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以後,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麼樣的結局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

民國以後,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麼樣的結局

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民國以後,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麼樣的結局

在中央,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絕對不忠於清朝;在地方,廣西巡撫沈秉堃、安徽巡撫朱家寶、江蘇巡撫程德金等人是主動革命。作為清朝統治機器一部分——各省諮議局,普遍地同情或參加革命,許多人就是地方反清革命的組織者和領導人。

民國以後,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麼樣的結局

作為清朝統治機器最重要部分的軍隊多有反叛,尤其是新軍,在鎮(師)、協(旅)兩級的高級軍官中,忠清和殉清的幾乎沒有,叛清的卻大有人在。在上海進行南北議和的南方人士,如伍廷芳、趙鳳昌,都曾是清朝官員。張謇作為清朝狀元,主動倒清,據稱是退位詔書的起草者,這在明朝是不能想象的。

清朝立憲失敗,加上革命黨如火如荼,最終在袁世凱的調停也可以說是威逼利誘之下,最後滅亡了。但是清朝的大臣們都去哪兒了呢,有這麼幾種結局。

民國以後,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麼樣的結局

第一種是跟隨袁世凱成為了北洋新貴。清王朝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和革命黨的壓力下,清帝選擇了退位,一大批能臣跟隨袁世凱這個新的大總統開始了北洋的任職。當張之洞這樣忠於大清的一輩能臣落幕,留戀清朝的人可能早已經不復存在了,起碼漢臣之中少有為清朝殉國的。著名的北洋三傑更是才剛剛拉開了他們人生的精彩部分,所以甭管是清朝還是民國,只要有本事,在那兒都吃的開。

民國以後,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麼樣的結局

第二種悄然等待復辟。雖然民國了,但是清遜帝畢竟還在紫禁城裡住著呢,所以給了保守派復辟的可能。北洋軍閥張勳就是其中之一,他利用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率領辮子軍開進北京城,領導復辟。他不僅自己復辟給自己封了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等大官,同時還大加封賞清朝曾經賦閒在家的前清遺老,數量不在少數。

民國以後,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麼樣的結局

雖然張勳復辟是場徹頭徹尾的鬧劇,但是依然有人和他一起鬧,著名的維新派守舊大臣康有為就在其中。而滿人更加居多。當然啦,最後張勳復辟僅僅十二天就宣告結束。復辟失敗後張勳一頭扎進天津租界不出來,其他人自然從哪兒來回哪兒去了,也有部分人陪著遜帝溥儀去了偽滿洲國任職。

民國以後,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麼樣的結局

第三種則是真正賦閒在家不聞不問。最典型的一定要數清朝最後一個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他曾經留過洋,在慈禧死後一度成為清王朝實際掌舵人,但是最終也沒有力挽狂瀾,擋不住歷史的車輪。清帝遜位之後,他遍賦閒家中再不拋頭露面。即便是張勳大張旗鼓搞復辟的時候依然深入簡出,不參與其中。等遜帝溥儀要去長春做偽滿洲國皇帝的時候,載灃不僅未隨他去,甚至還勸溥儀也不要去,當然一心想當皇帝的溥儀最後還是去了。

民國以後,前清那些大臣都有什麼樣的結局

清朝滅亡最慘的地方是居然沒有朝臣為清朝殉國,要知道被儒家思想浸染的大臣都有以身殉國的先例。就算元朝被朱元璋推翻也有很多人為它或以身殉國或歸隱山林,但是清朝可就沒這個待遇了。不論滿漢大臣,都沒有,看來清朝已經徹底失去人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