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后,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么样的结局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

民国以后,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么样的结局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民国以后,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么样的结局

在中央,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绝对不忠于清朝;在地方,广西巡抚沈秉堃、安徽巡抚朱家宝、江苏巡抚程德金等人是主动革命。作为清朝统治机器一部分——各省咨议局,普遍地同情或参加革命,许多人就是地方反清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民国以后,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么样的结局

作为清朝统治机器最重要部分的军队多有反叛,尤其是新军,在镇(师)、协(旅)两级的高级军官中,忠清和殉清的几乎没有,叛清的却大有人在。在上海进行南北议和的南方人士,如伍廷芳、赵凤昌,都曾是清朝官员。张謇作为清朝状元,主动倒清,据称是退位诏书的起草者,这在明朝是不能想象的。

清朝立宪失败,加上革命党如火如荼,最终在袁世凯的调停也可以说是威逼利诱之下,最后灭亡了。但是清朝的大臣们都去哪儿了呢,有这么几种结局。

民国以后,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么样的结局

第一种是跟随袁世凯成为了北洋新贵。清王朝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和革命党的压力下,清帝选择了退位,一大批能臣跟随袁世凯这个新的大总统开始了北洋的任职。当张之洞这样忠于大清的一辈能臣落幕,留恋清朝的人可能早已经不复存在了,起码汉臣之中少有为清朝殉国的。著名的北洋三杰更是才刚刚拉开了他们人生的精彩部分,所以甭管是清朝还是民国,只要有本事,在那儿都吃的开。

民国以后,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么样的结局

第二种悄然等待复辟。虽然民国了,但是清逊帝毕竟还在紫禁城里住着呢,所以给了保守派复辟的可能。北洋军阀张勋就是其中之一,他利用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率领辫子军开进北京城,领导复辟。他不仅自己复辟给自己封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等大官,同时还大加封赏清朝曾经赋闲在家的前清遗老,数量不在少数。

民国以后,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么样的结局

虽然张勋复辟是场彻头彻尾的闹剧,但是依然有人和他一起闹,著名的维新派守旧大臣康有为就在其中。而满人更加居多。当然啦,最后张勋复辟仅仅十二天就宣告结束。复辟失败后张勋一头扎进天津租界不出来,其他人自然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了,也有部分人陪着逊帝溥仪去了伪满洲国任职。

民国以后,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么样的结局

第三种则是真正赋闲在家不闻不问。最典型的一定要数清朝最后一个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他曾经留过洋,在慈禧死后一度成为清王朝实际掌舵人,但是最终也没有力挽狂澜,挡不住历史的车轮。清帝逊位之后,他遍赋闲家中再不抛头露面。即便是张勋大张旗鼓搞复辟的时候依然深入简出,不参与其中。等逊帝溥仪要去长春做伪满洲国皇帝的时候,载沣不仅未随他去,甚至还劝溥仪也不要去,当然一心想当皇帝的溥仪最后还是去了。

民国以后,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么样的结局

清朝灭亡最惨的地方是居然没有朝臣为清朝殉国,要知道被儒家思想浸染的大臣都有以身殉国的先例。就算元朝被朱元璋推翻也有很多人为它或以身殉国或归隐山林,但是清朝可就没这个待遇了。不论满汉大臣,都没有,看来清朝已经彻底失去人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