尔丹兵败身亡。噶尔丹死后,他的准格尔部落没有彻底灭亡,他们再后来的几十年里依旧是满清王朝的心腹大患。

准格尔死了,可准格尔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承了其叔叔噶尔丹的汗位继续虎视眈眈地窥视中原,还是满清王朝的心腹大患,继续称霸西北。



1716年,策妄阿拉布坦还把拉萨划入了他的版图和势力范围。

多年以后,在满清王朝的进攻下,才把策妄阿拉布坦赶出了西藏,但是没有彻底消灭他,这个仗一直打到了乾隆年间。

到了1755后乾隆帝出兵才彻底解决了满清王朝西北之患。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及网络)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


日尧居k古史

先给大家盘一盘噶尔丹的家族源流和海底吧!



噶尔丹作为卫拉特蒙古人的大汗,是明朝时期也先的后人,也先就是那个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获明英宗的那个瓦剌部蒙古太师。

也先的父亲是脱欢,脱欢的父亲是绰罗斯·马哈木。绰罗斯·马哈木的父亲是猛可帖木儿。

猛可帖木儿的父亲是乌林达,乌林达父亲是元朝的一个大臣,叫做孛罕。

孛罕所在的部落叫做斡亦剌惕部。当年成吉思汗曾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部落的首领,并且约为世代婚姻。

所以,如果说噶尔丹身上流着黄金家族的血,也并不是不可以。

但是比较尴尬的是,喀尔喀蒙古作为达延汗的部落后代,而达延汗作为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同时作为也先的外曾孙,被噶尔丹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揍的那是相当凄惨。



康熙之所以要御驾亲征噶尔丹,其主要原因还是喀尔喀蒙古的三大汗,包括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实在太战五渣。这三个正宗的流着黄金家族血液的蒙古人,那是真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被舅舅家的噶尔丹打的满地找牙。



而彼时的满清政府也不好过。在1661年,满清政府刚灭了明朝。

1673年,吴三桂就开始造反。直到1681年,三藩之乱才平息。两年后,的1683年,明郑政权被施琅打败投降。

然而,1685年到1688年,俄国人又在雅克萨搞事情。

到1690年,噶尔丹又来了。纵观历史,满清开国也够艰辛的。

关键是,康熙他是在1661年登基的!!!

也就是说这一系列的战争都发生在康熙在位时期。说真的,这换哪个皇帝上台来,连续打三十年的仗,都得愤怒了——你们过两天安生日子能死啊!

具体到三征噶尔丹,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噶尔丹已然击溃那几个不争气的表兄弟,隐然有了雄踞蒙古高原的态势。

并且在沙俄的支持下,噶尔丹获得了大量的火器。这也就是为什么满清政府与准噶尔部的连番交战都是大炮轰击,火枪齐射。



如果满清政府不能快速的,彻底的毁灭噶尔丹,过一二十年,甚至用不了那么长时间。满清将面对的是一个拥有高机动性的,且被火器所武装的游牧民族集团。这对于任何中原王朝来讲,都相当于在头顶上种一片草原。。。不但要和亲,没准还得送岁币。

因此,康熙必须在连番战争之后依然千里转运物资,务必进疆将噶尔丹斩草除根。甚至在面对以往汉人王朝都觉得束手的蒙古高原上,千里追击,要的就是噶尔丹的命。


王斌兔斯基

先说为什么康熙要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



直接原因是,噶尔丹吞并喀尔喀蒙古(现在的外蒙古),借追击喀尔喀溃兵为由,深入到内蒙古地区,直接威胁到北京的安全。康熙第一次用兵时,噶尔丹的势力已经扩张到明长城附近,康熙三次用兵准噶尔,都是在现在的外蒙古地区交战,和汉武帝反击匈奴是一样的道理。

清朝打到准噶尔的新疆老巢,是雍正和乾隆时期。


再说深层次的原因:清朝立国的基础“满蒙一体”(这里的“蒙”指的是漠南蒙古)。

皇太极打败了察哈尔的林丹汗后,后金控制了漠南蒙古,皇太极不仅是后金的皇帝,同时还兼任蒙古大汗。这项制度到康熙时也一样,康熙就是当时漠南蒙古部的博格达汗。

漠南蒙古对于满族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在满洲人和蒙古人看来,汉人是外人。而在汉人看来,满人和蒙古人也是外人。所以康熙随时要防备汉人的造反,以及稳定东北和塞外的政治局势。

蒙古部在人力、财力、军力上给予了满族很大的支持,没有蒙古的支持,单靠满族八旗的兵力,根本无法统治中原汉地。对于清朝来说,中原丢了都无所谓,蒙古和满洲绝对不容有失。

如果准噶尔只是一个小部落,康熙还不会放在心上,偏偏准噶尔是一个巨大的竞争对手。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准噶尔部是蒙古人!噶尔丹也是蒙古大汗,他也有统一蒙古所有部落的合法性!



(噶尔丹)

假设,清朝和明朝一样,以长城为界,外蒙的事不管了。会出现什么结果?蒙古部落会离心离德,脱离清朝。毕竟准噶尔和漠南蒙古都是蒙古人,而满族是外族人。

如果让噶尔丹吞并整个蒙古会出现什么结果?没错,第二个统一草原的成吉思汗!当年金朝就是因为没有掐死草原六部,导致成吉思汗异军突起,最终灭了金国。以女真后裔自居的满洲人,非常介意蒙古部落的这段历史。康熙是读过历史的人,他知道这其中的厉害。


所以,清朝征西域,实际上就是征蒙古。而征蒙古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整个蒙古部统治权。

而在准噶尔的眼中,漠南蒙古和喀尔喀蒙古就是蒙古族的败类,堂堂成吉思汗的后裔,居然向通古斯野人投降,奇耻大辱,都要打!统一草原之后再打满洲人。

清朝征讨准噶尔部目的很明确,就是能掐死就掐死,掐不死下次也要掐死!绝对不能让“蒙古灭金”的历史第二次重现,不能让满蒙一体的政策破裂。所以康熙才会三次,会不惜一切代价,发兵攻打准噶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