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疆生活,也不過就是平平常常

去新疆生活,也不过就是平平常常

書評君的福利派又在週三準時給大家送驚喜了。

今天介紹給大家的,是我們前段時間做過報道的一本新書——《我到新疆去》(《“我看上了一個新疆人,就去了新疆”|一位新疆攝影師紀錄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來自新疆、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的維吾爾族攝影師庫爾班江·賽買提,他想用自己的拍攝和記錄告訴大家,“遙遠”“異域”這對詞,對他和很多新疆人來說,只是偏見和扯不掉的標籤。

去新疆生活,也不过就是平平常常

本週福利

《我到新疆去》

去新疆生活,也不过就是平平常常去新疆生活,也不过就是平平常常
去新疆生活,也不过就是平平常常

庫爾班江·賽買提,1982年出生於新疆和田,資深紀實攝影師,獨立製片人,導演,現為上海江汗格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參與拍攝了《舌尖上的中國2》《自然的力量》等多部紀錄片。作為總製片人、總導演和總策劃拍攝製作紀錄片《我從新疆來》《我到新疆去》,並出版同名圖文集。

今年三十六歲的庫爾班江來北京生活、工作已經十二年了,他先後在中國傳媒大學進修,又到中央電視臺工作,同時是一名自由攝影師,還創辦了自己的公司。2014年,他用相機和錄音筆,拍攝記錄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100多位在內地工作的新疆人,他把這些故事集結成《我從新疆來》,裡面的每一個從新疆來的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

其中有大明星、主持人——比如人們熟悉的央視主持人尼格買提,有來往於新疆和內地之間、來往於不同國家之間的商人,也有燒烤大叔、賣饢的人、涉世未深的小朋友。有維吾爾族,也有漢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錫伯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達斡爾族、東鄉族、藏族。

▼▼▼

去新疆生活,也不过就是平平常常

我叫艾力克·阿不都熱依木,我從新疆來,維吾爾族,我今年61歲。我有四個孩子,我的第四個孩子在北京長大,在上學,家裡我們都和他說維吾爾語,但他現在開始逐漸排斥,只說漢語。記得去年帶著孩子回新疆,老四問我:“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回老家?”我說新疆就是你的老家,我沒想到我的孩子說“北京才是我的老家,我想回家”。——《我從新疆來》中的故事

先是圖文紀實,然後是書和紀錄片,那組作品打動了許多人。打動人的點不在於庫爾班江所紀錄的人有多麼偉大和不平凡,而恰恰在於他們沒有什麼不一樣。“從新疆來”的那些人們和來自其他地方的中國人都一樣,為生活和夢想而工作,有自己的困惑、焦慮和苦惱,也有自己的快樂、喜悅和幸福。庫爾班江說:“他們在內地各行各業工作生活,去掉新疆人這個標籤,每一個人都是這個社會中最普通的公民中的一員。”

《我到新疆去》的拍攝和紀錄,是《我從新疆來》的延續。在標籤化的宏大敘事、對所謂“異域”的想象背後,庫爾班江關注的依然是一個又一個真實的人,是“一個又一個極為普通的夢想和故事”。他們有人和遊客一樣,是為了遙遠的風景或美食而去,意外地停留了更多時間;有人是在宏闊的歷史進程中,成為建設新疆的一員,留下了大半的青春;有人只是為了一個營生,或者為了認定的愛人,就義無反顧地去了新疆並不再離開。

去新疆生活,也不过就是平平常常

王小東,建築師。

“到現在為止,我接觸這個行業,從讀大學開始,整整六十年了。到新疆來是1963年,也有五十三年了。當時,有些朋友往口裡走的時候,說我還堅持在新疆,很悲壯。我說:‘這談不上什麼悲壯,我是心甘情願的。’新疆電視臺有一次採訪時問我:‘你作為工程院的院士,好像應該像有些口裡的院士一樣,做很大的、很著名的高大建築,現在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喀什這麼多家的老城改造上面,你會不會後悔?’我說:‘我不後悔,因為它牽扯到十幾萬人的生命安全。我覺得這個工作如果做好了,比建幾棟了不起的高樓大廈更有意義。’”

去新疆生活,也不过就是平平常常

我是周麗娜,1994年,大批工人下崗、轉崗,我就到(瀋陽市)五愛街批發市場做批發生意。有一天,我的小夥伴們說:“批發市場東門來了一個外國人,不知道是賣什麼吃的,我們去看一下。”我就跟他們一起去了。就這樣,我認識了乃蘇路拉——我現在的愛人。我就是看上他這個人了,其實錢無所謂,金錢是身外之物。他人品好,在做買賣這件事上,我就能看出來。

來到新疆以後,他的家人,還有鄰居,對我都非常好,都很包容我。我愛這個事業(幼兒園老師),也離不開這個地方了。當初來新疆是為了愛情、為了家庭,但是來了之後,我意外地有了另外的收穫,實現了兒時的夢想,成了上阿圖什第一位留下來的漢族女教師。

去新疆生活,也不过就是平平常常

徐東良,二十五年前,他到吐魯番鑽研壁畫藝術,現在是吐魯番學研究院技術保護研究所所長。

“我覺得喜歡畫畫是天生的,自然而然地喜歡。我天生又喜歡考古,考古跟美術結合得最好的東西,就是壁畫。我來柏孜克里克之前查資料,我覺得神秘感就把握吸到這兒來了。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臨摹了一幅畫,他們看完之後覺得還行,畫得還不錯。最後說,這小夥子想留下,咱們就把他留下好了。”

去新疆生活,也不过就是平平常常

我是安鍾旭,到新疆是 2004 年。我朋友在新疆開了一個美髮店,他說:“過來幫我忙吧,這裡沒有韓國人。”開了韓國美髮店沒有韓國人不行,我答應給他幫忙三個月。三個月以後,我慢慢覺得新疆很美麗,又看上了我現在的老婆,這一待就是十三年。

《我到新疆去》中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庫爾班江說:“新疆,對很多國人來說依然是遙遠、異域般的存在,雖然“遙遠”“異域”這對詞,對我和很多新疆人來說,都是極其厭惡的偏見,是扯都扯不掉的標籤。每個新疆人都在告訴我,這是對新疆的誤解,對中國的誤解,而我想用影像把新疆人的這份心情,告訴每個中國人。”

在他看來,“每個人去新疆,第一念頭,出於本能,並不會去想給新疆帶來什麼。他們第一個想的都是‘我自己去新疆能實現多少我自己的價值和夢想’,哪怕就是去新疆吃口飯活個命,這都是有價值的,值得記錄的。當你看到很多人在這兒實現了價值,說明這個社會的運轉是有火花存在的。新疆也是實現夢想之地。”

這本書讀起來充滿“正能量”,更早的《我從新疆來》也曾有讀者質疑這種敘述近於有意的宣傳。但庫爾班江表示“我沒什麼能量可宣傳的,我只想講真實的故事,人的故事,沒人去記錄的故事。但有正能量冒出來,不稀奇。新疆那麼好一個地方,有正能量也是正常。”

你去過新疆嗎?你來自新疆嗎?你會從這本書裡讀到什麼,作出怎樣的評價呢?——這就是你自己的事啦。

去新疆生活,也不过就是平平常常

《我到新疆去》

版本:磨鐵·鐵葫蘆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8年4月

去新疆生活,也不过就是平平常常

如何

參加

1

2

3

活動截止日期:2018年5月16日(就是今天)晚10時(我們會通過回覆留言確認福利獲得者,然後請被選中的讀者另外單獨發一條留言,告訴書評君你的寄書地址和聯繫方式)。

福利派

閱讀需要主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