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商为什么不够出名呢?

剑峰所指12

这是地理和传统两个因素决定了的。


先说地理,都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导致四川商业闭塞。1978年底,四川全省只有可怜的4000余辆汽车,且运输车辆性能落后、运效低下,全省60%的县不通汽车,大部分地区依靠人力和畜力运输。



全中国,除了云贵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区,可能都没有地方比四川的交通更为糟糕了,除了高山,还有三峡这样的激流险滩,陆路和水路与外界的交流都极其艰难。


交通的问题,直接导致四川错过了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大的风口——制造业。因为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还需要方便的运输(因为制造的产品相当部分用于出口换汇),这一点四川全都不具备。反倒是四川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催生出了刘永好(新希望,中国最大饲料公司)、刘汉元(通威,中国最大鱼饲料公司)这样的农业富豪。


但是农业的产值是非常有限的,它取决于了你的地域面积,但制造业的市场是全球的,可以说没有天花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富豪几乎都集中于沿海省份,内陆省份除了湖南的三一重工的梁稳根等寥寥数人,几乎没有什么出名的制造业富豪。


胡润富豪榜显示,全国有27.9%的富豪来自于制造业,在所有行业当中稳居第一。但四川商人,没有这个机遇。



深居内陆,还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四川人缺乏与海外的联系。无论是广东还是福建,浙江还是江苏,历史上都有大量的华人移民到东南亚、港澳台、欧美地区,这些华人对于故土仍有非常强的联系,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华人和资本的第一选择是故土,而深居内陆的其他地方,就没有这样的资源优势了。港澳台资本以及欧美华人资本对于沿海地区初始发展的重要作用,无需赘言。


到了21世纪,IT、房地产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风口,按理说这两个行业就不受地域的限制了吧?为什么四川商人还是不行呢?其他一些内陆地区,比如湖北出了雷军,湖南有周群飞(蓝思科技,中国女首富,主要是通过为苹果等手机厂商代工发家),河南有许家印,山西有李彦宏、孙宏斌以及曾经很成功的贾跃亭,安徽有史玉柱、王文银(正威集团,世界500强)、比亚迪王传福、苏宁的张近东、张桂平兄弟(注意,苏宁虽然公司在江苏,但创始人是安徽人)等等等等。


其实地理位置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安徽、湖南、湖北、山西,仍然是靠近沿海地区的,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源,仍然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比如南京、上海就有很多安徽、江西人,比如北京则是几乎所有北方人向往的大城市。而四川呢?距离相当遥远,想要便利地获取这些资源为四川本地所用,几乎不太可能,只有少部分走出盆地的四川人,才能获得沿海地区丰富的资源,但这和安徽、湖南、湖北、山西相比,人数上仍然是差了不少。


众所周知,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同时也和市场的购买力直接相关,所以四川商人很难抓住房地产的风口,因为四川的金融不发达,长期以来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不高,成都的房价,一直以来都很低迷,也是最近2年在外来资本的炒作下,才大涨了起来;IT行业,则是典型的技术和资金都密集的行业,四川除了电子科技大学,没有好的理工类院校,当然更重要的是缺乏创业的资本和氛围

,优秀的人才都外流到沿海地区,来自四川的知名IT行业企业家,除了搜狗CEO王小川,基本就很难找到第二个了。这也确实是个悲剧的地方。


或许传统上,四川人都比较与人为善,物质相对富足,导致没有太多野心,所以进取心相比沿海地区的人要少了很多,这也导致四川背景的人,可能更善于成为员工,而非老板,创业动力相比沿海居民肯定要少很多。


最后说回来,四川的企业家,相比其他地区其实并不算太差,由于人口基数大,四川背景的富豪占比还是很高的,全国排名第八,是内陆省份最多的,只不过四川缺乏那种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企业家罢了。



因为四川的企业家,很多集中于非消费品领域,所以大家不太熟悉。比如最近以40.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0亿元)收购智利最大锂矿生产商SQM的天齐锂业,就是射洪县走出来的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举重轻重的锂矿厂商,而锂这种元素对于电动车是必不可少的。又比如从攀枝花起步的龙蟒佰利,是中国最大的钛白粉生产企业之一,而钛白粉是涂料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